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梅氏春秋 » 第二十五章 春秋大不义

第二十五章 春秋大不义

    夏城一片血海。

    梅遇春所在的客栈在春秋巷中。

    春秋巷上是景氏单独划出来的一条街,没有民居,只有两排充满了各国风味的客栈酒肆。

    这里是列国士子的聚集地,几乎所有的士子入楚后都居住在这春秋巷的馆驿之中。

    楚国的内乱与列国士子没有关系。

    这里也是眼下夏城唯一一个没有被刀兵毁掉的地方。

    哪怕是为了攫取楚国最高权力的乱军黑手,也不敢将战火烧到春秋巷来。

    汉室覆亡后。

    春秋列国纷争,百家士子争鸣。

    百家士子们在春秋国战中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没有任何一国敢于无端杀士,当然,主动犯法者不在此列。

    杀贤害士,天下共诛之。

    列国都有着大量的不同学派士子身居高位。

    北梁地处荒僻,向来民风剽悍,宇文氏更是性如烈火,国家由上到下都极其混乱。

    士子少有入北梁游历者。

    春秋十一年,十余名农家士子入北梁踏勘山川,欲在肥沃而物产不丰的北梁教授耕种之道,宇文氏公族子弟遇农家士子阻道,公然怒而杀之。

    天下士子公愤,令宇文氏刑之,宇文氏不从。三月时间,晋楚兵家士子居高位者请命陈兵梁境,枕戈待旦;墨家游侠蜂拥入北梁,宇文氏但遇者皆被刺;儒家士子周旋九州,天下商贾无人愿入北梁;纵横家游说庙堂,悉数以众灭北梁之利,名家入北梁王庭痛斥梁王……

    北梁朝内士子逼宫谏王,内忧外患之下,宇文氏眼见灭国之期不久矣,只得将那子弟推出公刑,以谢天下士子之怒。

    史称百家伐梁。

    然而经过士子群体的轮番讨伐,北梁各行各业,在朝在野皆是元气大伤。

    直至如今,北梁仍旧是九州最穷最弱之国。

    从那以后,天下九州无一国敢于无端公然杀士。

    春秋士子风流。

    春秋巷里现如今有几百名士子在内。

    巷口两边横着重重鹿砦。

    春秋巷外有着大批军士持械守卫,不敢波及到里面。

    若是因楚国内乱伤及士子,楚国争权的任何一方都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巷外虽乱,巷内无忧。

    军士将士子们堵在巷中,为的便是让他们安稳的待在馆驿里,免得误伤。

    然而很多士子却没有接受他们的这份好意。

    医家,墨家游侠,儒家君子……

    许许多多的人站在军士的矛戟之前。

    梅遇春一行也在其中。

    领队的将领低声下气,打躬作揖的央求士子不要身入乱局。

    他接到的死命令是不得伤及士子。

    巷外,许多难民眼巴巴的望着祥和的春秋巷。

    却被甲戟抵在胸前,不敢前行。

    这一队全副武装的精甲锐士,仿佛隔开了生与死。

    士子们在跟甲士对峙着。

    ……

    直到前方不远涌来溃兵,他们的后面还有更多的追兵。

    溃兵已经失去理智与方向。

    他们冲入了难民之中。

    不知是哪一方的屠刀挥起,难民开始被误伤倒下。

    一条条无辜的生命被夺走。

    这便是春秋……

    直到一颗面带惨笑的老者头颅飞越鹿砦,亦飞越了甲士,掉到士子们的面前。

    骨碌碌的滚了两圈。

    他的脸正对着这一群白衣。

    老者的笑很无力,仿佛对这世道发出的讥笑。

    医家士子蹲下身,抱起了老者的头。

    泪作倾盆雨。

    墨家游侠和儒家君子拔出了长剑,直指那将领。

    “让开。”

    将领摇了摇头。

    抱着头颅的医家士子回过头。

    “诸位,我医家要救民,随我冲卡!”

    士子如苍龙般涌出。

    将领和甲士早已被冲得四散,士子冲到他们的兵锋上时,他们丢下了武器,不敢阻拦。

    鹿砦被冲破了。

    梅遇春小小的脸上出离的愤怒,他真正感受到了何谓春秋。

    眼前已是如此,春秋国战呢?

    人如稗草。

    他怒吼一声,而后杀向了乱军。

    “懂武者护住难民,医家救治!”

    士子们闻言,混乱中各行其事,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将领有些发愣,他狠狠地咬着牙,一刀斩杀眼前一个红了眼追杀难民的军士。

    两人穿着同样的盔甲。

    “凡我营下,护住医家士子!杀民者勿论敌我,皆斩。”

    “是!”

    ……

    狄破已经顾不得护卫公子了,他是从春秋国战里活下来的,眼前之景是他一生的梦魇。他怒吼一声,挥舞着巨阙向前冲去,无人敢阻拦。

    古鸿没有失去理智,他紧紧跟在梅遇春的身后,手中长剑只在冷枪袭向眼前人时刺出。

    春秋巷口成为难民的唯一希望。

    士子们守住巷口,将越来越多的难民送入春秋巷。

    地上的尸体也越来越多。

    有溃兵的,有追兵的,有士子的……

    更多的,还是庶民。

    士子们站成一条线,一步步向前逼去,用手中的佩剑和身体将乱兵死死抵住。

    ……

    夏城很大。

    楚人很多。

    只是夏城却只有一条春秋巷。

    夏城最是繁华的朱雀大街,现在已经成为白地。

    好在春秋巷与朱雀大街隔得不算太远。

    士子们一步步杀到了这里。

    视线所及之处还有更多的乱兵,还有更多的难民。

    百余名士子无力回天。

    “吁!”

    一匹战马停在朱雀大街,上面坐着一个骁勇的老将,身后是一支精锐的铁骑。

    他看到了一片染血的白衣。

    “护住士子!清理敌兵!”

    唯独没有难民。

    老将跳下马,来到士子们的身前。

    “本将乃是昭融,楚国对不住列国士子们!”

    他弯腰躬身,却被一柄剑抵住了下落的肩膀。

    是梅遇春。

    老将诧异的俯视着眼前的小小血人,不明其意。

    他的眼里已经没有了愤怒,他已经明白了这是个什么世道,怒之无益。

    “昭融将军,士子没有楚人,难民皆是楚人,你更是楚人。”

    说完仗剑远去。

    所有士子都离开了,看着昭融的眼里,皆是讥笑。

    老将怔立在地。

    他的身后,马车里,十几岁的孩子看着那仗剑而去的小小身影,还有后面的一片血衣呼啸而过。

    他下车向春秋巷的方向走去。

    他一路上再未见过如此安静的地方,直到春秋巷口。

    遍地难民,遍地甲士,还有七零八落的缀在血海里的片片白衣。

    春秋巷内。

    医家士子额头大汗淋漓。

    还有方才没有出去的士子,脸上一片死寂。

    他不知现在自己心头是一种什么感受。

    城里还有一片稀疏了大半的白衣。

    春秋大不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