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恕宋 » 第10章 养子之争

第10章 养子之争

    赵伯琮从此以后叫赵瑷了。

    开始赵瑷还有些不习惯。但是人生不就是经历一场接一场的变局吗。

    学会习惯,学会适应,才能让赵瑷在宫中赢得赵构的喜爱,在朝廷赢得朝臣的力捧。

    赵瑷现在还是养子,从养子,到皇子、皇太子、皇帝,这是一条漫长又艰苦的道路。

    赵鼎对于他曾经为官家选择的这个养子非常满意,他上书赵构,建议立为太子。

    “懵懂小儿,为时过早。”赵构觉得自己还年轻,对亲生儿子怀着渺茫的希望。

    另一方面是,他对养子的品性和天资,尚抱着怀疑。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不相信人了,连他自己也很厌弃自己如此这般。

    赵构自幼天资聪颖,记忆力超强。读书几遍之后,就能背诵下一千多字的文章。

    他自诩无论是学识、胆识皆是超出常人,内心时刻充满自负之情。

    靖康之变时,金人要求亲王作为人质。赵佶的子孙几十人,无一人敢为大宋只身许国,只有他挺身而出,慷慨奔赴金营。当时他凭的就是胆识和勇气。

    他不相信别人的子嗣,也能像他这般优秀。

    宋朝的皇帝个个喜欢读书,不光自己喜欢,还推动全民教育。

    真宗皇帝曾说:“勤学有益,最胜他事。且深资政理,无如经书。”

    大宋国重文轻武,并非一句空话,是他们的帝王用切身行动来表率和实践的。每个皇帝都自诩文学才华,赵构也不例外。

    皇帝们也把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传递给了下一代。

    临安皇宫中的资善堂,是赵构命宰相赵鼎修缮的专门用于皇子读书的场所。

    赵瑷还没有晋升为皇子,赵构御赐他在此读书。

    这天,赵构同两个儒学大家范冲和朱震,来到资善堂。

    宰相赵鼎恰好在这,赵瑷是他选中的人,他这几天临时辅佐赵瑷学习。他喜欢这个深沉稳重的孩子,很是希望能给大宋朝培养一个优秀的接班人。

    见赵构来到,赵鼎和赵瑷忙上前拜见。

    “读什么书呢?”赵构问道。

    “赵大人同我讲解《尚书》。”赵瑷回答道。

    “嗯,不错。你可知我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吗?”

    “儿子不知。”赵瑷说道。

    “《左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赵瑷心想,必定又要考验我。去年就把左传背熟了,这次是要我背诵哪一句呢。

    “我派范冲和朱震,来教你背诵《左传》。范卿是大宋史学大家,我也是跟范卿学的《左传》。朱卿学识渊博,对经学很有研究,是理学大家,尤其精通《周易》和《春秋》。你要跟二位师父好生学习,切不可贪玩。三个月之后,我会来检查你功课。”赵构郑重地说道。

    赵构怀着一种有意刁难的心情,他要等着赵瑷无法完成任务时的哭诉。但是同时他又很希望教导出一位有才能,配得上大宋皇帝的皇子。内心的自负和生理的扭曲,让他变成了一个矛盾体。

    赵瑷听了,按大宋之礼仪跪拜师父。

    范冲教学的第一日,宣讲的是《左传》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讲解完便让赵瑷自行诵读,他自己则优哉游哉地吃着茶。

    赵瑷见状,仔细诵读、思考了两遍,便告知师父已能默诵。

    范冲一盏茶才饮两口,以为赵瑷戏弄自己。

    赵瑷背诵如流,范冲便又教他一篇,亦是如此。

    讲解、阅读、背诵,每篇如此,每日如此,赵瑷始终都是背诵两遍。

    赵瑷倒不是有意调戏范冲,他只是在咀嚼范冲所讲解的道理。在嘉兴时,爹爹赵子偁虽然给他讲过,但是一者那时他尚年幼,二者范冲所讲与其爹爹所说别有一番不同,他可以互相印证二人所授知识。

    范冲精通史学,以博闻强识著称,他从未见过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有如此表现。不停地赞叹此子过目不忘,天选之人。

    朱震则是个理学家,年纪有点大,六十多岁了。虽然有点迂腐,却博学多识,而去做事认真。

    赵瑷非常尊敬他。

    朱震教授的是《昭明文选》和《易经》。

    《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选材严谨、注重词藻,所选多是典雅之作。

    赵瑷由此在文学上有了一定的认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过去的儒学和史学。

    他如痴如醉地投入在读书之上。

    聪明伶俐,有儒家经典基础,又有两个儒学大家教授。更重要的是,他的喜欢和热情。

    三个月后,赵构考察赵瑷的学习成果。

    他先是考了一篇桓公的,见难不倒赵瑷;于是又考庄公的。

    赵瑷背诵起来,流畅如水,见解颇为精准,甚至能触类旁通。

    赵构惊为天人,自思自己是十岁之后才有这般表现。

    “天资特异,俨若神人,朕自教之读书,性极强记。”赵构对赵鼎如此说道,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他心想赵瑷若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该有多好,内心的芥蒂始终存在。赵旉不若不早夭,是不是也如赵瑷般天资聪敏呢。

    爱屋及乌,赵鼎、范冲、朱震等人,皆获赵构褒奖,也更加受到信任。

    而赵鼎等人的拜相和备受崇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宋金战与和的策略。

    早在赵鼎拜相前,就曾发出过“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的正义之声,等到他成为宰相后,更是大力举荐贤良,为宋金战争的人才储备添砖加瓦。

    在赵鼎的举荐下,岳飞、韩世忠、张浚等一大批主战派成员开始在南宋政坛上崭露头角,南宋的军事实力也因此与日俱增,有了与金人一决高下的能力。

    公元1133年,伪齐与金军共同进犯荆襄,占领了襄阳等六郡,严重威胁了南宋的统治。值此生死存亡之际,赵鼎果断举荐岳飞为帅,一举收复襄阳六郡,打出了宋金之战中南宋第一个大胜仗。

    绍兴五年(1135年),赵瑷受封建国公。

    资善堂的读书声,为大宋带来了希望。一朵希望之花,沐浴着阳光雨露,天下人都等待它的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