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恕宋 » 第12章 议和风波

第12章 议和风波

    金国,燕京城内。

    陈广干粮用尽,大半天没吃东西了。他牵着马,背着一杆枪,走在街道上,想寻个酒楼或者脚店。

    他是个江湖人,这次受岳飞所托,从鄂州来到河北,办两件要事。他不想太过引人注目。

    燕京城繁华不比汴京,却也贸易往来不绝,行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不远的通州,更是漕运的集散地。

    燕京此时虽是金国辖区,汉人却占多数,余者为契丹、女真各族。

    陈广暗自庆幸,身为汉人的他在人群之中,并不突兀。

    这时,只见一座酒楼当街而立,招牌上写着“秦楼酒家”四个大字。招牌崭新,显然是年岁不久,酒楼中溢出阵阵酒香肉气,厨子刀勺声和跑堂吆喝声响成一片。

    秦楼乃是金国仿宋国开封樊楼所建,规模体量虽有不及,在燕京却也风头无二,人头鼎盛。陈广心想此处人多嘴杂,吃饭之余,所办之事或许在此能探听得一些消息。

    陈广将马栓在秦楼后侧的马厩内,一侧放了长枪。

    上得楼来,跑堂过来招呼。陈广要了一壶黄酒,一碟牛肉,一碗馎饦,一份水饭,倚着楼边栏杆自斟自饮自食。

    “听说了吗,宋金不打仗了,准备议和。”

    “可不是嘛。如今是鲁国公挞懒主政,他对宋国可好着呢。听说宋国的宰相秦桧,当年就是他放回去的。”

    “据我观察,挞懒之前在燕京留守时,他就在学习汉人制度。不管对女真人,还是汉人和契丹人,他都一视同仁,讲究礼仪。但是他之前担任金国统帅,为金国攻城略地,占了宋国山东、淮北诸多土地,怎么突然就为宋国好了呢。”

    “他可是娶了宋国公主做娇妻呢。我听说,两人如胶似漆。那宋国公主吹一下耳旁风,挞懒可不就言听计从了。”

    “可是靖康年掳去的公主?”

    “正是。一二十个公主,都嫁给了女真贵族。可独独这个荣德公主好手段,为挞懒生了儿子,哄得挞懒百依百顺。”

    “你这消息,可准吗?”

    “嗨,在下好歹在榆关混事。关内关外往来,什么消息不都从我这走嘛。今天来燕京出差公干,不然哪里得空跟你老兄来喝一顿酒呢。”

    陈广听他二人谈话,皆是河北口音。二人都是四十来岁。一个略微富态,似乎是燕京本地人氏;另一个干瘦之人目光中几丝狡黠,就是临闾关混事的那位。

    陈广便用河北话,上前搭讪。陈广母亲本是河北人氏,嫁到河南相州。是以陈广说得几句河北话。

    “二位兄台,在下独自吃酒,不甚欢快,可否容我搭个座儿。酒钱算我的。”陈广也不等他二人答话,径自端了酒菜过来坐下。

    “你是何人?”干瘦汉子警觉地问道。

    “在下辽人,通州人氏,姓张,在家排行老三,人家都叫我张三。来燕京跑点营生。”

    “你是辽人?”

    “正是。在下不小心听得二位好汉谈起宋金和谈,敢问属实吗。我最怕打仗了,当年金灭辽国,家父生意都毁于一旦。”陈广垂头丧气,一副惋惜模样。

    “不瞒你说,我二人也是辽国故人。咱这燕京城,辽国人多的很。但是如今谁还敢提大辽呢,多少年前的事儿了,难得你还记得。”富态汉子说道,显然是怀念着亡国故土。

    “正是正是,我也是有感而发。我只盼别打仗了,可这世道摸不准哩。”

    “我张诚老弟是消息通,他说的准的,便八九不离十了。”

    陈广唤跑堂添了几样新的精致酒菜。

    干瘦的张诚,盯着新上的菜肴,眼里有光。毕竟榆关的风,吹不来几滴油水。

    陈广说道:“还得请教高人呐。不知道二位有什么更多的消息,传闻最近宋金互派议和使臣?”

    “不用传闻,确有其事。”张诚信誓旦旦地说道。

    “你不是见过充任江南诏谕使的张通古张侍郎吗?”富态老兄插话道。这老兄也不怎么吃菜,只看着张诚狂吃海喝。

    “有幸跟张大人攀谈过,也为他解过忧。幸得他赏识,谬赞了几句。”张诚大言不惭地说道。张通古过关时腹痛,问他茅房在哪,厕纸有无。他殷勤献上草纸几层,为张通古疏通肠胃立下大功。张通古夸他干的好。张诚他一个十户长,负责守关内城门,一辈子与大人物对话只此一次了。

    “失敬了,张兄手眼通天,在下佩服。可是我听说宋国也派了回访使呢。”

    “宋国的使者叫王伦,带了一大批人。抬了几个大箱子,里面都是献给金国皇帝的宝贝呀。啧啧啧。”张诚夹了一大口菜,满嘴油腻,一副艳羡不已的模样。

    “他们已经出关了?”陈广惊讶地问道,内心怅然。

    “上月已经出关。我听说,他们本来计划的是这个月。宋国那边叫韩世忠的将军,却不想议和,在淮西派人堵截。结果走漏了消息,王伦提前出发了。”

    陈广听得张诚说完,心想坏了事,这下岳飞托付之事泡汤。

    陈广同二人饮了一杯酒,敷衍了几句,借故急忙走了。

    “这小子,没付酒钱,还白嫖我们一顿。直娘贼。”陈广着实心急,忘记付钱便走了,引得张诚一通大骂。

    原来,岳飞接到朝廷议和诏令后,自觉难以违背,但是又不甘心。岳飞、韩世忠都认为,胡虏之人,言而无信、反复无常,不能取信。况且金国朝政不稳,主政者随时可能撕毁议和协约收回土地,平白浪费大量金银。他们二人不约而同地去拦阻议和使者王伦。

    韩世忠派人在两淮地区拦截王伦一行,结果被他们提前跑掉了。

    岳飞此时驻地在湖北,不在王伦北上路途中,他找来陈广前往河北拦截。陈广本江湖人士,是使枪的高手,料想必定成事。论陈广之武艺,其当年传授过岳飞枪法,自此岳飞就打遍县内无敌手了,可见一斑。

    陈广打听到使者已于上月出关前往金国的消息,内心不敢完全确信。

    他去到平州外的临闾关勘察数日,但见此处北倚燕山,南连渤海,地势险峻。难怪当年宋金签订海上之盟后,对平州归属反复商讨。金人占据平州,则南下一马平川,骑兵可直指中原;宋人拥有平州,据守临闾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使北方敌人难以牧马南下。

    几番打探和观察,确信宋使已北上去往辽国腹地之后,陈广不再北往,择路向南返回。

    这天,陈广到了保州城郊。忽见几个骑兵在追逐一驾马车。看其装束,陈广知道这是金国的风云骑兵。

    骑兵马快,其中一个金兵一枪刺中马车的马后腿。那马吃痛,嘶鸣翻腾,顿时车毁马亡。车夫落马,车厢内跌出一少妇一少年。

    车夫不幸,已被刀斫而亡,两个护卫也惨遭屠戮。有两个骑兵在马肚上狠狠捅了几枪,似乎在发泄。其余人已将少妇和少年团团围住。

    于是,陈广纵马疾驰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