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人生激荡四十年 » 第一百七十四章 钱途

第一百七十四章 钱途

    在这个时代,留学的机会是如此的稀缺,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有机会获得这个机会。

    汪超能把徐建军名字报上,证明他在学校的表现,还是勉强得到的认可的,可这比留学本身更令老徐高兴。

    当然,僧多粥少,面对这些渴望走出国外,见识见识外面先进技术,看看别人繁华世界的有志青年,这中间的竞争热烈情况可想而知。

    名额还没定下来的时候,大家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了徐建军这个异类,其他人谁也不会去谦让,孔融让梨那一套在这里行不通。

    当然现在的大学,还没有演变成以后的商业化,送礼那一套还不流行,关键就看你如何展现自己的硬实力。

    隐藏自己的小缺点,把自己的优势突出亮出来,这也是一种本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缺点,有些缺点是无法短期改正的,甚至一辈子都不一定改的过来。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过日子,都要足够了解自己,才能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撞墙行为。

    放到现在的出国名单竞争上,老师对于学生的考量也是多方面的,他们学习小组聪明小弟弟王谦同学,就败在生活阅历太浅,老师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怕他到那边适应不了生活,就把他给刷下来了。

    王谦为此失落了好几天,平时爱凑到女生堆里聊天,这会儿也毫无心情。

    他吃亏就吃在整天跟一帮女同学混在一起,脂粉气太重,其中一个做决定的老师怕他承受能力弱,现在出国到人家那边,可不是天之骄子的待遇。

    也没有以后那些出国党的财力雄厚,足以支撑人家在那边的逍遥快活,没有把自己豁出去的毅力,受打击、走极端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虽然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抢几个名额,但是任何事儿都没有容易的,大家通过一些报道的只言片语了解到国外经济的发达,生活的便利,自由奔放的精神。

    但让一个早就接受过马列主义熏陶的青年,立马转变思想,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更何况国家财力有限,资助你出国已经算是倾斜了资源了,生活上不可能让你过的舒舒服服的那种。

    学习知识才是最重要,其他的放到最低标准也不为过。

    生物系那个天才学生,留学的时候导师梅先生资助了他几十美刀,他这才得以报考托福,并且顺利度过了出国之后最艰难的开始阶段。

    可想而知这个时候的留学生的困难了,自费留学那可是等到明年才出台的政策。

    关键是政策出来了,能真正有实力让外国学校接收,有财力支撑留学的费用,当时全国也没有几个人。

    记得是他们专业的海大学长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所以这个时候都是硬刚公派名额,除此无他法。

    当名单最终确定下来的时候,如愿以偿的当然是欣喜若狂,仿佛又回到了当初收到京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刻。

    空留那些竞争失败的失意者,在那儿伤春悲秋。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最能体现他们此时此刻的心境。

    “军哥,那些混球如果找你借外币,一定不能借给他们,让他们将来到那边自己刷盘子挣去。”

    王谦怨气挺大,报复却要拉着徐建军这个吃瓜者。

    其实这两年他频繁有国际邮件什么的寄过来,虽然他从不张扬,但是宿舍的一些人是瞒不过去的,甚至他不在的时候,同宿舍都不止一人帮他拿过邮件包裹。

    他出国也不是什么讳莫如深的秘密,大家都知道,班里如果谁能搞到外币,那他徐建军就是不二人选。

    王谦其实之前就已经想好怎么跟徐建军开口了,结果自己没被选上,于是就在这儿堵别人路呢。

    “放心吧,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是谁都能借的,要是小谦谦你的话,最少借你200,别人嘛,免谈。”

    这帮出去的玩意儿,花着国家的资金,学着自己的知识,将来能回来的不知道有几个,他徐建军才没兴趣给这些人添砖加瓦。

    留学学业完成,签证作废,逾期不归,好像人挺多的,在阿美当黑户都在所不惜。

    八十年代的出国大潮,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甚至好多在国内已经混的风生水起的明星,以及文艺界人士,都加入进来。

    到了那边光环不再,有些谋生都成问题,国内大明星,国外小保姆,甚至为了那张绿卡,嫁给外国老头子的都不是什么新闻。

    “徐建军,听说当初名额也有你一份,你怎么对出国不感兴趣呢?”

    学习小组的张淼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我的学习状态淼姐你还不知道,能混到毕业已经是万幸了,让我费尽千辛万苦的学外国佬的知识,我哪有那劲头,要是占着名额出去了,还给学校丢脸,那我不成了千古笑柄。”

    “哼,少在这里忽悠我,你小子上课虽然偷懒,不过成绩那也不差,我看你就是已经见识过外面的花花世界了,觉得没那么新奇,才不像我们这些土老帽儿,还争先恐后的往外跑。”

    “哟,淼姐您就是通透,都帮我总结好了,以后谁再问同样的问题,我就这么回他。”

    看徐建军贼兮兮的模样,张淼不知道他这话里哪儿不对。

    “哼,臭小子准没好话,懒得跟你计较,出国我们是指望不上了,就看将来能进什么单位了。”

    他们这几届学生,说为就业发愁就是有点凡尔赛了。

    特别是他们两座大山下的学子,没毕业就已经被各研究所、部委盯上,那都不是稀奇事儿。

    只有他们挑工作的份儿,不过这中间还是有些差距的,像他们经济系,未来职业发展,有留校任教加继续深造的,有千方百计出国留学跑到国际大投行的,也有进部位或者政府部门的,最多的还是进入银行系统。

    也就是这会儿国内没金融什么事儿,不然这个行业也会挤满他们专业的人。

    “工作不用担心,还没到时候,明年才是重头戏。”

    “不是哦,我一个老乡,一开学就已经有单位找到他了,领导亲自招揽,待遇从优,他跟我们炫耀的时候,别提多神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