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新符 » 第六章 箓

第六章 箓

    箓堂之内,每一位受箓之人所见所闻不尽相同。

    据学堂教习所讲,此间一切景象皆为修士心湖倒影,受箓即是受一道妙法境前辈馈赠的“特殊灵符”,若要以筑根境修为强而纳之,便只有见心明性的饱学道士,方能把持住这份远超自身的力量。

    徐安还算有自知之明,知晓心中对流涡宗的恨意难消,要他依照传统法门修一个清静平和的心境,实在是徒劳无功。

    到了近几年,对东海魔宗的了解越深,考虑得越周全,本心反而一清二楚地显露出来了——他到底是要报仇的,这是他修行路上必须要闯的荆棘丛,也是必须要迈过去的高山!

    然而,这与清元宗对内门弟子的教导截然相反,既然箓堂是修士心湖倒影,当然是心思越澄澈越好,这样才能避免许多受箓过程的麻烦。

    徐安上回来时,身处黑漆漆的虚空中,只看得漫天的光点在头顶乱舞,好似无数只萤火虫,任他东奔西走,却怎么也捉不着。

    这回再入箓堂,又是一样的漆黑虚空,又是一样的萤火虫似的光点,在似远若近的头顶胡乱飞舞。

    少年没有徒耗体力,他盘膝而坐,满心不解,思忖道: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莫非这黑洞洞的虚空指的是我的仇恨,这捉不住的光点是我受不了灵箓?”

    眼前这幅景象,徐安曾向多位师门前辈请教,纵然师长皆博闻强识,阅历丰富,也拿广微祖师布下的这座箓堂毫无办法,得了几句宽慰话,还得他自个琢磨:是什么导致他的心湖倒影如此呈现?

    徐安自忖不曾被仇恨蒙蔽心智,即便是最愁苦的年岁,也不曾迁怒他人,或者草率地将双亲丧命怪罪到清元宗头上。

    后来知晓海外魔门作乱事由,他便明白罪魁祸首无疑是臭名昭著的流涡宗,方令心中苦闷渐渐转化成对流涡宗的恨意。

    那场发生在望海城的动乱,一众魔头皆为海内修行资源而来,如黑云扑城,将灵石、宝药、人丁等等尽数掳掠,造成己身苦难不过是大势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当年与父母厮杀的魔头早已不知所踪,要报仇,他都只能向卷起那场正魔大战的流涡宗报仇。

    世事明白无误,道理清晰简单,如何会被仇恨蒙蔽?心湖倒影中的这片漆黑虚空应是另有玄机。

    徐安想了一阵,记起晏师讲经时,曾说:人心所能照见之处,无外乎视听嗅味触五种途径得到的感觉体验,心湖是这些感觉的归拢处……

    既如此,眼前景象若是心湖倒影,则必然是自己曾经所见之景,或由所见之景联想而来的幻想之景……

    “慢着!”

    徐安陡然瞪大眼睛,脱口道:

    “若不是呢?若不是心湖倒影呢?”

    这座箓堂乃清元宗立派祖师广微道人所立,凝结着这位通玄境中期炼师的毕生心血,其生平所炼三道神通,都藏在这座石殿中,当代清元宗宗主陆兰薇便是受了【灵犀天眼箓】,先修灵目法术,再修天眼神通,遂而成就通玄境界。

    清元宗数百年风雨,唯有此处始终如初,每有祸患,广微道人留下的镇压神通【笼中雀】便大显神威,护持一方天地,坚持到友宗来援。

    这种背景下,任谁也不会怀疑箓堂出差错,而只会将无法受箓的缘由,归结于内门弟子心湖浑浊,致使箓堂的考验格外艰难。

    徐安本就心事重重,三年前受箓不成,只顾着自我反省,哪里敢质疑箓堂,哪里敢与师长辩驳一番自个的心境修持功夫是否扎实?

    三年后的今天,少年已下定了决心,将“为父母报仇”立为修行路上的第一块试剑石,自然凭空生出几分蓬勃少年该有的自信心来,念头乱窜,不仅敢怀疑师长的判断,还敢质疑开宗立派的广微祖师!

    他将这片虚空上下看了一眼,两眼闪烁,自言自语道:

    “晏师讲清元宗历史时,曾说过:广微祖师少时在明月宗修行,郁郁不得志,因在某座秘境中偶得古时仙宗道法,方才成就炼师,后来又因争夺清辉殿主之位失利,被剥夺明月宗宗籍,于是另立清元宗山门。

    “祖师生平炼就三道神通,分别是【灵犀天眼】、【笼中雀】、以及晋升通玄境界时的古法神通【壶中日月】。等到祖师寿终之日,宗内依然后继无人,因此在箓堂内留下三道神通法箓以作传承。

    “【灵犀天眼箓】为现如今的宗主大人所得,另外两道神通法箓应该还在箓堂之内!”

    徐安闭眼感受片刻,兼而回忆三年前的种种尝试,心道:

    “这片虚空寂寥无边,三年前走了许久,直到被丢出箓堂前,也没有走到边界,莫非是【笼中雀】?”

    少年皱眉沉思一会,不禁愁道:

    “我十一年修行,偏爱攻防灵符,镇压法门不过浅尝辄止,【木牢符】尚且不通,更别提如何破解,难不成……再等三年,分心钻研此道?”

    徐安站直身子,原地踱步起来,思索对策。

    他徘徊半响,估摸着这回受箓时辰已过去泰半,顿时多了几分急切,他又将这片虚空上下察看一番,暗道:

    “有无可能是【壶中日月】呢?尽管这片虚空无日无月,不甚相合,却也无额外的压力啊!镇压法门可不会让受困修士静思脱困之法,就连【木牢符】还有不断收紧,一重‘木蟒绞杀’的变化呢!

    “这地方也像是一只封闭的壶,据门中记载,【壶中日月】这道古法神通应归属于无量道,极具古修法门的特征——甚少变化,唯利一处。此道神通便是极善积蓄法力,一旦修成,修士法力从此浩瀚无边,如同一方小天地,上则日月巡天,阴阳相济;下则五行流转,生生不息!

    “神通法箓终归不是神通,多半无有那般宏伟气象,或许就只剩下‘壶’了?而若是积蓄法力的神通,应对之法无外乎那几种……”

    徐安想到便做,他再度盘膝坐下,手中结印,闭目冥想,竟就这么运转筑根功法《清微定元法》,兀自修行起来。

    这儿灵气较住处还有胜上一筹,法力从四肢百骸中零星凝练,逐渐如涓流汇聚成河,沿着经脉收拢,最后归入丹田气海,如此便算得了一丝修为。

    先照常修行数刻功夫,徐安手中法诀陡然一变,周身法力立时翻涌起来,他当空一指,一道青色灵光从指尖发出,又在半空中轰然炸开,漫天灵光摇落,宛如一朵朵青色烟花。

    法力不断消耗,逐渐变成斑斓星点与流光溢彩,虚空之间,原先残留的一只只乱舞的“萤火虫”,在徐安法力耗费过半时,仿佛终于受到了触动,逐渐有两三只“懵懵懂懂”地朝突如其来的法力痕迹撞去,二者一经交融,一股似有若无的联系浮上心头!

    徐安当即大喜,即便心中激荡不已,也牢记着师门严格教导,依然面如平湖,手中动作不变。

    空中的“萤火虫”却像是被惊扰的蜂群,接二连三,乃至于前赴后继地向他的法力痕迹扑去!

    “咣当!”

    少顷,只听得一声极清脆的响声在耳边响起,分外熟悉,又分外空灵陌生。

    徐安早已用尽了法力,他勉强自视空荡荡的丹田气海,只见得一团金灿灿光辉内,一把四四方方的剔透玉壶合上那顶素净盖子。

    紧接着,便仿佛有无穷无尽的法力“倾倒”出来,如浪潮奔涌,席卷全身,将少年硬生生冲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