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穿越隋末当原神 » 第74章 无上宗师难

第74章 无上宗师难

    对于寻常江湖人物来说,二流高手已经是让他们仰望的存在了,像左青龙、尹天寿、莫还生这样的高手,都是名镇一方的霸主。

    而一流高手,更是让寻常江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无上宗师不出,一流高手足可横行江湖,无所顾忌。

    但对于“五姓七望”这类数百年不衰的顶级豪门来说,一流高手并不罕见,哪一家没有几个一流高手镇着场面?

    是以,对于普通江湖人士来说,一流高手已经堪称宗师级高手,但在“五姓七望”而言,只有无上宗师才是真正的宗师。

    虽说只高上一级,但无上宗师与一流高手实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以九品中正制来类比的话,那么,只有无上宗师才算是真正进入了上品境界,一流高手再强也不过中上品,比上品还差得远呢。

    荥阳郑氏已经颇有几代,未曾出过无上宗师境界的高手。便是当年的郑氏第一高手,郑善愿的父亲,辅佐隋文帝杨坚身登大宝的沛国公郑译,也不过是一位半步宗师,毕生都未曾体会无上宗师的境界。

    郑译是杨坚的同学,两人素来交好,自幼便常常读书习武切磋。郑译从天纵奇才的杨坚身上收获颇多,武功因而突飞猛进,但却始终无法领悟无上宗师这一难以言说,只能亲身体会的玄妙境界。

    郑译留下四子——长子莘国公郑元璹、次子归昌县公郑善愿(郑元理)、三子城皋郡公郑元琮、四子永安县男郑元珣。

    四子之中,其中以郑元璹天资最高,被郑译加意培养,希望能有朝一日,能替自己得偿所愿,成就无上宗师。

    在郑译那一代,另一个被寄予厚望、认为有可能成就无上宗师的的郑氏高手,是郑善果的父亲,北周将军,开封县公郑诚。

    可惜,杨坚担任大丞相之后,太师、蜀国公尉迟迥反抗杨坚专政,举兵发动叛乱,虽为名将韦孝宽所败,但郑诚却也战死在平定尉迟迥叛乱的战役之中。

    其时,郑善果只有九岁,享父亲的遗泽,不但九岁时就袭封了父亲的开封县公一爵。一年之后,杨坚即位,感念郑诚为己战死,又进封十岁的郑善果为武德郡公。

    此后,郑善果官运亨通,十四岁时官拜沂州刺史,又转鲁郡太守。大业时,郑善果与武威太守樊子盖在官吏考核中,并列第一,杨广赏赐其黄金百两、物品千段,并迁大理卿。

    荥阳郑氏当代高手之中,便只有郑元璹和郑善果最具成就无上宗师的可能。但也正是因此,他们更加知道无上宗师的可怕。

    郑善愿的功夫其实并不在号称荥阳第一高手的左青龙之下,只是他出身高贵,不愿与左青龙这等江湖草莽争这个名头罢了。

    远房堂弟郑虔符,亦是与郑善愿相若的高手,但两人联手,亦非郑善果的对手。而郑善果却说,他们加上自己,也不是郑元璹的对手。

    但即令如此强横的郑元璹,在提起无上宗师之时,亦会又羡又惧。他曾与郑善愿谈起无上宗师的可怕之处。

    “无上宗师的功力,未必一定强于第一流的高手,重要的是一种境界,在于是否能够领悟天人相通之道,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隔,借自然的外天地,悟自身的内天地,借无限的外宇宙,悟有限的内宇宙。”

    “能成无上宗师者,必定悟性超卓,与自然相契合,故能将后天真气转为先天真气,循环往复,源源不断,无有穷尽。”

    “便是再强横的一流高手,真气终有尽时,而无上宗师的真气是无穷无尽的。这就意味着,一旦进军无上宗师,即使对方功力胜过你,也绝对不是你的对手。”

    “因此,对于无上宗师境的高手而言,功力的差距微乎其微。即使一位拥有六十年功力的老宗师,与一位三十岁的新晋宗师相比,亦仅能凭丰富的经验略胜半筹,甚至有可能被天资悟性更高、体魄更强健的新晋宗师击败。因为对他们而言,真气都是无尽的,拼的不再是真气的日积月累,而是天资、悟性、经验、技巧等别的东西。”

    “有很多名声赫赫的一流高手,只差临门一脚,就能进入无上宗师境。但很可能,一辈子就差这临门一脚,只能看着自己气血渐衰,功力渐减,最后被年轻的一流高手所超越。只有无上宗师,真气是永远不会衰竭的,即使身体会随着年龄渐渐衰老,但无尽的真气犹足以碾压任何一位一流高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些世家和江湖中的武林大派,都孜孜不倦地追求无上宗师的境界。因为只有无上宗师,才能在从始至终,震慑住所有觊觎我们地位和权势的敌人。没有无上宗师坐镇的家族,即使有再多一流高手,威慑力也还是不够的。”

    不过,郑善愿对成为无上宗师早已不抱希望。

    无上宗师,是只有绝顶天才才能觊觎和追求的领域。

    他至今仍未能打通任督二脉,进入一流高手境界,在今后的日子里,能成就一流高手已经足可欢喜不尽了。

    像郑善愿这类世家大族的重要子弟,从小就用各种药草伐毛洗髓,增强体魄和气感,更有名师指点,习练最好的武学,只要天赋不差,要凝练真气,步入高手的行列,轻而易举。

    资质好的像郑俨这般,在弱冠之年便能贯通十二正经,连奇经八脉也开了四脉,只要假以时日,再打通两脉,便可冲击任督二脉,以求踏入一流高手的境界。

    只是之后,在奇经八脉的修炼上,外来的助益已经极少,尤其是贯通任督二脉,不是任何药物所能帮助。或许,传说中的千年朱果、万年人参等才有可能例外。

    故而,绝大多数有资质,却又算不上顶尖的世家子弟,终身也就只能停留在像郑善愿、郑虔符这类水平,虽说放在江湖上,亦是难得一见的高手了,但终归不是一流高手,难登大雅之堂。

    世家眼高于顶,真正看重的,还是能够贯通任督二脉的一流高手,因为他们具备了冲击无上宗师境界的资格。

    一旦贯通任督二脉,便具备此资格,天资绝世者甚至可能一贯通任督二脉,便迈入无上宗师的境界,即使功力尚远逊于老牌一流高手,凭无穷无尽的先天真气,亦足可碾压任何一位一流高手。

    一流高手之所以会被看重,是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成就无上宗师。这一步,只在悟性和机缘,并不依赖于按部就班的功力修炼。

    只是,这个随时,有可能是一时,更有可能是一世。武林中的一流高手不在少数,而能够最终成就无上宗师的,却寥寥可数。

    吾荥阳郑氏的下一位无上宗师,究竟会是谁呢?郑善愿一边驱策着骏马,一边遐想着。

    郑元璹和郑善果自然是有可能的,但自己和郑虔符至今仍未踏入一流高手之列,恐怕希望渺茫。

    三弟郑元琮近年来武功突飞猛进,隐约有超出自己和郑虔符,晋身一流高手之势,但毕竟也已经三十五六岁了。

    四弟郑元珣不好武艺,早在几年前便已被郑俨超过。

    旁支之中,除了自己和郑虔符外,当属吴山郡公郑继伯了。他曾任括州刺史,在圣上于大业三年废州置郡后,括州改为永嘉郡,他也更名为永嘉郡太守。

    郑继伯的功夫,本来要远较自己和郑虔符为强,早已在一流高手的边缘,只是这些年始终没有长进,渐渐被自己和郑虔符追上,将来成就,恐怕有限。

    而在年轻一辈当中,则是以郑俨居首,颇有可能在三十岁之前打通任督二脉,将来成就无上宗师亦非妄想。

    而自己的儿子……

    郑善愿看了仰坐在马上,无精打采的郑佑,忍不住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只怕他将来连二流身手都未必能有。

    圣上这些年来,横征暴敛,滥用民力,动员大军征讨高丽,朝中敢言的直臣不是被贬,便是被杀,已露出昏聩之相。

    如今民怨沸腾,叛乱四起,圣上却不顾一切,坚持发兵攻打高句丽。如此看来,将来的局势如何,委实很难评说。

    如果圣上大获全胜,携凯旋之军威,自然能轻易平定这些叛乱。但若是在征讨高句丽之时像上一次一样损兵折将,只怕不但民心动摇,更是君威大失,就连自己等门阀贵族,也会有不少人蠢蠢欲动,意图取而代之。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武力绝对是立身处世的一大根本。

    正是因此,堂兄郑善果将女儿许给杨玄奖为继室,堂弟吴山郡公郑继伯回荥阳过年时,也透露出有意与李渊结亲,将长女郑观音许配给李渊长子李建成。

    杨玄感乃无上宗师级高手,李渊亦是第一流的高手,有望成就无上宗师。有他们做靠山,即使将来天下大乱,荥阳郑氏也依然能够历风雨而不倒。

    只是,那都是势力大洗牌,天下重新整合之后的事情了。

    在动荡之时,真遇到危险,只怕谁也顾不上你。只有自身足够强,才具备活下去的资格。

    看着无忧无虑的郑佑,郑善愿深深地叹了口气。或许,只有期待郑俨尽快成长,将来能对郑佑照顾一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