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羁绊的半生 » 第三章 生活琐碎

第三章 生活琐碎

    跟沈知源写信时发生了件挺尴尬的事。从小到大,我所有生活琐碎事都由我的爸妈负责,爸妈工作忙时,也全由我外婆接手,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大学是第一次离家,独自体验集体生活,我妈妈担心我很多生活常识和家务不太了解,有碍与同学间的相处,于是给我整理了满满一页的攻略。从打扫的顺序、衣物的分类清洗到被单被套的套法最后到东西的归类收纳……都一一的列举好。我也是将它放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方便能时不时看上几眼。而这张攻略不知怎么的就被我夹在给沈知源的信中一并寄了出去。沈知源给我的回信更是大大出乎我意料,他说他会好好学习,务必掌握攻略上所有知识点和技能,这攻略对他整理内务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攻略他就留下了。我看后,脸简直可以烤地瓜了,羞愧地想找个地缝钻。特别是沈知源对我称呼又从林雨菲同志回到了他第一封信里用的“娇宝”,并去掉了“同志”两个字。以前跟他解释过娇宝是我的小名,小时候因为我身体娇弱,经常生病,所以家里人都爱那么喊,但现在我也是这么大的人了,家人们纠正不过来,但我希望别人都能喊我大名。沈知源也挺上道的,从我解释后,他都用大名称呼我,但这次看到我妈妈充满爱意的攻略后(攻略里各行都充斥着我妈妈写的“娇宝”“宝”“宝贝儿”等,这攻略第一次出现在我桌面时,就已经被宿舍的姐妹们轮番调侃过好几轮,现在她们终于见怪不怪了,我才更能大大方方地摆书桌上),怎么跟他说,他都不改,每封信都是娇宝娇宝的喊,起初我还觉得有些臊得慌,渐渐的也就习惯了,也没再纠正过他。

    我这边跟沈知源正“热情似火”的保持一周两封信的频率交流着,容的那个去当兵的笔友不知什么原因,就那么断了联系,让她担心且焦躁了许久。为了缓解她的情绪,她在我们隔壁电子工程大学上学的高中同学给她介绍了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帮他们这一群理科生整理资料。有事可做后,容也渐渐在忙碌中回归正轨。

    卢被我们班的班长疯狂追求着,早晨买早饭,中午抢餐厅位置,晚上送点心。师范专业的男生不仅是班级里的国宝,更是系里的宠儿,但凡他个子再高些,也不至于让卢一点机会也不给。班长同志的“贴心”行为惹得卢苦恼不已,严肃认真地拒绝了多次,但人家男生就吃了秤砣铁了心,坚称只要卢还是单身,他就会一直追求下去。甚至我们的辅导员都为班长美言,让卢考虑考虑。卢都快被他逼成了“地下党员”了,每天处理他送来的东西都觉得崩溃,都便宜了我们宿舍的其他人。

    玲跟计算机系的一个男生最近走得挺近的,不是去看计算机系的篮球比赛,就是去参加有那个男生所在的社团的活动。而我们宿舍的集体活动,她都经常缺席,为了表示她的愧疚感,就经常的投喂我们。也能经常在女生宿舍楼下看到那个男生送玲回来。我们起哄他们俩是一对时,俩人居然都没否认,看来他们俩要成为我们宿舍的首对情侣啦。

    英和蓝这俩简直是学习机器兼浪漫主义者。没课时白天泡图书馆,晚上校园漫步,要她们俩给我们带些点心或小零食简直不要太方便了。

    我们六人都在各自的小轨迹中行进,不知不觉就到了期末考试复习周。

    算算我跟沈知源写信居然已经坚持了一个学期,这对做任何事都三分钟热度的我来说,真的是保持了最久的热情且还没褪却的迹象。

    进入了期末考试复习周,虽然我依然手痒心痒想继续保持通信,但沈知源知道后很坚决的表示要以学习为重,必须等考试结束了才能再写。于是考试复习的两周,我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背书、背书、背书的状态中。英和蓝整理的考题范围简直是我们的救星,我们甚至立下了,有她俩的范围在手,必定拿下奖学金的flag!真是羡慕那会儿自己的记忆力,几张满满的A4纸的考题范围,一个晚上就能把它拿下,第二天考试答题简直流畅无比。当然那也只属于短暂记忆,考试一结束,内容也忘了差不多了。

    考试结束的一周后,就是我们的寒假了。我信里告诉沈知源,回家了我就不一定能及时收到他的信,自己也可能不能及时回信,因为家庭地址收信普遍滞后,而且寒假太忙碌了,忙着跟姐妹们嗨玩,还得安排好时间,外婆家住一周,爷爷奶奶家住一周,然后临近过年,置办年货,虽然都是我爸妈在张罗,但身为家庭一份子,也必须全程陪伴。最后大家再聚在爷爷奶奶家过年,初二再去外婆家拜年,想想都觉得真的好忙碌好忙碌啊。也不知道自己啰里八嗦都说了些啥,洋洋洒洒十几页的信纸,而到最后我尽然连自己的家庭地址都没附上也一点没发现。

    最后一周,宿舍的姐妹们都陆续回家了,有自己回的,有爸妈来接的,而我依然在学校坚守着,等待沈知源的回信。我有预感,那可能是我现在到寒假结束的最后一封信。然而,我没等到沈知源的回信,因为老爸来学校接我了,原本说好我自己乘高铁回家,但爸爸正好到我学校附近的城市出差,就顺路来接我回家了。我急急匆匆,潦潦草草地给沈知源写了封就四五行字的信,告诉他,我爸爸来接我回家,等不到他的回信了。投递后就收拾收拾行李和我爸回了家。

    现在回想起来,那会儿我已经有了手机又有了电脑,为什么就没想到打电话,或者要个QQ呢?可能在我的潜意识里,笔友笔友,就只有写信这一种交流方式吧。再加之,部队总觉得是非常神圣和神秘的地方,打个电话肯定要通过重重的盘查,因为我哥跟家里人大部分时间也都是书信来往,只有想我爷奶时才会打电话。所以当时的我压根儿就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