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那些事儿之英雄无双 » 第24章 华雄

第24章 华雄

    且说汜水关守将探得孙坚领兵杀来,心中大惊!急忙派流星马去洛阳丞相府告急。

    董卓自从专权以来,每日豪华奢糜,饮酒作乐,并不多问政事。

    李儒于相府中接到加急文书,大惊失色!立刻前来禀报董卓。

    此时董卓正在小阁与几名衣着清凉妖艳妩媚的侍女嬉戏,忽见李儒着急而来,于是一手把玩怀中宝珠一手端着琼酿问道:“贤婿此来可有要事?”

    “主公,大事不妙矣!曹操那厮逃回陈留广发矫诏,袁绍、孙坚等人纷纷响应,现有十八路诸侯聚集大军而来,孙坚领先锋已杀到汜水关,军事十万火急!”李儒也顾不上礼仪,急忙禀报道。

    “什么?曹操这厮真是狼心狗肺,吾对他多番抬爱,他竟如此回报于我!”董卓亦未想到竟有此事发生,气愤骂道。

    “主公,此时何在计较那厮对错,应早早做出对策才是。”李儒提醒说道。

    于是董卓急忙召集部下文官武将,前来相府商议对策。

    温侯吕布听罢洒然一笑,挺身而出说道:“父亲何须多虑!关外诸侯,在布眼中皆如草芥,孩儿愿提虎狼之师前去迎战,定将尔等诛杀斩首,悬于都门,以示天下。”

    董卓听后大喜:“吾有奉先,何惧之有,可高枕无忧矣!”

    言罢,就欲派遣吕布带兵前去破敌。

    又有一人于吕布身后闪出,扬声说道:“杀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来犯诸侯首级,易如探囊取物耳!”

    众人视之,此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也,姓华名雄。

    董卓见麾下猛将华雄主动请战,又见吕布并无不喜,遂加封华雄为骁骑校尉,拨马步兵五万,同李肃、胡轸、赵岑星夜赶赴汜水关迎敌。

    且说诸路公侯这边,有一路为济北相鲍信。

    这人暗地寻思,孙坚既为前锋,怕是先攻下汜水关拔了头功。

    于是私差其弟鲍忠,带领马步兵三千,径抄小路,走在孙坚大军前面,提前来到汜水关下邀战。

    此时华雄已领五万大军赶至汜水关,见城下有人领军搦战,便亲率五百铁骑下关应战。

    鲍忠坐于马上,想着唾手可得的军功,正得意间,忽见关上冲来五百铁骑。

    为首一骑,那人一身黑甲,头戴钢盔遮住面庞,脚踏一匹乌黑宝马,手中舞动一柄三尖两刃刀,气势如虹,直取鲍忠飞马而来。

    鲍忠见此场景,立刻吓的魂不附体!心中连连叫苦:“兄长害我,这汜水关哪是‘土鸡瓦狗’不攻自破,吾命休矣!”

    鲍忠毫无斗志,转身便走。

    华雄哪里给他机会,飞马追到鲍忠身前,大喝一声:“贼将休走!”

    刀光闪过,鲍忠身首异处。

    其余部将,或杀或擒,皆无逃脱。

    此战过后,华雄命人将鲍忠头颅装于匣内,送往洛阳相府邀功报捷。

    董卓听后大喜,又加封华雄为都督。

    事后不久,孙坚带麾下四员猛将引军杀到汜水关前。

    这四人分别是:

    第一位,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谋,善使一条铁脊蛇矛;

    第二位,姓黄名盖,字公覆,零陵人,善使铁鞭;

    第三位,姓韩名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善使一口大刀;

    第四位,姓祖名茂,字大荣,吴郡富春人,善使双刀。

    主将孙坚,身披烂银凯,头裹红丝巾,腰横古锭刀,座骑花鬃马,来到关下挥鞭遥指,破口大骂:“尔等助恶匹夫,何不下关早早纳降!”

    华雄正欲领兵来战,身旁副将胡轸立功心切,遂出身说道:“此等小儿,都督何须亲至,待我前去斩其首级,拿来献与都督。”

    华雄允可,使胡轸领兵五千出关迎战孙坚。

    两军对垒,那胡轸一马当先,出到阵前向孙坚搦战。

    孙坚手中古锭刀转了两圈,正欲出马应战。

    程普却请战道:“此等小贼何须主公亲自出马,我去将其打发了就是。”

    孙坚笑了笑颔首应允。

    程普飞马挺矛,直向胡轸迎去。

    胡轸见孙坚不敢应战,竟差身旁一将领前来,不屑冷笑一声,想着今日战功必然唾手可得。

    不需片刻,两马相交战到一处。

    胡轸当先刺出一枪直取程普面门,程普并不闪躲,而是同去一矛也取胡轸面门。

    胡轸感受那一矛之威,不想与其同归于尽,心中大骂一声“憨货”,便收枪挑矛。

    铁脊矛被挑中后竟突然改变方向,如灵蛇走位一般顺长枪盘环缠绕而去。

    胡轸大惊;“这是什么招法?”急忙回收长枪欲脱离铁脊矛的控制。

    那长枪快速收回眼看就要脱离控制范围,程普却猛地发力,铁脊矛向上一提如闪电般划过胡轸咽喉。

    胡轸丢掉手中长枪,双手捂住咽喉,咕噜几声,面带不甘跌落马下。

    孙坚见程普挑了敌方领将,带军冲杀过去,敌军大败而逃。

    孙坚领军杀去,直杀到关下,关上却是矢石如雨防守严密。

    孙坚见一时不可攻下,便鸣金收兵,退至梁东处安营扎寨。

    一应事项安排妥善,孙坚便差人去袁绍处就此战报捷,又命人去袁术处催发行军粮草。

    袁术这边得了孙坚消息,正欲下令调拨粮草而去。

    身旁谋士李亮出身谏言道:“主公不可,那孙坚乃江东一位猛虎;若让他一鼓作气攻陷洛阳,杀了贼臣董卓,岂不是除一狼反得一虎也?且于你袁氏家族毫无裨益。”

    袁术听罢,觉得此言有理。那孙坚行军打仗甚是厉害,更懂得为官之道;若是让其得了洛阳,比之董卓怕是危害更大。

    于是问道:“先生可有良策?”

    李亮答道:“可一面许粮给他,一面故意拖延不发;待其匮乏,再差一细作,暗地里告知汜水关守将,如此孙坚必定大败,则无后患矣!”

    “先生此计甚毒!不过深合吾意!”说完二人咯咯阴笑一番。

    袁术依计而行,一面告知孙坚近日将发粮草送达,一面命人故意拖延时日,迟迟不于行动。

    孙坚只知袁术近日将发粮草而来,并不知其中竟藏有恶计。

    数日之后,孙坚粮草告急,后方却迟迟不能送来。

    军中谣言四起,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