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恕宋 » 第4章 惊驾之虞

第4章 惊驾之虞

    赵构一路南逃,先过镇江,再到杭州。

    徒留金军在扬州隔着长江感叹,宋主神行百步,我大金的铁骑实在是追赶不上了。

    金军在扬州劫掠焚烧一番,然后北返。

    来自北方森林和草原的民族,目前还只能逞马上英雄,尚不能横渡长江天堑。

    他们还需要积蓄力量。

    金军撤退之后,赵构满以为这下就无意外之忧了。

    有护驾之功的两个人的所作所为,却让他拱手让出了皇位。

    宦官康履恃宠而骄,仗着是官家赵构的藩邸旧臣,在南下路上,恣意骄横,游玩作乐,毫无顾忌。刚到杭州,就去钱塘江观潮的他,更是引起众怒。

    都统制王渊勾则是勾结康履,才得以步步高升。令人可恨的是,敌人进犯之际,身为统帅,不知道率领军队奋勇杀敌,却自私地征用战船,以谋私利。

    这一切让御营诸将十分不满。

    对赵构和亲随不利的的言论,也在底层士兵和百姓之中发酵着。人们竞相传递着“船上的财宝都是王渊在平定陈通时,滥杀人民搜刮而来的”,舆论的力量让不满逐渐传递。

    苗傅,自恃才华,却不得不屈居于王渊之下,嫉妒、怨恨的情绪始终萦绕心头。

    刘正彦,则愤恨上司们赏罚不明,一肚子怒火和埋怨。看着王渊的几船财宝,更是怒火中烧。

    他们将怨愤发泄到了皇帝和大臣身上。

    这天是神宗皇帝的祭日,赵构准备与大臣们在朝堂焚香行礼。

    王渊正在赶来的路上,有四五个随从跟着他。

    王渊一众行到一桥处,早已埋伏好的苗傅和刘正彦军队,将王渊随从乱刀砍死,把王渊拉下了马。

    “刘统制,你这是......”王渊吓得面色惨白,声音颤抖,没有一丝军人的勇敢和气魄。

    “奸臣,你勾结宦官,不利国家,祸害百姓,人神共愤。”不等王渊搭话,刘正彦手起刀落,砍下了王渊的人头。

    苗刘二人继续带兵冲向行宫。赵构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派人守门已是无用之举。

    面对气势汹汹的苗傅和刘正彦,赵构问道:“卿等来此所为何事?”

    苗刘二人是赵构亲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平日并没有太多的阴谋诡计,赵构很是困惑。

    “陛下宠信奸臣、宦官,赏罚不明,有失众心。前有黄潜善、汪伯彦误国,后有王渊、康履等人谋私。王渊业已伏诛,臣请诛杀康履。”苗傅一通大义凛然的话语。

    赵构辩解不过,见二人陈兵于此,一副必定要成其事的模样,只能说道:“宦官有罪,可依爱卿所言。”他派人把藏匿在宫内的康履抓了过来。

    苗傅直接把康履的头砍了下来。群臣震惊。

    这时,苗傅手下的一个将领出来拱火道:“官家宠信宦官,任用奸臣,以致中原沦丧,两淮失守。君主失德,岂能窃居大位?”

    大臣们见这货是想要废掉皇帝啊,都不敢言语。

    赵构心想中原沦丧关我什么事,这不是老爹和大哥无能吗。大臣们的无所抗争和集体沉默,则是令他心寒和恼怒。

    作为宰相,朱胜非见群臣皆是怂包,自己硬着头皮问道:“依各位将军之见,该怎样处置?”

    情绪被激化时,是会传染的。跟随苗傅、刘正彦的人,都纷纷开口支持废除皇帝了。

    原本他们只想诛杀苗傅、康履,至于后面怎么办,很多人没有想过。

    不管是被野心家利用而刻意为之,还是临时起意,叛乱之人最终逼迫赵构退位。

    苗傅和刘正彦他们立赵构的三岁独子赵旉为帝,孟太后则垂帘听政。

    如果说这场兵变的原因,将领对奸臣的不满是堂而皇之的理由的话,那么人们不满于朝廷不顾百姓死活、放弃抵抗和一味南逃的路线则是更深层次的理由。

    他们振臂一呼时,士兵和百姓却都愿意参加兵变。

    参军的人,都是些苦命的。在官家的一路逃跑的政策下,他们的家乡、他们的亲人,都惨遭金军焚烧和屠戮。他们本来是有心保家卫国的,却感到被出卖了。

    河北、中原、扬州,下一个是哪里呢。

    赵构应该庆幸的是,吕颐浩、张浚、韩世忠等人拯救了他。

    苗傅、刘正彦二人发动叛变时,只是凭一时冲动,想的过少,也只能自食其果。

    面对赵构、朱胜非、张浚、韩世忠等人,更是显示出了稚嫩的政治手段。

    当张浚、韩世忠兵临城下的时候,苗刘二人与赵构、朱胜非谈判,希望请求赦免死罪。

    最终张浚、韩世忠等人率军平定了叛乱。

    苗傅、刘正彦被处死。

    赵构复辟。

    这整个过程,就是史上有名的苗刘兵变。

    这场兵变,直接改变了赵构的御人手法和坚定了他收揽军权的想法。

    他重新审视自己,以及整个帝国的军事现状。

    他需要平衡帝国各方的利益,更需要掌控军队。

    目前的大宋的几支军事力量,有皇帝亲军、西北军、东京军、河北抗金军、流寇。

    西北军,山高皇帝远,习惯性地阳奉阴违、甚至时常抗命。

    东京军,宗泽虽然一心抗金,但是不会体察圣意,时常违逆,自己却无法责备更多。杜充替宗泽担任东京留守后,虽然相对容易控制,却生性残忍、缺少谋略,始终不得人心,说不定哪天就要捅娄子。

    河北抗金军和流寇,自己更是鞭长莫及,遥控不动。一度有传言说,他们拥立了信王赵榛为抗金大元帅。

    他能依靠的只有亲军部队了,但是苗傅、刘正彦的叛乱让他心有余悸。

    或许可以相信韩世忠、张浚等人,毕竟他们参加了平叛。但是等他们慢慢坐大实力,自己就真的能控制住吗。

    自太祖即位以来,统编禁军、设立枢密院、实行更戍法,一系列手段让大宋权力不致旁落他人。

    一百多年来,宋辽、宋夏之间大大小小战争无数次,皇帝政权一直稳定如山。

    不想如今却是这般模样,赵构心间一阵心酸和不甘。

    苗刘兵变,却让赵构重新考虑起抗金的策略。

    接下来几年,金军陆续南侵。在宰相吕颐浩和一众将领的支持下,赵构在长江沿线、海上与金军几番周旋,慢慢积蓄兵力。

    苗刘兵变平叛之后,不久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赵构的独子赵旉死了。

    赵构自此遍访名医求药,企图治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