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开局救了曹操 » 第十章曹操刺董

第十章曹操刺董

    某一日,中军校尉袁绍与其叔父袁隗商议董卓之事。

    袁绍皱眉说道,“如今丁建阳一死,董卓一人独大,我袁家莫不是要归于其下?如何奈何?”

    袁隗轻轻端起茶盏说道,“本初,过不了几日董仲颖怕是要言废帝之事,你可借此机会遁出洛阳,我袁家四门三公,门生颇多,只需你打起旗帜,自有人投之!”

    “这是为何言废帝之事呢”

    “因为皇子协无外戚,加上他是董太皇太后抚养的,这样他就可以以外戚身份权权。”

    “那叔父让绍一人走?那叔父呢?”

    “何其愚也!”袁隗看了一眼袁绍说道,“只有老夫在彼处,彼才会放心用你!而后,当你羽翼已成之日,也不必顾念老夫...…“

    “这怎么可以!“袁绍脸色一变,一声大喝,自己乃是庶出之子,在家中素来无人看重,但是从小得这位叔父提携,两人之间的感情胜过父子,如今,岂能弃叔父不顾?

    “竖子!”袁隗气地胡须直颤,瞪着袁绍说道,“惜老夫一人,重现袁家兴荣!如何不为?”

    “这……”袁绍一脸的犹豫。

    “老夫心意已决,本初不必再言!但有一事本初要时时记在心中!”

    “请叔父赐教!”

    袁隗长长一叹,说道,“老夫本想从龙,没想到竟然出了个董仲颖,功亏一篑,本初,袁家就交给你了....“

    袁绍一皱眉,动了动嘴想说些什么。

    袁隗好似明白了袁绍的心思,摇头说道,“公路差你太多,又心高气傲,成事不足!袁家切不可落寂在我等手中!

    “......是!”

    是日,董卓宴请百官,酒行数巡,按剑说道,“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尊先帝遗诏,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果然不出叔父意料!袁绍思量一下,挺身说道,“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

    董卓怒道:“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

    袁绍亦拔剑曰:“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两个在趾上对敌。

    李儒看了一眼袁隗,见其也是一脸惊奇,于是对董卓说道,“事未可定,不可妄杀。”

    袁绍自手提宝剑,辞别百官,奔冀州去了。董卓明白李儒之意,对太傅袁隗说道,“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恕之。废立之事若何?”

    袁隗心中暗喜,拱手说道,“董公所见是也。“

    董卓哈哈大笑,厉声说道,““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

    群臣震恐,皆云一听尊命。

    宴罢,董卓问李儒道,“袁绍此去若何?”李儒疑惑说道,“此间倒是出乎小婿意料,不过也罢,袁绍叔父袁遗在我处,袁绍不敢造次!袁家四门三公,门生颇广,倒也麻烦,诚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其心。”

    董卓点头从之,即日差人拜袁绍为渤海太

    在九月的初一,皇帝在嘉德殿召集了文武百官。董卓拔剑手持利器,在众人面前说:“天子现在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实际上却软弱无力,无法管理整个天下。现在我有一篇策文,应该宣读出来给各位听听。”

    于是他命令李儒朗读策文:“孝灵皇帝早年去世,很早就离弃了他的臣民;后来皇位传给了现在的皇帝,全国人民都寄望于他。但是这位皇帝生性轻佻,没有恭敬的态度和威严,丧事期间也表现出怠惰懈怠的态度。他的行为不够体现尊德美德,对大位有所忽略。而且,皇太后也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国家的政治处于混乱的状态。永乐太后过世,众说纷纭,人心惶惶。作为一个国家,如果不遵循三纲五常的法纪,天地纪律就会失去平衡,这样岂不是有所缺失吗?陈留王刘协是一位具有圣德伟懋的人物,他言行规矩庄重,丧期中悲痛哀怨的表现也恰当得体,他的美德和才华是天下所共知的。他应该继承帝位,为长久的统治奠定基础。我建议废黜现在的皇帝,让他成为弘农王,皇太后退位,让陈留王成为新的皇帝,遵循天命顺应人心,安抚国民的期望。”李儒读完策文后,董卓拔剑指示左右扶皇帝下殿,并取下他的玺绶,

    北面跪地称臣听命。他还命令太后更换服饰,等待他的敕令。皇帝和太后双方都号哭不止,所有的官员都悲伤不止,凄惨着默默哭泣。

    在台下有一位大臣,非常愤怒地大声叫喊道:“叛逆的董贼竟然敢欺骗上天,我一定要用我的一腔热血来揭示他的罪行!”他挥舞手中的象笏,直接向董卓扔去。董卓非常生气,命令武士把他拿下,原来他是尚书丁管。董卓下令把他绞死。丁管咒骂不停,直到死神降临也神色不变。后人有诗叹道:“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董卓请陈留王登上殿。当群臣向陈留王恭贺之后,董卓命令手下扶持何太后、弘农王和妻子唐氏一起搬进永安宫,并封锁宫门,禁止群臣私自进入。可怜的少帝在登基仅四个月后就被废黜了,

    这时董卓立陈留王刘协为新皇帝,他字叫伯和,是灵帝的儿子,也就是献帝的兄弟,当时才九岁。改元为初平。董卓作为相国,赞礼官都不敢直呼其名,进入朝会也不需要躬身行礼,按着宝剑穿着靴子上殿,他的威势和权力是无人能比的。

    有一天,董卓进入朝会,伍孚迎接他到了楼阁处,然后拔出刀直接刺向董卓。董卓很强壮,两手抓住了伍孚,然后吕布进来把伍孚抓住。

    董卓问道:“是谁让你反叛的?”伍孚瞪大眼睛大声喊道:“你不是我的君主,我不是你的臣子,我有什么反叛之罪?你已经罪恶滔天了,人人都想除掉你!我恨不得把你车裂以谢天下!”

    董卓非常愤怒,下令把伍孚拉出来斩首示众。但是伍孚在临死前一直咒骂不止。后来有诗称赞他:“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从那以后,董卓每次出入都会带着武装护卫。

    袁绍在渤海听说董卓篡权,就派人送了一封密信给王允。

    信中说,董卓已经胡作非为,但王允却听任他嚣张跋扈,这难道不是对国家和效忠的忠臣的背叛吗?袁绍已经集结了军队,准备清除王室的内外奸贼,但还不敢轻举妄动。如果王允有意图,可以趁机行动,如果需要帮助,他们愿意听从命令。王允收到信后,思考许久。

    有一天在侍从官员休息的地方看到旧臣们都在,王充说:”今天是我的寿辰,晚上敢请大家到我家来小饮一杯。”众官都说一定来祝寿,当晚王允在后堂设宴,公卿们都到齐了。酒过几巡后,王允突然掩面大哭。众官很惊讶地问:“司徒今天是您寿辰大好的日子,为什么哭泣呢?”

    王允说:“今天并不是我的寿辰,只是想和大家聚一聚,因为我担心董卓会有所怀疑,所以编了个谎言。董卓胡作非为,社稷危在旦夕,我想到高皇帝当年先后覆灭了秦帝国与西楚,统治了天下。谁能想到传到今天,我们会落到董卓这个人手里,这就是我哭泣的原因。”于是,众官都跟着哭了起来。

    坐在中间的一个人拍手大笑,并说道:“你们这些公卿们,从晚上哭到天亮,天亮又哭到晚上,难道还能哭死董卓吗?”王允看过去,原来是骁骑校尉曹操。

    王允很生气地说:“你的祖宗也曾在汉朝受过俸禄,现在为什么不想着报效国家,反而嘲笑我们呢?”

    曹操说:“我并不是在嘲笑你们,而是在笑众人没有一个有计策来杀死董卓。虽然我才疏学浅,但愿意冒险砍断董卓的头颅,将其悬挂在都城的城门上,以此来向全天下宣示。”

    王允避开宴席问道:“孟德有什么高见呢?”曹操回答:“最近,我低三下四事奉董卓,实际上是想趁机图谋他。现在董卓相信我,我就有机会接近他了。

    听说司徒有一把七星宝刀,我想借来用于入相府行刺,即使死了也不后悔!”王允回答:“如果孟德真有这样的想法,那真是天下的大幸了!”

    然后他亲自为曹操倒酒。曹操喝完酒后发誓,王允随即拿出了宝刀并交给了他。曹操藏起了刀,喝完酒后起身告别众官并离开。众官又坐了一会儿后,也都散了。

    第二天,曹操佩戴着他的宝刀来到相府,询问道:“丞相在哪里?”侍卫回答说:“丞相正在书房里。”

    曹操径直走了进去,看见董卓坐在床上,吕布站在他旁边侍候。

    董卓问:“孟德,为何这么晚才来呢?”曹操回答:“因为马有些瘦弱,走得比较慢。”董卓吩咐吕布说道:“我有些西凉好马,奉先你去选一匹送给孟德。”吕布领命离开了房间。

    曹操心里想着:“你这个乱臣贼子死期到了!”他想拔出刀来刺杀董卓,但是他害怕董卓实力强大,不敢轻举妄动。董卓肥胖不适合久坐,于是他便倒在床上休息,面朝着床内。

    曹操心中再次想:“你这个乱臣贼子早就该死了!”他急忙拔出宝刀,准备刺杀董卓,但没想到董卓仰面看着衣镜中,发现曹操在自己身后拔出刀来,于是他急忙回头问道:“孟德,你想做什么?”

    这时,吕布已经把马牵到了书房外。曹操非常惊慌,跪在地上拿着刀说:“我有一把宝刀,想献给您。”

    董卓接过宝刀看了看,发现它的刀身有一尺多长,上面嵌有七颗宝石,非常锋利,果然是把宝刀。他把宝刀交给了吕布收好,曹操则把刀鞘递给了吕布。董卓带着曹操走出书房,看马去了。

    曹操向董卓道谢:“我想试试这匹马。”董卓便让人给曹操备好马鞍和缰绳。曹操牵着马离开了相府,快马加鞭的向东南方向飞驰而去了。

    吕布对董卓说:“刚才曹操似乎有行刺的迹象,后来被喊住,所以故意说是献宝刀。”董卓说:“我也有些怀疑他。”

    正说话的时候,李儒恰巧到了,董卓把情况告诉了他。李儒说:“曹操没有妻子孩子在京城,只是一个人单独居住。我们派人去召他,如果他没有怀疑而前来,那就是献刀;如果他推辞不来,那肯定是行刺,我们就可以抓住他审问。”

    董卓同意了这个计划,于是就派了四个狱卒去召唤曹操。过了好一会儿,狱卒回报说:“曹操没有回到住所,他已经骑马从东门飞奔而去了。门卫问他是谁,他回答‘丞相派我去处理紧急公务’,然后就急忙离开了。”

    李儒说:“曹操是贼心虚,逃跑的目的很明显了。”

    董卓非常生气地说:“我如此信任他,他竟然想害我!”

    李儒说:“肯定有其他人和他串通,等我们抓住曹操就会知道了。”

    于是,董卓下令到处发文书、画影像,抓捕曹操:抓住并献官府者,奖励一千金,封为万户侯;窝藏他的人同罪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