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恕宋 » 第12章 乍见将军

第12章 乍见将军

    临安府皇宫,资善堂。

    赵瑷、赵璩赶来上早课。

    “赵鼎宰相出知绍兴府了,你恨我吗?”赵璩一脸歉意地问道。

    “赵宰相离开朝廷,不是因为反对册封你为吴国公。而是因为议和之事,被秦桧排挤。”赵瑷虽有些不高兴,却安慰着赵璩的歉意。

    “这次咱们大宋要与金国议和了吗?你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赵璩一本正经地与赵瑷谈论起国家大事来。

    宫里伯字辈只有他两个,又年龄相仿,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少年心性,一起玩的多了,互相之间也没有太多藏私。

    但是,他们各自也明白,对方是皇子和皇太子的竞争者,是以暗中经常也互相较劲。

    “说不上来,但是我知道,武将们多反对议和,文臣们则赞同议和。”赵瑷用手托着腮,思索着其中的道理。

    “那你呢?你是赞成呢,还是反对呢?”

    “我当然是反对的。可是秦相告诉我,不能在爹爹面前说反对议和的事情,因为爹爹会不高兴。”

    “爹爹似乎是赞成议和的,我听说爹爹很想迎回自己的母后。同金国人的议和条件里,爹爹最看重这一条了。”

    “你说和金国人议和,咱们是吃亏还是赚便宜的?”

    “素来我大宋都是送金送银,以金钱换和平。可恨至极。”赵瑷似乎很气愤,转念似乎想到了什么,若有所思地说道:“但是这次却是蹊跷,我听范冲老师讲,这次金国人答应归还中原的土地给我们宋国。”

    “嗯,说不定有阴谋,也未可知也。”

    “朝廷里面,还有一大批反对议和的人呢。”

    “这个我知道。因为打仗,武将们可以建功立业,可以升官发财,他们反对和谈;文臣们却喜欢和谈,和谈才能发挥他们的本事。朱老师他们早就讲过大宋武将和文臣的事情了,都是各怀鬼胎。”赵璩说道,一脸鄙视的样子。

    “这事儿,你倒是认真听去了。平时要少贪玩,仔细爹爹再考你功课。”赵瑷想逗笑赵璩。虽然是皇子位置的竞争关系,赵瑷却关心着这个异父异母的弟弟。

    “朱老师他们讲的课,我早就记住了。洛学真的无聊到让人生厌。什么天人合一、义命合一、仁智合一、动静合一,老学究们。”赵璩的性格,喜欢直言不讳。

    “哈哈哈,我也不喜欢程颐和程颢的洛学,他们视三纲五常视为天下之定理,把道德与天理捆绑在一起。道德与天理,我实在想不到他们有什么相关的。赵鼎好贤乐善、德行卓著、佐国贤臣,若有天理,岂会遭两次罢相?”

    赵璩不知道赵瑷是想批评二程之学问,还是对赵鼎罢相的事情发牢骚。

    正说着,老师范冲走进来了。

    二人起身,向范冲问好。

    “今日给二位殿下讲解资治通鉴。”范冲笑眯眯地说道。

    二人欢呼起来,他们最爱上历史课了。

    临安府皇宫,崇政殿。

    赵构想着议和的事情,内心高兴。心想,王伦此番北上,达成和谈几成定局,就等着迎回父亲棺椁和亲生母亲母后韦氏。

    兴奋之余,泼墨挥毫,临摹起《兰亭集序》。只见他笔走龙蛇,运笔如飞,两份《兰亭集序》摹本写成。

    只见其书法挥挥洒洒,潇洒恣意。

    一侧侍候的太监不停地奉承着,说道仿佛王羲之再生。

    赵构得意着,突然想到资善堂的两个小家伙,遂道:“送去资善堂,令赵瑷、赵璩各临摹五百份。三日后交与我。”

    小太监领命而去。

    赵瑷、赵璩正好在课间休息,得知后无不感叹,又是一份苦差事。

    “管它作甚,反正三日后才交。今日有酒今朝醉。”赵璩潇洒地说道,不以为意。

    “你何苦来皇家,作个诗仙李白不好吗?”赵瑷打趣道。

    “取功名,建功业,又何必计较于诗词文字之间?”赵璩神采奕奕,似乎充满了快乐和激情。

    赵瑷怔住了,便不做言语。

    三日后,赵瑷临摹了七百份《兰亭集序》,赵璩则一笔未动。

    赵构听了,大为光火,心里直气,把赵璩狠狠批评了一顿。

    赵瑷来安慰赵璩,问他怎么回事。

    赵璩说道:“我那几日练功夫去了,要不我的剑都生锈了。练了三日,就给忘记了。”

    “爹爹批评你,你倒也不怕。”

    “怕是怕的,却也担心的很。只是实在忍不住。”

    不分日夜的练剑刷功夫,这让赵瑷想起了他在嘉兴的兄弟,那时候他还叫赵伯琮。

    远在嘉兴的霍小九如今怎么样了呢,功夫是不是更好了,他在干嘛。

    赵瑷想着昔日的挚友,内心一阵温暖。

    转念想到未来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见一面,甚是伤感。

    也不知道他的《春秋》读得如何了,是否从军当兵了呢。万军丛中,再厉害的功夫,又怎么抵得过千军万马的冲击呢。当兵打仗可不能太笨,要靠脑子。

    对了,他跟自己也一样,也才十多岁,正年少呢。军队可是不收童子军的。

    不知道霍小九是不是也感受到了赵瑷的思念。

    他在远方同样想着去了京城要当皇帝的朋友赵伯琮。可是他不知道赵伯琮已经不存在了,如今只有封为国公的赵瑷。

    霍小九正走在去往湖北鄂州的道路上,他从军了。

    霍小九的从军梦想,很执着。他听说,霍去病十几岁就去大匈奴人了,自己已经超过十岁了,不管是十三还是十四岁,他都要去了。

    霍老九一直望子成龙,希望儿子出人头地。听说霍小九要去参军后却愣住了,他舍不得。可是男儿志在四方,如果待在嘉兴,自己的娃读书什么水平,自己知道,又考不中进士。让他跟自己一样,顶着客户的身份,给别人打一辈子工吗。

    霍老九想开了,虽然心痛,却依然支持霍小九去参了军。

    赵瑷渐渐成熟了,起码他自己这样认为。

    夜已黑。

    赵瑷看着天上的一轮明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