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梅氏春秋 » 第三十章 暮霭沉沉楚天阔

第三十章 暮霭沉沉楚天阔

    百里洞庭便有五十里荷花。

    盛夏之际芙蓉细雨最是慰人。

    梅遇春依稀能透过这漫天银线看到远处青山。

    他没有撑开手里的油纸伞,而是任由雨点落到自己的头上。

    前方有渔家摇浆而来,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人,穿着一身蓑衣,口中轻轻唱起楚地民歌,看起来颇为闲适自在。

    他看到了前方被雨浸透的白衣小公子,有些好奇。

    “公子,这七月之雨最伤人身,切不可再淋着了,躲回船舱去吧。”

    梅遇春点了点头,却没有动作,老渔父低叹一声。

    “公子,老头子活了几十年了,打鱼也打了几十年了,无论是什么事困扰,总要打鱼养家的不是,养好身子才能上路打鱼嘞!”

    梅遇春笑了笑,若有所思。

    “多谢老伯,我知道了。”

    老渔父不再多言,唱着打鱼号子继续摇舟远去。

    不知何时,梅遇春感觉雨仿佛停了。

    可湖面上仍然道道涟漪。

    原来不是雨停了。

    旁边有人,头顶有伞。

    小红裙没了两次初见的刁蛮,也不像方才嘉树舫内的局促,她的脸上有一种梅遇春从未在她身上见过的神色。

    母亲带着自己回娘家之时,看着舅舅是的脸上好像就是这样神情?

    这个小姑娘不会把我当成她的弟弟了吧?

    梅遇春哑然失笑,没想到这个刁蛮可爱的月儿姑娘莫名其妙之间温柔如邻家姐姐。

    油纸伞很大,是成年人所用,小红裙怕雨水湿了琴,便一手抱琴,一手撑伞。

    她不是从小练剑的梅遇春,也不知她撑了多久的伞,小手有些微微发抖,显然这对她来说很是吃力。

    梅遇春伸手接过她手里的伞,也接过了那把琴。

    或许是因为她这把伞是梨木骨柄的原因,确实挺重,比梅遇春手里的重得多。

    小红裙手中赶紧揉了揉撑伞的手,才发现已经酸痛得抬不起来,不由得十分委屈,眼中有些雾气,口中不满的嘟囔着。

    要不是小挎剑儿刚才的表情有点儿吓人,她没敢出声,按她的性子早就教训一通了。

    梅遇春当然看出来了,眼前的小红裙只怕真是不开心了。

    “月儿姑娘,莫要生气,算你一百钱如何?”

    小红裙抬头望向他,有些愕然。

    “什么一百钱?”

    梅遇春笑了笑,动了动抱在手里的琴。

    “月儿姑娘可还欠我十五金呢,莫非忘记了?”

    小姑娘的脸很黑。

    自己刚才的一片好心,算是喂了狗了吧。

    “我咬死你!”

    她扑了上来,照着梅遇春撑伞的手臂狠狠地咬了上去。

    “嘶!”

    梅遇春万万没想到是这样一种结果,想要挣脱却又怕伤了眼前的小红裙。

    想着刚才不知撑了多久的这把伞,低低叹息,便任由着她发泄了。

    过了一会儿,远处的船舫走来一个极为高大的白衣老儒士。

    他好像很惊讶,看着梅遇春,他还记得这个在龙门向自己问路的小小白衣。

    那在他怀里的,不是自己的孙女吗?

    梅遇春苦笑一番,抱着琴的手轻轻敲了敲小红裙的后背。

    “快放开,你爷爷来了……”

    小红裙一惊,松开口左右张望一番,发现没人。

    心中更怒了。

    小挎剑儿太可恶了,居然还敢骗我!

    “我爷爷可不在这里!”

    然后又是一口咬了下去。

    梅遇春面上带着无奈的笑。

    “老先生,龙门一别,想不到洞庭再见,先生可还好?”

    小红裙没有松口,脸上带着看穿小挎剑儿阴谋诡计的笑,俨然一副胸有成足的样子。

    她的背后,老儒士皱了皱眉头,却还是拱手见了个礼。

    “托福,公子竟真独自来到了楚地,后生可畏。”

    梅遇春感觉到紧紧贴着自己的小红裙抖了抖,手上的痛感也慢慢消失。

    小红裙瑟缩着身体慢慢转过头去,但依稀能看见耳边的一片绯红。

    自己如此没有礼数的一幕落到爷爷眼里,看来要被狠狠地教训一顿了。

    奇异的是,老儒士并未像在龙门时那样严厉斥责,他只是点了点头。

    “月儿,到我这里来。”

    小红裙低低的“嗯”了一声,躲到了老儒士的伞下,头垂得很低,梅遇春也看不见她脸上的表情。

    “老先生,巴陵再见,不胜欣喜,今次遇春还有条路要请先生为我解惑,不知可否?”

    老儒生上下打量了一番梅遇春,眼中不知是种怎样的神色。

    “公子是梅氏?”

    梅遇春没有注意到他眼中的复杂,微微颔首。

    “老先生明鉴,正是梅氏遇春。”

    “你此行真如龙门时所说,是要去云梦的幕阜山?”

    “是,老先生可否为我解惑?”

    老儒生看了看眼前方不过六岁的白衣少年,又看着低头站在身边的小孙女儿。

    他手里的琴岂不就是那把月牙?

    老儒生心中喟叹,脸上却没有露出异色。

    “公子请讲吧。”

    “老先生,此时下着雨,找一个避雨之所可否?”

    不远处便是一家船上旅舍,梅遇春当然不打算失礼的让老儒士与自己在这船头谈话。

    没想到老儒生却摇了摇头。

    “公子,既是问道,便如前次一般,事过则西东,无谓凡俗礼数。”

    梅遇春说的乃是问路,而老儒士所言却是问道。

    梅遇春自然不便再说什么。

    “老先生,遇春想问若心中之道有悖于脚下之道,该是如何?”

    老儒生眼中微亮。

    “公子可是不愿走脚下之道了?”

    梅遇春摇了摇头,脚下之道岂是如此轻易便能放弃得了的。

    那是大爹爹生前身后都希望自己替他走下去的一条路,即便自己不知其原因,但这条路只能继续往前走。

    老儒生叹了一口气,望着天边的一片茫茫。

    “脚下的路,公子可曾走到头了?”

    梅遇春微微摇头。

    “不曾。”

    “心中的道便如人心,时时变幻莫测,难有定论,公子便将脚下的路走尽又何妨?”

    梅遇春默默思索着。

    “公子,请将伞交予我吧,我要带月儿走了。”

    梅遇春将手将手里的月牙琴递到小红裙手里,而后收起了油纸伞,躬身双手递给老儒生。

    “多谢先生!”

    老儒生见状,颊上的胡子抖了抖,终究还是没有说什么,接过伞牵着孙女扬长而去。

    梅遇春觉得掌上一轻,再抬起头时,已没有了祖孙二人的身影。

    梅遇春没有介意老儒生的不辞而别,他伸出手,朝着前方轻轻挥了挥。

    他本来想问问老儒生的性名,却没有来得及。

    回头是仿佛无边无际的洞庭。

    湖上暮霭沉沉。

    远方却有楚天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