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穿越隋末当原神 » 第75章 武功三维度

第75章 武功三维度

    巨岩之上,李妖言身形灵动,长剑夭矫,剑光灼灼,随身游走,练全了一套剑法,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自以为已经构思完美,一招一式,没有纰漏,衔接顺畅。

    他已然在巨岩之上练剑十天。

    身体不知疲倦的他,几乎一天二十小时都在练剑,只留四个小时,用于休息自己的头脑。

    十天练剑,让李妖言的剑术和身法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成长。岩锋剑法LV1已经不再是不懂变通的机械剑法,而是大概掌握了每一剑最合适的发力点和角度。

    李妖言自信,如果让他回到初次遇到“卢公”郭方预时,偷袭的那两剑定然不会再像之前一样直来直去,而是时快时慢,忽左忽右。

    虽然这么一来,速度和劲力都要大打折扣,但却更难以琢磨,难以应对。反正凭黎明神剑的锋利,刺在身上,便是一个血洞,气力并不是关键因素。

    练剑期间,那只藏金盗宝鼬倒也来过几次。它背后的包袱虽然已破,但还是不忘记在沙滩边东刨西挖,似乎想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宝物。

    海水冲刷,偶然也会有些木箱、木板等漂浮物,带来一些摩拉、财宝也不是不可能。想来,四处翻找宝物,就是盗宝鼬日常的生活。

    李妖言遵守承诺,在冥思苦想剑招之余,也顺手下海刺杀了一些海鱼,喂给盗宝鼬。这倒是让那藏金盗宝鼬对李妖言完全放下了戒心,有时还会放弃在沙滩上翻找宝物,灵巧地爬上巨岩来看他练剑。

    李妖言抬头看看天色,已经过了正午时分,阳光却仍然炽烈,影响视线,不是一个动手的好时机。

    他将黎明神剑放置于身旁,盘膝静坐,在心中细细将构想好的剑法又演练了十余遍,直到阳光快要接近海平面之时,才起身翻下巨岩,向石珀处走去。

    走近石珀数丈时,三只岩史莱姆毫无意外地从地下跳了出来,以圆滚滚的身体,跳跃着撞向李妖言。

    不过,李妖言这次已有所准备,虽然在实战之中常有些微迟滞,不能尽展剑势,但每用一遍,他的剑法便熟练一分。

    约莫斗了半个时辰,李妖言不但已将剑技完全掌握,还修复了一些构想中可以,实战中不便的衔接之法来,较之前已进步许多。

    现在,李妖言不但能轻松避开三只岩史莱姆的攻击,更能不时劈砍挑刺,在三只岩史莱姆身上留下无数白色剑痕。

    他越打越是游刃有余,又忍不住开始拿三只岩史莱姆练习先前构思过,却不完全顺畅的剑招来。

    这么一来,李妖言难免跌遇险招,但他不但不惧,反而越斗越是兴奋。只有通过真正的实战,他才能知道自己所构思剑法的实用性。

    他一边游斗,一边苦想,只觉得在巨岩上冥思而不能通顺的剑路,在实战之中竟然自然而然地稍加变化,行云流水般使了出来。

    看来,我还算是有些习剑天赋。李妖言忍不住自得的想着。

    这一场打得酣畅淋漓,他不禁有些感谢自己伤害这么低,否则如何能跟这些岩史莱姆过这么多招仍然没有将它们杀死?

    像这样耐打的活靶子,应该是许多武林人士练功之时梦寐以求的吧?

    其实,武功本来就是打出来的,不打如何能知道自己的武功是否实用?

    他不由得想起传武与现代搏击之争。许多现代搏击的拥趸都鄙夷地称传武根本不能打,李妖言只觉得他们的脑子实在是顽固。

    在李妖言看来,无论传武还是现代搏击,都只是不同的搏击技术,胜负取决于使用这些搏击技术的人。

    乔峰用太祖长拳一样击败使用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少林高僧。不是七十二绝技不行,而是高僧不行;是高僧比不上乔峰,而不是七十二绝技比不上太祖长拳。

    同理,传武“大师”打不过现代搏击运动员,不是传武不行,而是“大师”不行;是“大师”比不上运动员,而不是传武比不上现代搏击。

    现代搏击本身,也是在传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配合了更科学有效的训练,但也删去了一些阴险狠辣的杀招。

    现代搏击的运动员,往往由国家供养,靠搏击挣钱、生活。他们就像过去的镖师、保镖、军人一样,是职业的武者,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浸淫在锻炼搏击之中,并且常常进行实战交手。

    而许多传武的“大师”,只不过是随便练练的中老年,无论身体素质还是训练强度,都远远不能跟这些运动员相比,更不用说常常进行实战交手了。

    武侠小说中也常常有武功练得很好,但实战太少,被武功远比他差的人击败的事例。事物的道理相通,现实生活自然也不例外。

    在李妖言看来,武功应该分为三个维度:功、法、用。

    功力高的,技法未必好,功力高技法好的,实战又未必强。

    功力和技法,是底子,实战中的使用是发挥。高手相争,并不一定就是功力技法好的人稳赢,很可能就是一招之差,满盘皆输,端看谁能把握住胜利的机会罢了。

    所谓“功”,就是“气力”、“体魄”、“内功”、“反应速度”等“基本功”。没有这些,便是再高明的武功也不过是花架子,除非他用的是“独孤九剑”。

    这很好理解,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就算招式出神入化,打在成人身上,也不过是稍微疼那么一下,成人完全可以硬抗着小孩子的招式,用最笨拙的一拳将那小孩子击倒。

    所以,“功”是一切练武人士的根本。传武“大师”在功上面,跟体魄壮健、反应敏捷的现代搏击运动员,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但真正的传武大师,下的功夫只有十倍于现代搏击运动员。

    民国武林中排名前三的绝顶高手——“神枪”李书文,便是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勤修苦练获得了极为了不起的成就。

    李书文有“刚拳无二打、神枪李书文”的美誉,但小时身体素质却很差,体质赢弱,先天就不是一个练武的料,导致很多武术老师都不愿意收他为徒。

    好在,八极拳第四代传人张景星和以棍棒枪法闻名的六品顶戴黄士海看重他的毅力和习武之心,不顾他的体质,收了他为弟子。

    李书文身体虽差,但天资聪颖,勤学不怠,习拳练枪到了痴狂的境界,甚至在从师门回家路上,都要一步一拳,一步一掌,一步一肘的练着走,后来练习大枪时,也是一边走,一边以大枪栏、拿、扎。

    这样的努力是不会被辜负的。岁月一久,李书文不但招数愈精,功力也是愈强。

    再后来,他习练《易筋经》、《锻骨经》和《洗髓经》,弥补体质的不足,获得了超常的劲力。

    李书文家附近的枣树、槐树多被他拳脚震死,300公斤的沙袋更不知道被他打烂了多少条。

    习练大枪时,李书文对着粗树、细树、高粱杆练,最终做到以大枪扎枣,一枪一枣,百枪百枣,对着镜子,枪尖触而不伤。

    根据民国时期《沧县志》记载,李书文在室内排掌击空,离窗五尺,穿纸震荡有声,用大枪刺壁上之蝇,蝇落而壁无痕。

    他的徒孙,宣统皇帝御前侍卫霍庆云回忆,李书文的练武之法是他们所无法企及的——他常常用大枪挑起八十斤左右的大车轱辘摇风车似的呼呼转,毫不费力。

    像这种传统武林人士,即使训练不够科学,效率比现代搏击低下,但千辛万苦的锻炼,也绝不是将之作为工作的现代搏击运动员可以比拟的。

    毕竟,训练再科学,练习时长两年半也还是不够的。在功力上,终归还是看谁下得苦功多。

    而且,李书文更是一个强横霸道、杀气弥厉、能动手就别逼逼、先下手为强的狠角色。

    曾经,袁世凯请他师父黄士海担任军队武术教官,黄士海因年事已高,推荐李书文前去。

    袁世凯和众教官见他貌不惊人、瘦小枯干,却自称要来当军队武术教官,纷纷大笑。

    袁世凯卫队的武道教官伊藤太郎更是蔑视地称他:“大大的东亚病夫!”

    寻常武林人士,遇到这种侮辱,多半是提出挑战,以证明自身实力。性格暴烈的李书文二话不说,直接以枪刺壁蝇的绝技将枪点到伊藤太郎鼻尖上。

    伊藤太郎大怒,拔出日本长刀对李书文当头劈下。李书文毫不犹豫,大枪一抖,将刀崩飞,随后一枪刺穿伊藤喉咙,再一挑,将死尸甩出演武大厅外。

    日本武道教官秋野、井上、野田等见同伴伊藤太郎被杀,怒吼着一齐挥刀向李书文扑来。

    只见李书文进出如闪电,退守如矢箭,大枪翻飞之间,将三位日本武道教官尽数刺死,尸体纷纷甩出门外。

    随即,李书文还不罢手,染血的大枪刺向厅柱之蝇,蝇落而柱无痕,令袁世凯大为震惊,连呼“神枪”,李书文由是得名。

    可见,李书文不但武功高强,且杀伐决断,“不讲武德”,动起手来“既分高下,又见生死”,绝不是只以得分为目的的现代搏击运动员可以碰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