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恕宋 » 第17章 英武少女

第17章 英武少女

    腾龙山义军到了,曹中原一眼就认了出来。

    人群中,一个八字胡,小眼睛尖鼻梁的特别显眼,正是甄不忌。此时,甄不忌却恭谨有度,小心谨慎。

    走在最前的人,四十多岁,脸上常挂着笑意,跟谁说话都很客气。当他不笑时,冷峻的寒意,立刻布满了脸上,虽然这样的时刻并不常有。曹中原看的出来,他是腾龙山义军寨寨主文豪,举手投足间的气质,非他莫属。

    紧随文豪的是一少女,身材高挑,青裙摆动下隐约间露出鞋尖,似乎没有缠足。她上身穿一白色褙子,下身着淡青色千褶裙,头戴红色抹额。英武洒脱,神采飞逸。曹中原直叹赏心悦目。尤其少女额间的那一红色抹额,彷佛芳草青青中一朵红花。看她与文豪的亲昵关系,无疑是父女。面对她时,文豪的笑意明显不同,宠溺之情溢于脸上。

    曹中原想到挞懒,曾经对自己也是这样的笑。天下父亲对子女的爱,也许是这样的相同。

    殿后的两人。一个骨骼惊奇,一身干练之气,似乎有点外家功夫,应该也是个头领。另一个着一身道服,精神饱满,目光如炬,似乎是谋士之类的人物。

    曹中原心想,腾龙山三教九流,广纳百川。文寨主管理手下这样各色人物,想必他的人格魅力有独到之处。

    “周兄,义薄云天,得以联络岳少保,可喜可贺。文某叨扰贵地,还望恕罪。”文豪一通恭维和客套言辞,滴水不漏。

    “周某不过代劳而已。文老弟为驱逐金狗,辛苦奔波,有目共睹。今日聚会,必有高论。”周童深谙待客之道,还之以礼。

    周童先为文豪、陈广彼此引荐。二人寒暄道好。

    众人一齐进了聚义堂,无非介绍宾客,然后吃茶、议事。

    因有外客,曹中原年幼不便进入厅堂,便如往日一般来到练武场。

    捡起架上一杆红缨长枪,练习起来。

    只见他长枪一抖,红缨晃动。枪身转动起来,枪尖上红光舞动,犹如天女散花,整支长枪如红花如烈焰,跳跃着生命的气息。

    几日下来,勤加练习的他,一套动作早已驾轻就熟。勤加练习、名师指导、天资聪慧,古来成事者,无外乎此三项。

    他只是渴望着,何时能够仗着这杆长枪,去到战场上。他要杀光兀术的军队,闯入兀术的军营,将枪尖刺入仇敌的喉咙。

    有那么几丝念想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他想到了陈广。他本以为陈广武艺绝伦,必定无往而不利,可是他空有中原第一神枪的称号,却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个人的武勇,仿佛会被其他的事情牵绊着。

    他只是没有长大,不懂得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多少人是评书里的白马长枪赵子龙,更多的是寻常百姓。普罗大众的生活里,英雄只是一个梦而已,仅供人评书,却遥不可及。

    “好枪法!这一套枪法叫什么名字?”声音清脆婉转,有如夏日里的黄莺,甚是悦耳动人。

    曹中原见那少女走来,红色的抹额在阳光掩映下,动人心魄。

    “不知道名字,随便练练。跟陈广叔叔学的。”

    “原来是他教的,适才见到了。岳飞将军派来议事的那个,是个人物。我叫文青青,你叫什么?”文青青开朗活泼,眼睛里的光芒明媚如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中原想到这里,不禁脸上泛红,多亏刚刚练习下来,脸上犹自温热着。

    “我叫曹中原。”

    “你这名字倒是有意思。”

    曹中原倒不觉得有意思,他刚适应这名字没多少天。听他人叫起倒也罢了,自己喊起来却是别扭。

    “你怎么不在里面呆着了?”

    “他们大人啰里啰嗦,无趣的很。我不爱听,就跑出来了。”

    文青青简单直接,率真活泼,让曹中原很是意外。前有太行山脚下甄不忌劫道,后有高岳评价腾龙山寨主文豪圆滑狡黠,他对腾龙山的人自是印象不佳。本以为文青青会很凶很刁蛮,他有些愧疚。原来,识别人好坏,不能仅凭固有印象和一面之词。

    “你说我枪法好,难道你会功夫吗?你使什么兵器?”

    “当然会功夫,我会使剑。跟你比的话,嗯……”文青青眨着眼睛,不知道怎么形容。她说道:“咱俩水平差不多。但是我们肯定比王忠那个小子强。”

    “王忠是谁?”

    “他是白石山的,就是个白面书生。我叫他一起来玩,估计大概这两天就到了。我介绍你们认识。”

    “好。”曹中原听文青青说起王忠来,调侃嬉笑之味甚多,显然他们是很熟很要好的朋友。

    “以前没见过你。你是跟陈广来的吧?”

    “是的。”他不知道怎么跟她说自己的身世,怕她继续追问,就问道:“甄不忌是你们山寨的?前几天差点被他打劫了。”

    “哈哈哈。他去打劫你们?这个家伙笨死了,功夫差的不行,不知道爹爹为何提拔他做了头领。不过嘛,我听说他确实抢了不少钱财,恐怕这是我爹爹喜欢他的原因吧。”

    曹中原愕然,觉得文青青这话有点滑稽。甄不忌本也是滑稽的人,也许只能配这滑稽的评价。

    “我带你去个地方。”文青青笑着道。

    出了寨门,不远处有一条河。二人一前一后沿河而行一段之后,朝着一处山峰而去。

    山势渐走渐陡,只见在一处稍平坦之处,有一处溶洞。走入洞中,向上绕来绕去,光线渐黑,洞中越发变窄,四周寂静无声。文青青在前,曹中原紧挨着她,闻得一阵少女清香,不禁脸上热辣。

    走了一会,渐渐有了光亮,再行几步,豁然开朗。曹中原只见外面一大块平地,乱石林立。再向远处望去,似乎是一座废弃道观,围墙坍塌,几处房屋和一座石塔兀自矗立着。

    “这是我上次来紫云山的的私密发现。王忠我都没带他来过。”文青青得意地道。

    曹中原心想这姑娘不止是活泼,颇有些野性了。

    二人穿堂过屋,其间杂草丛生,而屋子和石塔竟然屹立完好。走到后面,突然感到劲风吹来,只见视野空旷,大地一览无余。

    只见远处群峰突起,高低不一,却是雄险奇秀,各有特色。峭壁若屏,石相丛生,蔚为壮观。

    不远处似乎是道观大门。原来他们是从道观后方往前走来的。道观大门只剩下一个门枕石和花岗石门框。门框上五个石刻大字“敕建青龙观”依稀可见,昭示着他的岁月,看其字体似乎是唐明皇所立。

    大门几丈远,是山体崩塌后露出的坚硬岩石。仔细辨认,原来下方是原本的上山道路,全被巨石堵住了,年深日久难以辨认。山下之人,根本无从辨识。

    “瞧见了吗?那是我们腾龙山。”文青青向北指着。

    曹中原隐隐约约看见,远处太行山脉伸出一角,就是文青青指着的腾龙山。中间的大地之上,有一大片湿地,升起片片雾霭。看着水绿云白,他想起王维的诗,不经意地念了出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我喜欢李白。”文青青道,眼里满是对自由的向往。

    崇佛的王维和崇道的李白,仿佛穿越了几百年。也许他们注定要与佛道结缘?

    一对少男少女,在无知无畏的年纪,登上了一处不为人知的险要之处。人生也一样,总在黑暗里探寻之后,发现不一样的风光。

    旅行和历险,是建立友谊的最好方式。自此,二人更加熟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