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恕宋 » 第9章 朝圭暮琮

第9章 朝圭暮琮

    哥哥回家了,赵伯琮独自在临安的皇宫中。

    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独立生活。皇宫之中那么多的人,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

    虽然有人侍候,他还是有一些孤独的感觉。

    他告诫自己要坚强。

    他是读过《春秋》的孩子,书里的那些人物鼓舞着他,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晋文公重耳年少时谦虚好学,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至翟国,后辗转齐、卫、曹、宋、郑、楚、秦等国,备尝艰辛。他游历诸侯,漂泊十九年后终于复国,杀怀公而立,成一代霸主。

    相比晋文公的励志和奋斗,在皇宫里的独自等待能算什么呢。

    年幼的伯琮,充满了英雄的幻想,让他不再恐惧和孤独。

    嘉兴的秀美固然值得欣赏,但是英雄的梦想只有在临安,在宋金的战场之上,才能实现。

    他要留在皇宫,做皇子。

    但是想到远方的爹爹和娘亲,他又念的慌。如果留在皇宫,是不是就没机会再见到他们了呢。

    他真的要做皇帝的养子,而不再是嘉兴赵子偁的儿子了吗。

    夜深寂静,胡思乱想的孩子进入了他的梦乡。

    四五月份的江南,总是细雨绵绵。今天终于放晴了。

    赵伯琮终于见到了官家,来人说是今天要与官家同用御膳。

    赵构穿着一身大红色的衫袍,清瘦却不单薄,眼神深邃,自有一股深沉的意味。

    长方形的御桌,并不大,仅仅能供五六个人同时用膳。

    此时御桌旁的椅子上,坐了三个人,官家赵构和两个宗室子。

    赵构坐在上首,赵伯琮和另一个宗室子远远地坐于两侧。

    赵伯琮见对面的孩子白净明秀,长得丰润魁伟,显得自己瘦小羸弱多了。

    后来才知道那个小胖子叫赵伯浩。

    他明白他们两人是最后的胜出者,未来的命运将交给官家抉择。

    今天的膳食,有点出乎赵伯琮的意料,异常的简单朴素。

    几块炙炊饼,一样润鸡,一样润兔,两样汤羹,两碟果子,量都不大,对皇家来说甚至略显寒酸。

    赵伯琮吃的小心谨慎,他见赵构吃的不多。赵构简单吃完眼前食物,便即停筷。赵伯琮便也不再吃。

    对面的赵伯浩,倒是胃口不错。赵伯琮看着他吃了两碗羹和几块炊饼,心想怪不得能长得如此健壮高猛。

    “你等年幼,需要多吃。”赵构温柔地说道。

    赵伯琮觉得,官家不像人们口中说的那样不堪。哥哥赵伯圭的县学里,小孩子常常学舌长辈们,嘲讽赵构软弱而又暴戾。哥哥告诉他之后,他一直对此些许的担忧。

    这十来日,赵构有空就同他们吃饭、游园、听他们背诵论语。

    赵伯琮感觉赵构似乎特别喜欢赵伯浩。毕竟赵伯浩长相讨喜,做事又潇洒不羁,背诵诗书也不输于自己。

    赵伯浩则有些恃宠而骄了。

    当赵构在场时,伯浩机智伶俐,举止得体,话语里卖弄之意颇多。

    而每当赵构不在,只有伯琮和伯浩二人时,赵伯浩就暴露出调皮而又顽劣的本性。

    伯浩嘲讽、仇视,趁伯琮不注意时,绊伯琮一跤。

    伯琮隐忍着,天生的修养让他克制着。论语有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伯琮不是怕,他学过功夫,倘若真要交手,自认为三招就能把伯浩揍趴下。

    善良、恭谨,他更谨记父亲赵子偁的教导和嘱托。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体面。

    这天,赵构同他们逛花园。

    突然一只猫从花园过道的门后窜了出来,奔这边跑来,把众人吓一跳。

    伯琮拱立如常,不为所动。

    他早瞥见门后有人,心想肯定是官家使点小伎俩考验他们呢。即便不是考验,他又怎么会去管一只猫?

    谁知赵伯浩飞起一脚,就把猫踢走了,脚法精湛而又熟练。也不知道未来能不能入选大宋皇家蹴鞠队。

    赵构见之,拂袖而去。

    次日,赵伯浩就带着三百两恩赐银子回家了。

    皇家的体面,来自对落选之人的赏赐,也不例外。

    有些动机和选择来自固有的天性,也来自优良的家风传承和教育。

    赵伯琮成为了赵构的养子。他知道这只是刚刚开始罢了,未来的人生还要等着他继续去开拓和冒险。

    赵构决定为赵伯琮选一个养母。

    张婕妤、吴才人和元懿太子之母潘贤妃,三人在后宫等着官家赵构带新收的养子来见,他们一起畅快地聊着天。

    赵构和赵伯琮进门之后。三人向皇帝拜了万福,然后都观察着这个新来的孩子。

    潘贤妃凝视着赵伯琮,突然就暗自神伤了。亲生儿子赵旉跟赵伯琮年纪相同。心想倘若儿子还活着,也如他这般大小了。不禁触景生情,面上一副惨然,充满了悲伤。

    吴才人不置可否。

    赵伯琮见潘贤妃似乎是面有不悦之色,就走向了他招手的张婕妤。张婕妤语意含笑,有一股温柔可亲、蕙质兰心的气质。张婕妤把伯琮拥入了怀中,她也喜欢这个伶俐的孩子。

    于是,赵构就令张婕妤负责抚养赵伯琮。

    绍兴三年(1133年),赵构为赵伯琮改名为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