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梅氏春秋 » 第二十九章 论楚

第二十九章 论楚

    梅遇春有些踌躇。

    “屈子可知夏城之变?”

    屈子脸上笑意为之一滞,低低叹息一声,端起酒樽闷闷不已。

    白衣许由接过话头。

    “如何不知,我与灵均便是在夏城相遇,方才回返,公子也知道此事?”

    梅遇春点点头,想起夏城的惨烈,还是有些低沉。

    “我一旬之前正在夏城,亲眼见到夏城惨状,今日方至巴陵。”

    屈子抬起头,有些怏怏然。

    “王上薨逝,我刚从扬州回返,不料楚民竟死于楚军之手,奈之若何!”

    梅遇春为屈灵均斟上一樽酒。

    “愿问屈子志向。”

    屈灵均的脸上再没有了先前的文人风流,反而悲苦莫名。

    屈灵均几月前便被派出使扬州落云国,近日才回楚,未及返都便得到了这样两个噩耗。

    于是他改道夏城,前去慰民。

    一路上难民不知凡几,到达夏城后更是触目惊心。

    他在心中已经不知道暗骂了多少次楚国王室。

    仅凭一己私欲便毁城害民,这让屈子心中极寒。

    他苦笑一声,苦涩开口。

    “公子可知为何我一区区左徒却能担纲大任,出使落云国?”

    “楚有三户,屈氏百年,自无不可。”

    屈灵均一番长叹。

    “是啊,楚有三户,然景氏因其一朝覆灭,犹如过往云烟,因何?”

    “野心?非分之心?皆不是,真正的根源仍在熊氏公族。先王六子封君,各有势力,楚国百余氏族,个个私心。”

    “景春与我是旧友,他虽并无王佐才略,却还是个明白人。我出使扬州曾与他相见,他曾言道:‘以楚国之境地,虽据荆州千里,而难当其大,虽有诸侯之名,而难主其国。’我深以为然。景氏原本不至覆灭,却因景春一时错念而为昭融将军诛杀,令人感慨莫名。然而细思深究,若楚国永远维持眼下的情况,莫若有人如景春所思一般,重择一姓主国。”

    屈子所言,如石破天惊。

    梅遇春很惊讶,没有想到被誉为楚国之璧的屈灵均心中竟是这般想法。

    “屈子可知,若依你所言,楚国将宁静不再,转瞬便成春秋国战。”

    屈子猛地灌下一樽楚沥,呛得几乎要咳出眼泪来,却还是悲怆大笑。

    “若要长治,需先流血!”

    “如今公子欣返都称王,屈、昭二氏上下护佑,先王六公子忍痛蛰伏,明枪成了暗箭,于楚国未必就是幸事。百余大小氏族各有其支持者,干戈一起,楚国便是四分五裂。若是如此,不如放下虎狼共存的幻想,将楚国打碎了重建也罢!”

    许由持大觥狂饮,长笑一声。

    “灵均此言深得我心!”

    “更有甚者,我听闻楚国公子欣乃是个软弱少年,若我是屈、昭二氏之主,何妨取而代之?春秋乱战道义崩毁,难道非要秉持那腐朽招牌做个孝子贤孙不成?为忠乃是人道,这无可置否,然若是为楚民不遵人道,便不是大道乎?”

    梅遇春看着眼前的两个人,总算知道他们为何能走到一起了。

    他苦笑一番,还好已经将酒舫封锁,否则此言一出,莫说两人性命,只怕屈氏都逃不得罪责。

    “若依二位之言,楚国重整,然国力必大损,届时较之北梁更弱,强国窥伺,弱国眼热,又当何如?”

    屈子不屑的笑了起来。

    “如今的列国还远没有到图穷匕见之时,要说列国图谋,却是有心而无胆罢了,试问天下哪一国敢倾一国之力而灭一国?便是晋国也不会为了灭楚而拼命,何况乎他国?无非巧取豪夺,占几座城池夺几道关隘耳,楚国损失得起!只要树立强权,何愁不能强国?”

    梅遇春点点头。

    “何以强国?”

    屈子与鲁冠对视一眼,异口同声。

    “法家。”

    这两个人,皆是天生的强权者。

    “既是如此,屈子何为?”

    屈子闻言塌了下来,如泄了一口气,满目颓然。

    “我做不到……先王在时,有法家士子说王,我曾谏先王用他之策,树立法度以约束氏族,奈何先王不允。我屈氏前辈更是金殿斥责,满朝大臣或士子或楚人,家家氏族,个个贵胄,如何能力行强国?”

    “屈子如此气象,是要辞官退隐吗?”

    “公子错了,已经辞官,未及退隐。此刻我与由兄一道,便是要遍踏九州河山去了!”

    梅遇春有些沉默。

    屈子的话他听得明白,即便心有壮志,却也抵不过世道如此。

    然而这是楚国。

    天下呢?

    天下之大十倍楚国,九州之民更是百倍于楚国。

    人人退隐,个个游历……

    国战再起又当如何,届时难道还有大好河山?

    方相与殇王从不曾与梅遇春谈论国事,他们说他还没有到与闻国事的时候,因此他对于汉国朝堂也只是一知半解,他不能对屈子的选择过多置喙。

    但他心里隐隐觉得,此道不可。

    ……

    他的思绪有些混乱起来。

    他也将会成为十七诸侯中的一位,他没有屈子和鲁冠那般悠游林泉的权利。

    梅遇春本觉得法家乃是振国强民之道,然而此刻却有些动摇了。

    让李鸮入汉,是否鲁莽?

    ……

    他不知道。

    许由拍了拍梅遇春的肩膀,眼神温煦,早先的酒意早已不知道飞去了何处。

    白衣许由哪里会不知梅遇春的想法?

    他自小聪慧,又是汉王独子,不思国事才是怪了。

    但许由更清楚的是,如梅遇春这般年纪,越是天资聪颖,越是钻牛角尖。

    说实在的,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有些微微的失望。

    如今的梅遇春好像变了。

    那时的梅遇春穿着狐白裘,却有游侠意气。如今白衣挎剑,已如垂暮之人。

    借月馆那个酿就消骨的公子遇春好像正在他的身上消失。

    或许是因为他经历了那一场夏城之乱?

    失望之余,他还有些心疼于自己内心认可的这个小朋友,他可以理解。

    许由忽然间有些庆幸自己没有生在氏族王家。

    过了许久。

    梅遇春晃了晃有些沉重的头。

    他还是很喜欢鲁冠这样的人,但他不是鲁冠,也成不了鲁冠。

    他心中划过这么一句话。

    偏向虎山。

    于是他拿出了夏城里少年留给自己的玉印,将其推到屈子身前。屈子凝目看去,跪倒在地,痛哭失声。

    转身离去。

    没有向任何人告辞。

    小红裙一直没有听懂他们的话,她只是感觉到小挎剑儿与屈子似乎都很很难受。

    是那种自己不能理解的,但却偶尔从爷爷身上感受到的心酸。

    她看着痛哭的屈子,又望了望落寞而去的小小背影,咬了咬银牙,抱着琴跑了出去。

    我还欠他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