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让天启活下去 » 二十三 开学

二十三 开学

    在永宁的王丰很忙。落实好一切后;王丰从石柱和成都再调熟手工匠来此。建养鸡养鸭场,开鱼塘,网箱,辟甘蔗园,果园,扦插果树苗木,建起铁炉,工坊,水泥窑,玻璃窑。这里的气候适宜,水果品种繁多质好。想运出去只能做罐头。

    琉璃场来的工匠已经非常熟练,三天时间就用耐火砖建好了玻璃窑开始烘窑试烧……

    王丰在一旁的工坊里正在指导安装锅炉连接蒸箱。这玩意高温高压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必须给以后的操作者进行讲解培训……

    奢崇明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

    随着安装工作的结束,指着大铁箱子问:“你说就这东西通上汽,真的能把骨头都蒸酥?”

    苦于无法解释气压和温度的关系,王丰只能让事实说话。

    一边开始锅炉点火加压,一边让人去取试制的玻璃罐子,这边开始配料,带骨头的选了三种,排骨,老母鸡和鱼,排骨做糖醋味的,老母鸡配上枸杞大枣冬菇竹荪,鱼做豆豉鱼,该剁的剁,该煎的煎,预制调好味。玻璃罐也回来了,是加橡胶垫用铁丝扣密封的那种。一步到位很漂亮。压力到了一个,先把罐子放进去消毒,关上门打开阀门,看着手表到五分钟关闭蒸汽阀门,打开泄压阀门……一边操作一边告诫身旁的工人。蒸汽开始弥漫在整个铺满瓷砖的房间。

    “瓷砖地面,墙面,台面是保持清洁卫生必须的。以后操作人必须穿白大褂,进门消毒。”

    取出罐子加料,再来上一遍。这次长点,实际上王丰也不知道多久,毕竟知道不等于做过……半个时辰还是半个小时?

    四十多分钟后,每样取出一罐一群人开始试吃,其余的需要保存查看保质期。

    效果不错,老母鸡和排骨酥软,豆豉鱼油多更是骨头渣子都香的……鲫鱼比鲮鱼差了不少,王丰想起大海里铺天盖地的鱼……

    戳戳奢崇明道:“你想不想知道几十万的鱼山怎么吃?”

    老奢想了想,眼神很迷茫……

    天启元年的春闱,在巴蜀是奇怪的,士子们有人忙着赴京会试,也有帮子反其道而行之,匆匆赶往成都,也有骑马挎刀成群结队跑石柱的……

    不顾奢崇明的腐蚀拉拢极力挽留,王丰准备去石柱了,三月开学是传统。

    成都和石柱文武两边,王丰分身乏术,介于形势,觉得还是武力重要些,成都那帮子目前自学的程度很高,初中水平还是有的,能凑合了。

    距离石柱一步之遥,王丰怎么也得去看看……

    顺江而下的船上,此刻身边一大群土官子弟,学文的拿王丰的信自己去成都报道了,学武的都跟着他,其中领头的算奢寅的弟弟,奢晨……

    到得石柱,又是一片新的气象了,远远就看到江边浓烟滚滚,烟囱多了不少……

    少爷们看着工业污染满眼羡慕,王丰觉得这样下去以后会被骂死,看来环保事业必须启动了。

    码头边各种船只排了几里长,码头上装卸紧张而有序。有尖头快船来回穿梭管理。

    跟着快船到了趸船靠帮上岸,对秦叔问道:“这边军校开学了吗?”

    秦叔看着王丰身后的小伙子,奢晨是认识的,正打着躬问秦叔好,秦叔也咧着嘴寒暄两句。

    闻言回道:“也算也不算,来了不少,有一百多了。都编在一起,跟训你那新兵教育呢你,这不等你来正式开始么,我现在真是忙不过来了。”

    让人带领这帮人去军营那块,

    王丰跟着秦叔,说话间来到码头高处的一个三层院子。门口左右有白杆兵持枪肃立。秦叔说,“看你那院子不错,我也搞了座,现在几乎天天在这边……“

    上楼坐定,秦叔递过茶盏道:“一切都顺利吧?听说动静不小?”

    王丰苦笑道:“不拿出点底牌,怕震慑不住这帮子,还好没有狗急跳墙的,过段时间真正了解了新军战力,见了银子才算真的安定下来。说起来,只要有饭吃,有好日盼望,还叛乱的少之又少。抢水争地打得你死我活屡见不鲜还不是逼的……”

    秦叔点头道:“是啊,打了几千年,现在缺水就搭伙挖个塘,砌个坝,立个水车……都比着赚钱,没人打了。等土豆红薯在山地能种,水田也抵不上啊……”

    “刚才来的路上,看到浓烟滚滚,污水直接排进江中,黑黢黢一片。这个不行的。叫环境污染,久了江里的鱼虾都毒死了,烟闻多了,咳嗽,生病。”

    秦叔惊到了,“那可如何是好?”

    王丰拿过纸笔,大概画出结构道:“烟比较好处理,烟道后边修个塔,里面整个口袋,烟通过口袋再透出来,灰尘就留在口袋里了。出来的烟再通到这个池子水里,把烟里的东西溶到水里。出来的就可以排放了。到时候定期清理口袋,池子淤泥。灰泥可以做蜂窝煤,水泥这些。以后可以做成肥料。”

    喝口茶水,王丰继续说道:“污水比较麻烦,现在只能挖塘,挖一串的塘,把污水一个塘一级个塘地沉淀,直到最后一级能种荷养鱼才能排。这些有了财力,由石柱出面做最好,所有污水挖渠到污水塘,收取排污的一定钱款,专门研究处理。不能遗害子孙……这也是当初要求下风下水的原因。”

    秦叔点头,“应该的,我和他们商量一下,有钱的先做起来,没钱的缓个半年,现在生意不愁,再怎么半年时间都赚起来了。”

    讲完正事,两人溜达出门,望上游的江边兵营走去……

    大街上人流不少,四轮马车,人力车,三轮车都拉着货,自行车和人力三轮也叮叮当当穿梭其中……有种回到民国时代的感觉……

    老赵站在他精工的牌匾下和两个大肚子商人笑嘻嘻道着别,应该又是谈好一笔生意了。见到他们快步迎了上来……

    王丰问秦叔,“对了,他那妹子现在如何了?”

    秦叔笑了笑道:“还好,现在石柱商会的账目,码头抽的水头都是她在管着。是个放心的。”

    王丰想想还是说道:“这样还是不行,财务上应该出入分开,钱账分开。从制度上杜绝问题。不能靠人……”

    “王大人,秦大人安好。”老赵胖了不少,笑起来眼睛眯成了缝……

    王丰拍拍他的肚子,笑道,“看来油水不少啊?”

    赵老板哈腰连连作揖道:“全靠大人们提携,全靠大人们提携啊……”

    闲聊两句,问了问经营情况,好的不得了。现在添上了齿轮,链条两条线,赚的钱都投了进去。就是人手不够用了……

    王丰提点他到:“估计你们情况都差不多,如果钱不够,可以带话给我,我在成都那边想点办法,争取搞点低息的,你们可以搞个夜校,技校什么的,让师傅们先教点基础的,以后冶金,机械什么的,我抽时间写给你们教材。自己专门培养点技工嘛,谁用人谁再给笔学费。工人头年的学徒拿一半也就够了。记住,教育不能赚钱。”

    老赵连连点头答应。告别赵老板,一路行来,欣欣向荣。免不了时时驻足聊上一聊……直到眼看到了饭点,两人才喊了个三轮而去……

    军营大了不少,小码头这边也修了不少营房作为营区。两人就在这边视察食堂。

    大玻璃窗子宽敞明亮,条凳木桌,拿了冲压餐盘,一侧是菜,有鱼有肉,有荤有素。另一边是主食,有饭有面,有馒头。

    王丰每样来了一点,味道不错,有点咸,这是通病,士卒们消耗大口味重。这就很好了。王丰看到奢晨等人被领着也开始打饭菜就餐,笑着点点头……

    后山的小院旁多了个大房子,满是道士,在做晚课。王丰没有打扰,和秦叔回到自己楼上的会议室坐下,明天要搞个开学典礼,要办的事不少。

    稍后,石柱这里的几只头羊纷纷到来,几个老匠头,几个道士,王府护卫的头子,白杆兵的将头,还有赵家妹子在一旁笔录……

    会议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成不变的,汇报,总结,批评表扬,然后画大饼……

    王丰关注的青霉素有了很大进展,已经搞了一批开始人体实验,是送到北方的……兵器研制总体顺利,造出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王丰觉得是好事,把走火入魔的东西毙了。缺铜铁原料的问题,因为水西的加入缓解了不少。云南那边的铜路也打通了,水运下来还是很方便的。过几天就能到一批。还是很乐观的。然后,商量了典礼的流程。就散会各自忙碌。

    赵美女愈发圆润细嫩起来,抱着账本过来放下,撩了撩头发……

    王丰咽口唾沫,问道:“我现在有多少钱了?”

    美女随口道:“不知道,反正很多。每个工坊,窑口或多或少都有你一份,成都和其他地方更不知道了,”

    王丰呲牙道:“那我要用钱怎么办?你这管账管到不知道的是不是不称职啊……”

    赵妹妹很淡然,“这也没到分红的时候,需要我汇报每家占的股份比例吗?”

    王丰摆摆手,“算了算了……”

    美女这才笑着说道:“具体不知道,但石柱宣慰司那边,不算鸡鸭等活的,目前赚到的早过了百万,算来你就算差点,也不会差太多。玻璃,铜铁器,机械,瓷砖,水泥,甚至焦炭,修路盖房子……要不是一船船地往北方拉,估计银子早没地方放了……你要有事,可以隔壁叫我,”

    说完优雅转身,扭着腰肢走了……

    校场中搭起的观礼台上,李恩,世子,秦叔,王丰藩王勋贵官吏济济一堂,端坐在几排太师椅上。台旁两侧是鼓号旗牌,倒也显得庄严肃穆。

    随着鼓号响起,一队标兵骑兵入场,白马银枪加上冷煅盔甲的寒光显得冷峻,四周站定后,不安的马鼻喷着白雾……

    随后是一队一队的士卒齐步入场,因为王丰,几乎完全复刻了后世阅兵的那套。当每队军卒变成正步,齐齐喊着万胜,侧头行瞩目礼经过观礼台时,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主角是世子,不是王丰。此刻站在台前涨红着脸,行着持剑礼,每经过一队便声嘶力竭地高喊一声“大明万胜!”

    “万胜!万胜!万胜!”最后一队学员高喊着经过观礼台,步伐还不够标准,脚步声却更加沉重有力……

    王丰后世看过不少阅兵视频,却不知道身临其境是何其的震撼和热血沸腾。他觉得此时此刻让他抱个炸药包上他绝对毫不犹豫……

    李恩代表皇家首先激勉了一番,传达了皇帝陛下的殷切希望,总之,浴血沙场,建功立业,马上封侯不是梦想。

    世子话不多,“鞑子叛逆,寇犯中华。宁做百夫长,不做一书生!”

    台下应喝连连:

    “宁做百夫长,不做一书生!”

    “宁做百夫长,不做一书生!”

    …………

    秦叔叹道:“果然公侯马上取,此间约为少年期啊……”

    军校开设步,骑,炮,参谋,勤务五科。步,骑已经编练了一段时间,王丰也被榨干,只有实战中总结改进。世子有了很多体会,掌总这两科,秦叔白杆兵的军阵也是很有效的,辅助。炮兵交给两位道长训练,成绩不错,准头越来越高,距离越来越远……王丰主要负责原本没有的参谋,勤务。包括的新东西太多,别人代替不了。

    参谋科选了三十来个头脑灵活,思维开阔的家伙,从军事地形学,制图作图识图开始,指挥,管理,文书,边防,处突,战术,后勤……光名字都听得一帮子眼晕。

    勤务其实更加复杂,但王丰很看重。各级军需配置,给养军械维护,保管,运输,发放……工兵的路桥,阵地,营地设置……侦查,通讯,破坏,潜伏,颠覆,炊事都在这个不起眼的科目里。我军炊事员的神话可不白给……

    王丰的第一堂课是军事地形学。黑板旁一左一右挂着大明和后世的辽东地图。下面是包括李恩在内的大部分官将和学员。

    “大家比较两幅地图的不同就知道,地图的细致程度,标注的规范和识别对军事的意义。”

    比例尺,等高线,方向判定,距离测算,等比例沙盘映射……一直讲到行军路程,营地选择,阵地设置……

    随后实操沈阳的地形沙盘……

    所有人齐齐上阵,也没有了什么上课下课……一片乱哄哄到了傍晚总算是有了个大模样。

    看着自己亲手参与搞出来的杰作,做作王丰给出的几个行军题……几个老货感叹到,这一句百里,谁他妈知道,又是山谷又是密林还得过两次河……以前真是和蒙住眼睛打仗没有区别,难怪萨尔浒败得如此之惨……

    知识越多越觉得自己贫乏亘古不变,秦叔等一众开始担心家人和几万子弟兵。王丰安慰道:“其实这两批北上的,多多少少已经学过一些,只是不够系统。绘图也教了,占便宜不知道,吃亏应该不至于……”

    李恩依然皱眉不语,他知道朝廷那群文官是什么货色,叹道:“就怕身不由己啊……”

    尽皆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