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恕宋 » 第8章 选入宫中

第8章 选入宫中

    安定郡王赵令畴(chóu)六十多岁了,作为赵构的选子使者在嘉兴待了几天。

    他翻看嘉兴历代志书,看到一个传说。秦始皇东巡,风水先生对他说,江东有天子气,五百年后可能出皇帝。为了保万世基业,秦始皇开始破坏风水,派十万囚徒在那里挖河改道,并给那地方取了个难听的名字“由拳”。三国时,由拳县先后改名为禾兴县、嘉兴县。

    他心想,赵子偁的孩子会被官家看上吗。选中的孩子未来有可能称为皇子,甚至有朝一日成为皇帝。若是如此,同是太祖脉的他,与有荣焉。

    他彬彬有礼,对赵子偁一家客气至极。

    负责告知宫廷礼仪和皇家对待这个事情的态度,对待选之人做第一轮的基本考察,是赵令畤的职责。

    官家嘱托他从太祖子孙中比自己低一辈的“伯”字辈中挑选出十名七岁以下的孩子来。

    赵伯圭今年快要八岁了,但是他实在太优秀了,赵令畤私自就要把他也一起带走。

    赵令畤觉得未来的官家选人,一定要德才兼备,这是自己的标准,也是官家的。

    于是,赵伯圭和赵伯琮,两人都被选中了。

    张氏这几天常常默默垂泪。心想,就这么两个宝贝儿子,都被选上了,以后的生活里若是没有了他们,是怎样的空洞和乏味。

    “官家的使者说了,去了皇宫还有很多考察,也有可能选不上的。”赵子偁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只能把使者的话重复了一遍。他自己也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是家族荣耀,还是有子荣焉?都说不上。

    霍小九来探望伯圭和伯琮。

    “你们要去当皇帝了吗?”霍小九问道。他其实有一些不舍,毕竟是一同长大的最好的伙伴。

    “怎么可能两个皇帝呢,是皇帝要收养我们做儿子。”大哥赵伯圭有些恋家,说话时有些委屈。

    “不论你们谁当了皇帝,一定要记得征我去做大将军。我替你们打女真人。”霍小九一脸严肃地说道。眼睛里满是诚挚和期待的目光。

    “我不想做皇帝,做皇帝有什么意思呢。”大哥赵伯圭说道。他都八岁多了,已经读县学了。在县学里,很多同学都不喜欢皇帝,他们的父辈常常在家骂皇帝无能懦弱,同学们有话学话。

    “长大了才能做皇帝。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不会忘记你的。”赵伯琮眼睛里充满了光芒。

    今天他们没有再玩游戏,只是在一起说着话,商量着以后的“前程大事”。

    赵子偁叮嘱赵伯琮,进了皇宫,不比家里,要低调行事。扮拙不是一件坏事,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善良。

    作为父亲,他不担心大哥,大哥赵伯圭稳重话不多;他略微不放心二哥,赵伯琮虽然聪明伶俐,却也皮实爱动。

    作为嘉兴的书香之家,作风素朴、品格端正却是一以贯之的,赵子偁不会担心他们的道德品质问题。

    皇家的接人仪仗队并不气派也不恢弘。赵构不想事情太高调,毕竟他还青春正盛,对生一个亲生儿子依然抱着期待。如果哪天病好了,生了儿子,继承天下还是要亲生的。

    临走那天,张氏不是很体面,哭的梨花带雨,让安定郡王赵令畤很是尴尬。

    大哥赵伯圭懂事多了,早能体会父母的心情,不停地安慰着母亲。

    赵子偁依依不舍,不停地再三叮嘱两个孩子要谨记与人为善。

    嘉兴的县令、向三、霍老九和几个相知好友,都来陪同送别。

    赵伯琮把自己经常读的《春秋》送给了霍小九,他告诉霍小九要读书。当大将军要读兵法的,我没有兵书,只有把它送你了。

    众人目送着赵伯圭赵伯琮乘船远走,直到消失在大运河的尽头。

    天下起了雨,江南春雨细如丝,诉说着父母亲的心情,如泣如诉。

    临安府,皇宫。

    自从离开家,赵伯琮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了。

    宫里规矩很多,两个孩子茫然无措。

    皇宫金碧辉煌,但是他们不允许随便出去闲逛。来到宫里好多天,每日无事可做,只能空自等待。

    比起家里,皇宫里最好的莫过于膳食了。

    皇宫里每天两顿正餐,在此之外,官家又恩赐了点心。

    二人大饱口腹之欲,羊舌签、鹌子羹、香糖果子......都是平生没有吃过的。

    赵构他为收养养子制定了两条原则:面相出众,天资聪慧;恪守礼仪,举止有度。

    兄弟两人自小诗文俱佳,家教良好。无疑,他们经过了赵令畴的考验,得以面见当朝宰执。

    身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的赵鼎看着花名册,嘉兴赵子偁家两子,赵伯圭、赵伯琮。

    赵鼎要帮赵构把最后一道关。

    “赵子偁家还有其他的孩子吗?”

    “只有此二子。”一旁的赵令畤回道。

    “你们叫什么,几岁了?”赵鼎问道。

    “我叫赵伯圭,八岁。”

    赵鼎微微皱了一下眉,却没有作声,轻声道:“年龄还是略大了些,恐官家不悦。”

    “我叫赵伯琮,五岁了。”赵伯琮则看着赵鼎,见他他语气平和,缓解了一些紧张的心情。

    “可曾读过什么书?”

    “目前读县学。读过十二经,父亲说尚需继续研读,方能加深理解。”赵伯圭回道。

    “我读过《诗经》、《论语》。”赵伯琮亦回道。

    “背诵一段《论语》和《诗经》吧。”赵鼎说道。

    赵伯圭和赵伯琮自小在家,就被赵子偁如此提问。背诵儒家经书,于他们而言,就如同是玩耍游戏一般。二人各自背诵了熟悉的片段,并且解释了含义。

    赵鼎见难不倒他们,遂念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下句是什么?”他已经用这句难倒了几个宗室子弟了。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此乃《左传》的曹刿论战。“

    哥哥伯圭常读儒家十二经,若论这些,他胜过弟弟伯琮。没想到赵鼎招出偏门,问小孩子不怎么会读的史书。

    赵鼎微微颔首。

    他挥了挥手,让人带伯圭和伯琮下去了。

    “元镇,意下如何?”赵令畤问道。

    “二人俱佳。但伯圭年龄太大,恐官家不悦。伯琮有一股英锐之气,我看官家必定中意。”赵鼎不无担忧地道。

    “哎,也罢。”

    过了几天,赵伯圭回到了嘉兴家中。

    张氏狠狠地搂住伯圭,怕再失去他,心想说不定伯琮过几天也回来了。

    赵伯琮则继续等待更多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