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皇帝?不是我 » 第4章 是个阴谋吗?

第4章 是个阴谋吗?

    段瓒听到李恪的问话,转头望向程处亮,程处亮忙答道:

    “是这么回事,清河公主拿出些嫁妆,想做点生意贴补一下家用。”

    “清河钱不够花?”李恪疑惑道。

    “以前未成婚的时候,真的不晓得,两府每日的花销那么大,再不多个进项,以后就要典卖家业了。”程处亮憨厚地摸了摸后脑勺。

    公主可以居住公主府,也可以居住夫家。清河公主年纪太小了,不愿意自己居住冷清的公主府,就直接搬到程处亮的县公府,小夫妻一起居住。

    这二人年纪尚小,不懂得经营家业,两府的开销大,生活很快就捉襟见肘了。公主府的开销是宫里负责,但也是有定例,额外的也是要自己承担的。

    “你说你们要买百花楼?我怎么没听说过百花楼啊,长安城还有咱们不知道的酒楼和青楼?”李恪搜索了一下,脑子没有印象。

    “也不怪为德没听说过,这个百花楼啊,就是西市东北角的那座老破楼啊,这百花楼是前隋的时候,长安城平康坊外最大的青楼。我大唐立国之后,这座青楼主人因战乱不知所踪,就被没入官家,之后这百花楼就一直闲置在那里。现在这座楼是皇家产业,所以就想着求为德去求一下圣人,看看能不能典卖给我等来经营,放心,只要圣人答应,我等就送一成的份子给为德。”还是段瓒表达清楚。

    李恪这才想起来,西市确实有这么一座破烂的三层楼,都靠近西市的坊墙了,以前也没注意这座楼叫什么。想了想对程处亮问道:“为什么找我去求陛下,你让清河直接入宫求陛下,不是也一样吗?”

    “唉,清河脸皮薄,舍不出脸皮进宫求圣人。”程处亮唉声叹气。

    “嗯,也是,清河才十二岁,面皮自然……不对,你这厮,你是说,某的面皮就厚,可以舍出面皮,是吧?”李恪刚说了一半,总感觉哪里不对,实在不行,要程咬金那老货去求李世民也行啊。

    程处亮一听要老爹去,又是一顿哀嚎:“阿爷才不会为了这商贾低贱之事,去求陛下呢。”

    “商贾低贱之事吗?士农工商吗?”李恪沉默了,自言自语道,随即眼睛一亮。

    “既然程公不愿意行这低贱商贾之事,那你二人如何行的?”李恪不解。

    “我们不是两人,是三人呢,还有李德謇那厮?”段瓒道。

    “我们才不出面呢,找一个家中族人,以他的名义盘下即可,我们就坐等收钱,大家皆如此啊。”程处亮理所当然地接着答道。

    “都是用代理人?”李恪这个还真不知道,两世都不知道,一个王爷,哪知道这些腌臜之事。

    李恪脑袋灵光一闪:“好,某答应你们,去求陛下。”

    回到吴王府,王府总管刘泉安迎了过来。这个总管的名字,总让他想起某个贪官的管家。

    “大王,陛下今日遣人送来了赏赐,是一座城外西南的一座皇庄,附带良田两千亩。”刘泉安禀报。

    “嗯,还有事吗?”李恪见他没走,就问道。

    “蜀王殿下今日来访,见大王不在,就离开了,并未言何事。”刘泉安说完还在磨磨唧唧地不肯走。

    “嗯,还有呢?”李恪看出来了,接下来的才是重点。

    刘泉安扭捏了半天才叉手行礼道:“今日卢家来人了,说大王欠下的宴月楼的酒钱,如果大王方便,就请结算一下。”

    “嗯,宴月楼?”李恪一愣,今日还去宴月楼了,不过今天不是他请客。

    “欠多少?”李恪随口一问。

    “七百贯。”刘泉安不安地说出这个数字。

    “多少?”李恪一惊,他可知道,他的亲王俸禄,加上禄米的收入,一年也才不到一千贯,这酒钱就欠了七百贯了。

    过了半天,见刘泉安没有什么要继续汇报的,起身就往内宅走,刘泉安一路跟随进了内宅。刘泉安是吴王府总管,是宦官,当然可以进入内宅的。

    李恪见他跟着,就问,王府有其他的外债吗?

    刘泉安忙答道:“王府还欠杨家两千余贯。”

    李恪不再言语了,以前自己真的败家啊,这才出宫开府几年的工夫,就欠下三千多贯钱了,要知道,那些朝堂大员,一年也才几百贯的俸禄,还是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呼奴唤婢。当然,家里的隐性收入,那就不知道了。

    李恪回来后,刚在沙发躺下,莺儿过来:“大王可曾饮酒了,可需要准备醒酒汤?”

    “嗯,不曾多饮,不用醒酒汤了。”重新躺下。

    门外另一名小丫头柔儿走了进来:“开春了,大王可是要添置一些衣物?奴婢喊裁剪婆子进来给大王量身?”

    李恪想了想,这长袍他也没看出怎么好看来,既然都差不多,就将就着穿着吧。

    柔儿见李恪不愿意,诺诺地说道:“自从去岁王妃薨逝,大王就没有添置过新衣,几件袍子,底边和袖肘都破了……”

    听了柔儿的话,李恪也一时间愣住了。自从穿越而来,除了几天比较懵逼的状态,再就是皇宫里的几人生病,忙得脚不沾地的,也从未想过自己成婚的事情,王妃是去年薨逝的,这个没错。但他记得历史上,王妃是贞观十年,改封吴王以后,才薨逝的,这怎么提前了呢。

    吩咐柔儿、莺儿,守住门口,包括她们谁都不准进来。

    回到家中,打开电脑,查询王妃薨逝的信息,也不甚清楚,只是模糊的记录,只说是贞观中,那贞观九年也算是贞观中期吧?至于被称为吴王妃,那也可以理解,毕竟今年就被改封为吴王,总不可能在后世还记载为吴王妃吧。

    还有一个事情很奇怪,自己是贞观五年和王妃杨氏成婚的,婚后四五年并无所出,是正常现象?还是……

    是有人不希望自己和弘农杨氏走得过近?如果是,这个人是谁呢?李世民?长孙无忌?还是李承乾?……

    还有一个是堂堂的吴王府,自从去年权万纪被调离,竟然长史空缺,这个也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思虑到此,李恪觉得后背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