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梅氏春秋 » 第六章 寂寞开无主

第六章 寂寞开无主

    狐岐城已经华灯初上。

    梅遇春到了王宫。

    他生在狐岐别苑,亦长在狐岐别苑,在这一点上,父母与王祖父都没有约束他。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继承了母亲的性子,梅遇春对礼制繁琐的的王宫并不喜欢,尽管它金碧辉煌,象征着至高的权力。

    所以他来的很少。

    见王祖父的次数也不多,大多是在狐岐别苑与相府。

    他很喜欢自己的王祖父。

    只是汉王却没有那么多时间,这几年更是异常忙碌,身体也因此江河日下。

    汉王穿着常服,坐在灯火通明的金阶之上,没有一点君王架子。

    此刻的他,像一个普通的老人。

    他在等他的孙子。

    “大爹爹,孙儿来了。”

    老汉王笑了起来,尽管他的脸色很不好看,但还是显得很慈祥,他轻轻拍了拍身旁,道:“小遇春,到大爹爹身边来坐。”

    “大爹爹,您的身体好些了吗?”

    汉王搂着孙子的小小肩膀,无喜无悲。

    “大爹爹恐怕要死了。”

    “哦!”

    梅遇春年纪还太小,即便聪慧如他,这个年纪也不能明白什么叫做死亡。

    小小鼻头却有些发酸。

    王宫金阶很长,也很高,高到可以看到岐都的西市烟火,还有狐岐山的隐隐轮廓。

    那里曾经有一位年轻天子种梅三年。

    而今只有深宫里的垂暮汉王。

    “小遇春,有些事有些话,本来想等你有你母亲那般高的时候再告诉你,但大爹爹却不想将它们带到棺椁里去,只能今天告诉你了。”

    梅遇春将小小的身体靠在王祖父身上,没有说话。

    他知道,这是王祖父最后一次提点自己。

    “大爹爹这一生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你曾祖薨逝之时,曾嘱托我要守好梅氏先祖的基业,要守好天下九州的黎民,只是大爹爹没能做好。”

    “大爹爹最自豪的便是狐岐山的漫山梅树。”

    “我们梅氏从复生先祖开始,就将梅花作为象征,凡梅氏所在,必有寒梅作伴。”

    “梅不在其色,在其骨也。天寒地冻百草绝迹之时,或在深谷,或在山巅,无人问津也罢。”

    “你可知道?”

    “你出生那个冬天,狐岐的梅花在大雪中纷纷扬扬,那是大爹爹这辈子见到过的最美的景致。”

    “大爹爹给你取名叫遇春,你方相爷爷其实不大高兴,因为梅花遇到春天,往往就是零落成泥,他觉得不好。大爹爹却以为极好,梅花美则美矣,却少了几分梅氏之风,大爹爹想让你做那遇春的梅,花落骨不销,那是我梅氏三百年的骨。”

    “大爹爹是想再多给你一些时间,没想到身子骨如此不中用。”

    “你的父亲身体不好,恐怕不能久保,你是他唯一的儿子,这个国,就要由你撑起来。”

    “大爹爹三十年前跟一个棋疯子下了一盘棋,输了。你是梅允常唯一的孙子,这盘棋,就要由你赢回来。”

    ……

    老汉王说话间剧烈咳嗽起来,早春的料峭还在摧残着他行将就木的身体。

    他忽然有些不舍起来。

    孙儿五岁了,自己还没有带他好好的玩过。

    狐岐城又迎来了春天,西市上人流又拥挤起来,狐岐别苑的花想必明年开得更好吧。

    有泪!

    他拍了拍孙子的背,疲劳的闭上眼,道:“去吧,见见你外祖,见见方相爷爷,跟你母亲告个别,就去云梦。”

    “大爹爹,孙儿去了。”

    梅遇春心头有些怅然,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能留住大爹爹。

    或许根本没有这样的方法。

    但他知道,去云梦,说不定可以。

    他大步跑下金阶,眼泪抛在了身后。

    他想快点。

    老汉王欣慰一笑,起身转过头,浑浊的老眼里透着幽黑的锋芒。

    “慢些!”

    ……

    梅恪礼在书房里。

    他还在处理今日朝会留下来的乱局。

    铜灯下伏案的他有些单薄,还伴着微微的咳嗽。

    他身子很疲乏了。

    但想到穿着狐白裘聪慧明亮的儿子,嘴角泛起笑意,又有了几分精神。

    他抬起头。

    “父王,你来了。”

    老汉王的气色更坏了,但心头却很快活。

    “恪礼,我已经让小遇春去云梦了。去见完苗摎、方相和他母亲,就直出狐岐,前往楚地。”

    “你怪父王吗?”

    梅恪礼心头其实不怪自己的父王,他又何尝不想做儿子将要去做的事情,只是却没有办法做到。

    “怪!”

    “所以父王要再多熬些日子再死,否则儿臣真就找不到人责怪了。”

    老汉王更快活了。

    儿子,孙子,都极好!

    自己棋下得不怎么样,但说起培养后代,应该比姓齐的疯子强许多。

    “好!父王应承你了。”

    ……

    苗侯府在城西。

    上将军苗摎老大人是行伍出身,是个俗人,他不太喜欢城东署衙林立的沉重。

    城西来往行商,贩夫走卒,风流士子,歌舞佳人,更活色生香些。

    苗摎老大人很高大,足有八尺的身量,国字脸,一脸虎须。

    他的腰板挺得笔直,是多年军旅生活养成的习惯。

    老将军对自己的亲家有不小的意见,在他看来,那老货把担子压在儿子和孙子身上,不像个王。

    他儿子还不错。

    虽然女婿身体弱了些,个子矮了些,性格脾气也软了些,梅家的种是这个德行。

    但能吃得下女儿炒的青菜,而且越来越爱吃,这一点极好。

    只是有点难为他了。

    他晓得女儿炒的菜是个什么成分!

    老大人在等外孙。

    对于老汉王和女婿,苗摎其实都算不上完全满意。

    可外孙却是彻头彻尾的喜欢。

    这小子很像他母亲,也像自己。

    他那混账爷爷告诉自己他要去荆州,楚地千里。

    老大人倒不是要抓着外孙叮嘱再三,那不是他苗摎的性格,何况自己教他的剑术他学得很好。他等了一个多时辰,只为说一句话,送一把剑。

    剑是杀人剑,不是所谓羊脂白的文人配饰。

    “此去云梦,当杀就杀!”

    梅遇春接过剑,拜倒在地,躬身退去。

    ……

    方相刚从王宫回到相府,看到了方圆的手书。

    对于这个儿子,方相有些恨铁不成钢,但又有些满意。

    手书上只有两句话,简单得就像方圆的性格。

    第一句。

    父亲,儿为太子大哥寻千年断续,遍走九州亦不辞。

    第二句。

    儿不忍拜别,父亲莫怪。

    该死的关岑!

    方相咬咬牙,心头有些不忿。

    只是浑然忘记了,千年断续的事,实际上是自己让老友告诉儿子的。

    太子乃公器,他的身体不能让外人知道。

    梅遇春来了。

    他对相府比对狐岐别苑还要熟稔,在这里受教,在这里玩耍。

    他轻车熟路的来到方相的书房。

    “方相爷爷,孩儿要去云梦了,我想见见方圆叔叔。”

    方相将手书递给了梅遇春。

    梅遇春看完了,而后还给方相,跪下磕了六个头。

    “方相爷爷,你保重身体,孩儿拜别。”

    方相含笑送别。

    ……

    梅遇春回了王宫。

    母子分离自然是最揪心的。

    苗梓潼紧紧抱着年仅五岁的儿子,梅恪礼抱着妻子。

    太子妃也不知道自己说了多久,但是嘴唇已经干裂了。

    儿子已经走了,只带走了一个行囊。几件衣服,一些钱财,如此而已。

    父王说,这条路,儿子只能自己走下去。

    烛光明明暗暗,照在夫妻俩脸上,两人都很恍惚,仿佛两颗心也跟着儿子出了岐都一般。

    ……

    过了三天。

    老汉王已经很不便走路了。

    但他还是不愿意躺在王宫的柔软床榻上。

    他叫上了自己的儿子儿媳,叫上了老兄弟,还有不太对路的亲家,要最后登一次狐岐山,最后看一次梅。

    他走得很慢,几乎可以说是挪动,腿脚已经不容许他像年轻时那样大步流星。

    但梅允常还是拒绝了内侍的搀扶,独力登山。

    所有人都跟在他的身后半步,亦步亦趋。

    走了很久,估计有好几个时辰。

    还没到山顶。

    老汉王已经走不动了,视野渐渐地模糊起来,他快看不清身边人的脸了。

    他回头遗憾地笑了笑,坐倒在地上。

    声音很低。

    “寡人上不去了,就到这里吧。”

    苗摎站上前,一把背起老汉王,朝山顶奔去。

    “废物!”

    老汉王笑了笑,没有气力再反驳他,只是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将头伏在他的肩上。

    已至山顶,老将军将汉王放在一株梅树下倚靠着,他艰难地挪动身体,直到面朝南方。

    那里是雍都的方向。

    三百年来的梅氏先人,都静静地躺在那里。

    他回不去了。

    或许他更希望就在这狐岐山上长眠。

    他的眼睛不再模糊,反而逐渐的清晰起来。

    他甚至看到了山腰的一株梅树,这树梅花开得较晚,已没人会为了赏梅而上山看它。

    但它还是开得绚烂。

    “苗摎,寡人看到龙门的大河了。”

    老将军哼了一声,目视南方。

    “你这么想回去,当初何必要来狐岐。”

    老汉王指着那株梅花。

    “回去?不,寡人不愿回去。你看,春天又到了,但寡人种下的梅树却愈发壮大。”

    “还有小遇春,我看到他在大河之滨,在龙门,顺流直下。”

    “寡人幸也!”

    他合上了双眼。

    “你倒是自在!”

    苗摎没好气的骂了一声,但却没有听到回音,只是顺着汉王手指的那树梅花,随着春风凋谢。

    他沉默了很久,转过头。

    沉沉一拜。

    其他人才跟上山顶,见此情状,尽皆拜下。

    汉室最后的一株梅,终是凋零。

    梅允常或许便如同他此生见到的最后一朵梅花一般,长在深山,开在早春。

    寂寞开无主。

    汉王,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