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梅氏春秋 » 第七章 龙门

第七章 龙门

    狐岐城举行了盛大的国丧典礼。

    满城都挂上了白绫。

    随风飘飘。

    消息传得没那么快。

    有小公子身着白袍,负笈挎剑。

    自从见过白衣许由后,他觉得游历江湖当是这般风采。

    梅遇春到了龙门,他还没有听到岐都的消息。

    第一次独自出门远行,梅遇春心里仿佛生出浩然气。

    自己以往出岐都都是跟着方圆叔叔,而且从未走出这么远的距离。

    龙门的历史很悠久,几乎可以算得上九州最古的城池之一。

    《九州志异》有载:上古仙人乘风游大河,至此地,见大鱼逆大河而上,跃而起,高百尺。时骤雨初歇,俄见七彩之门跨大河之上,大鱼越门而过,有天雷击其首尾,化而为龙。

    后来此地被称为龙门。

    龙门历来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

    楚天子时期,楚室皆在龙门祭天,设化龙台,竖祭天幡,整整二百余年,从未间断过。

    直至梅氏取代楚天子。

    龙门多酒肆,许多慕名而来的士子皆好此地生鱼。

    赵酒辛辣奔放,如赵人血性一般,正好佐菜。

    生鱼赵酒,春秋本色。

    在这汉赵交界处的龙门,聚集了一大批齐鲁的挎剑儿。

    齐鲁多游侠,人人喜挎剑。

    如梅遇春遇到过的白衣许由,便是从士子转而做了那更不受拘束的挎剑儿。

    在这里,梅遇春见到了更多的挎剑白衣,只是不如鲁冠那般风流。

    龙门最负盛名的酒肆应该是梅遇春眼前的这家天子居。

    据说大汉最后一位天子迁岐时曾在这家酒肆痛饮,而后继续北上,成了汉国的汉王。

    梅遇春走了进去,这里确实很热闹。

    他从未离开狐岐城太远,此番却要独身前往几千里外的云梦大泽,需要许多的信息。

    方相只告知自己的目的地名为幕阜山。

    至于其他的一切,都要梅遇春自己独力解决。

    梅遇春在借月馆待了许久,他很清楚酒肆的消息海涨潮。

    天子居倒是没有辜负它的名气,酒客熙攘。

    一眼望去,跨州桥商、游学士子、白衣挎剑儿以及形形色色的人齐聚一堂。

    这也导致酒肆里没有了单独的席案。

    跑堂小厮脸上堆满笑容的迎了上来,见惯了各色人士的他相当老到。

    “嗬!”

    “原来是位小挎剑儿,本店客满,小先生与他客拼桌可否?”

    这倒正中梅遇春下怀,与人拼桌更易打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少半斤牛肉,一壶赵酒,再给我买一份九州全图,要详尽的。”

    跑堂的闻言大喜,九州全图店里就有得卖,一份详尽的九州图可不便宜,卖出去他也是有分润的,当下里更热络了几分。

    “得嘞!”

    “小先生是要全图以便游历赶路吧,果然是英才在少年!这边请,图小人稍后给您取来。”

    “先生,本店客满,这位小公子与您拼桌,给您送一壶上好赵酒,您看如何?”

    梅遇春对面的是一对祖孙。

    “同座无妨。”

    老人做儒家士子打扮,扎了儒家君子髻,看起来很清瘦,须发已经花白,但却梳理得一丝不苟,看着有一股浓厚的书卷气。

    旁边应该是他的孙女儿,看起来比梅遇春略大些,穿着红裙,粉雕玉琢,煞是可爱。

    跑堂谢过老者,躬身退了下去。

    梅遇春坐了下来。

    老儒生一口熟牛肉一口酒,旁若无人。小女孩儿倒是对眼前这个看起来比自己还小的挎剑儿很感兴趣,一双大眼睛打量个不停。

    跑堂的很快将酒肉送了上来。

    “小先生,您的酒肉,全图给您放在掌柜的那儿,离去的时候自取便可。”

    他在酒肆跑堂多年,看人的眼力算是不错,倒还真不担心小小年纪的梅遇春没钱付账,单单看那白袍和腰间挎的剑,以及梅遇春的气质,就知道这位小挎剑儿不是吃白食的主。

    梅遇春抿了一口酒,夹了一筷子肉。

    酒肆的酒不错,牛肉也不错。

    “老先生此行何去?”

    老儒生停下筷子,望着梅遇春,有些笑意。

    “小友是要问路吧,何妨明说?”

    小女孩儿捂着小嘴,响起了银铃般的笑声。

    梅遇春尴尬的摸了摸鼻头,没想到这位老先生这么直白。

    “老先生慧眼如炬,晚辈要去荆楚幕阜山,老先生可曾听闻?”

    老儒生摇摇头,继续吃着自己的牛肉。

    “幕阜山在云梦大泽之东,距龙门一千五百余里,其间多有山匪乱民,小友若是独身,还是莫要犯险才是。”

    他居然真的知道!

    梅遇春给老儒生斟上一爵酒。

    “晚辈受长者之命,务必前往云梦,烦请老先生告知!”

    老儒生抬起头,有些诧异。

    “既是如此,小友沿大河直下,至底柱,经熊耳至桐柏,抵内方后顺流至大江交汇处便是了。”

    梅遇春将老儒生所言的每个地名悉数记了下来,拱手谢过。

    “先生博学,多谢先生!”

    老儒生笑了笑,道:“儒家士子,行万里路而已,称不上博学。”

    “你要去云梦?我听说那里都是老山林,豺狼虎豹常有,你一个小孩子去干什么?还有,你打扮成这样干什么,真当自己是游侠儿啦?”

    红裙小女孩儿瞪大了双眼,以老气横秋的口吻说道。

    “人皆有命,不得不往。”

    女孩儿鼓起了嘴,道:“你还不如我大,说话这般故作玄虚做什么?”

    梅遇春哑然失笑。

    反倒是老儒生吹起了胡子,面有厉色。

    “月儿,不得无礼,祖父是如何教导你的?”

    小红裙扁了扁嘴,几乎委屈得哭了起来。

    “老先生,无妨。令孙年纪还小,你们的酒饭算我的,晚辈告辞了。”

    老儒生微笑示意,并未拒绝。

    梅遇春径直结了账,取了地图,向店外行去。

    梅遇春走后,小红裙扯着祖父的胡子,很是不忿祖父刚才的严厉。

    老儒生拉开孙女儿作怪的手。

    “好了月儿,这位小友不是一般人,就当结一个善缘。”

    ……

    龙门城门外往西五十里是龙门古渡。

    龙门是汉国边界重镇,毗邻大河。

    汉赵两国以大河为界,岐都与龙门又同在大河边上。

    楼船可以说是两国交流的重要方式。

    南方的行商也大多乘船前往岐都,龙门则是极重要的一个中间点。

    是以龙门古渡历史悠久,停在渡头的渡船也不在少数。

    梅遇春在龙门休息了一晚,买了一匹快马。

    君子习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不知为何,三岁时方相便让方圆教授梅遇春御马之术,就好似猜到梅遇春幼年便要出去游历一般。

    两年的时间,梅遇春的马术已经尚可。

    只要将马镫调到合适长度便可。

    梅遇春策马出了西门。

    一路上,许多人啧啧称奇,一个看起来五六岁的挎剑儿骑着快马竟然如履平地。

    龙门古道。

    西门外没有了城内的繁华,反倒很是荒凉。

    春秋国战持续了十年,龙门在汉国边境,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牵连,许多流民流离失所,只能做了山匪。

    直到现在,二十几年过去了,城外还是鲜有人迹。

    基本上都是商贾士子赶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极少会过多停留。

    此时的龙门古道上更是孤寂。

    一人一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