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灵真仙 » 第8章:再度下山

第8章:再度下山

    王茂实昏迷了六日,在这期间,月圆之夜也已然过去,所谓的熊妖也未曾出现。

    真相已昭然若揭了。

    李余宁耐心地等着,到了第八日,王茂实才醒了过来。

    一直守在王茂实身旁,生怕他在昏迷中被镇民乱棍打死的李余宁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其状态变化,放下手中的医书,一指点在了王茂实的大穴处,精纯的元气渡了过去。

    片刻后,王茂实苍白的脸色好看了不少。

    然而他的面上满是惊慌,想要动弹,浑身上下的伤势却直接让他倒吸凉气,再不敢轻举妄动。

    看着垂目盯着自己的少年,王茂实面如死灰。

    “王老爷,我们谈谈吧。”

    “神仙请讲……”

    被人攥着身家性命,王茂实丝毫不敢抖机灵。一问一答,李余宁很快就弄明白了情况。

    王茂实此人早年间曾见到乌华山的乌华禅师讲法,得了点养气的功夫,便有了谋求修行长生的心思。

    然而,此人常年在商道摸爬滚打,全无向道之心,乌华禅师只教他潜心入定,待其斩断尘缘,再指点修行。王茂实因而也就常年吃斋念佛,遵循乌华禅师的教诲。

    只是常年下来,乌华禅师丝毫没有要指点的意思,王茂实因而也就越发不耐。

    王茂实此人颇好珠光宝丽,两个月前他手下的商队便替他从玉门买来了那一件十字项链。不曾想其中竟然藏着一尊号称大秦景教的神使,言说只要王茂实好生供奉,便可授他长生。

    王茂实便帮着那神使害了青叶镇的山神,又因王茂实对乌华禅师心怀怨怼,便叫那神使扮作熊妖的模样。

    当然,以上是李余宁根据王茂实的话自己整理出来的,换到王茂实嘴里,其实就是“听信谗言”、“迫不得已”那一套说辞。

    关于大秦景教,李余宁了解并不多。

    只听说西域似乎有一方叫“大秦”的地界,这教派莫非是从那里来的?

    不过看那所谓的神使的种种行为,料想与吐蕃的一些个密教差不多。

    蛮夷之地无圣德教化,诸如此类的妖魔鬼怪总是不少。

    甚至,许多在神州遭受打压的魔道中人都远走边荒,在域外称宗作祖。

    王茂实见李余宁陷入了沉思,试探着道:“神仙,我……”

    李余宁伸手一挥,一道元气打出,哗啦啦的声响中,四面紧闭的大门、窗户猛然打开。

    王茂实缓缓转头看去,外边刺目的阳光令他不禁眯上眼睛。但很快,他便瞪大了眼睛。

    他看到门外密密麻麻站着各色人,或是他家丫鬟,或是镇上的猎户、商贩、佃农……

    那些被王茂实诓骗的人,有的被妖魔生吃,有的在大漠中被马匪劫走,生死不知。

    那些人,是眼前这些人的丈夫、兄弟、父亲。

    一双双眼睛直直地盯着王茂实,几个妇女眼角噙泪。

    李余宁缓缓起身,朝门外走去,人群为他分开了一条小路。

    “王老爷为异土邪魔所杀,诸位节哀。”

    人群蜂拥而入,李余宁走出大院,在咒骂、怒吼之中,听到了王茂实那渐渐微弱下去的惨叫。

    走出王府不远,李余宁看到当日在镇子外遇到的那个汉子坐在树荫下,两手捂着面门,抽噎不断。

    他与人一道前去玉门请高手,如今真相大白,他的那些同行者却被马匪劫走,生死不知……

    李余宁张了张嘴,没有说话,大步离开了王府,预备回大青山了。

    才到镇口,一个少女忽然从一旁的胡同里小跑出来,道:“少侠!”

    李余宁转头,就看到杨春柔跑到自己跟前,道:“多谢少侠出手相助,不然我们恐怕还要被王茂实蒙在鼓里。”

    李余宁的相貌依然是伪装的模样,但他那木剑却早就被杨春柔认了出来,身份自然也就不辨自明了。

    李余宁只是点了点头:“妖魔作祟,我辈修行中人自然不会作壁上观……对了,从青叶镇去玉门,该往何处走?”

    杨春柔以为李余宁是要到玉门去,于是提醒道:“出了镇子直往东北的大路走,一路遇到岔口走最右边便是。不过近来大漠之中马匪肆虐,少侠若是入了大漠,还是小心为妙。”

    李余宁点了点头:“多谢。此间事了,姑娘好自为之,有缘再见。”

    说完,李余宁不敢看杨春柔,运使轻功离开了青叶镇。

    不知为何,杨春柔感觉少年仿佛在逃避什么。

    ……

    大青山越发接近,李余宁却再也忍不住,剑光一纵,倏忽间便横跨数里之地,落在了灵心观前。

    他推开观门,大步走向祖师堂,却发现元定真人长身立于院中,似乎早已在此等候。

    李余宁停下了脚步,行了一礼:“师尊。”

    元定真人目光温和地看着李余宁:“童儿,此行如何?”

    李余宁没有回答,只反问道:“师尊,那景教邪魔之事,您早就知道了吗?”

    元定真人一怔,显然没想到李余宁竟然会反问自己,于是道:“你是怪为师坐视邪魔为恶?”

    “弟子不敢。”

    元定真人负手道:“为师虽能在邪魔害人之前动手,但若论及此事,王茂实才是首害。虽能除邪魔,但只要王茂实心中邪念不改,将来总有再为恶的一日。”

    “王茂实常年受乌华那小家伙约束,其人之善,早已深入人心,为师若随意惩戒,恐怕动摇民心。圣人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便就是这个道理。与其如此,还不如待其犯事,留予你历练。”

    “于是那些人便这么死了吗?”

    李余宁想到那些孩子、妇人、老人,心中堵得慌。

    元定真人见李余宁这副模样,叹道:“人之初,性本善。你有这番思量,我心甚慰。你心有怨怼,为师理解。不过所谓行侠仗义,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就是你推崇的蜀地剑侠,也只见其行侠仗义,可行侠仗义之后的一地狼藉,又该如何呢?”

    “所谓行侠仗义,大抵也不过是那些个游侠儿的自我满足罢了。修行中人行事,从来就是讲究顺昌逆亡。你若要问为师一个说法,那这便是为师的说法。”

    “修行长生,行侠仗义从来虚妄。所谓修行,从来顺心而已。”

    李余宁怔怔道:“可从来如此,便对么?”

    元定真人见少年这模样,便知他钻牛角尖了,于是道:“你心有迷茫,倒也不错。为师以为,你需去这凡尘走一遭,你意下如何?”

    李余宁深吸了口气,目光缓缓恢复了清明:“弟子明白。”

    道圣界也好,万仙界也罢,李余宁都未曾真正去那万丈红尘中走过,眼下他心有迷茫,再在大青山上闭门修行,长此以往怕不是要生出心魔。

    如此,还不如去尘世中走一遭,正好看看这万仙界的大好河山。

    元定真人点了点头:“过些年,为师预备在昆仑台宴请几位好友,你此番出门,正好替为师将请柬送去那几位好友处。”

    元定真人屈指一弹,一道清光飞出,落在李余宁手腕上,待到青光散去,便显出一枚玉镯。

    这玉镯隐隐间有气机流转,李余宁本能向其中输入一缕元气,顿时气机浮现,为李余宁指点了一个方向。

    “这玉镯可将你引向我那几位老友,你只管循着玉镯指引前去便是。为师那几位老友俱是有不凡之处,你离近了,他们自会有所感知。”

    “你自幼随我在这昆仑地界,凡尘诸般三教九流的人物不曾见过,你又年轻,免不得要遭人哄骗,猴儿生的机敏伶俐,便随你一道下山去吧。”

    一旁的念云应和,自是无有不从。

    念云结了妖丹,下一步也是炼出元神、化出人形。

    化形之道,关键就是行人事、通人理。如乌华禅师那般数十年如一日礼敬佛法的化形之道并不适合念云,它终究免不了要往人世走一遭的。

    元定真人此举,也正意在此处。

    这时,元定真人才道:“下山之事,倒也不急。你方才入道,为师便再传你几个法术。”

    话音刚落,元定真人便一指点在了李余宁的眉心。

    对于开启紫府的修士来说,神识交流的效率可比张口说话高多了。

    所谓灌顶,便是由此而来。

    元定真人这等元婴大能传法就更不简单,一指之下非但将法术要诀传给了李余宁,更是引动李余宁体内元气运转、气血活动,相当于手把手教他如何施展相应的法术。

    李余宁赶忙宁心静神,细细体会元气运转,结合脑内刚刚得到的法术要领,他对这几个法术的领悟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暴涨着。

    元定真人也没想到自家徒儿神识竟然这么强大,才铸就道基,神识竟然不比积年的筑基修士弱小。

    当下便放宽心来,大大方方地将法术要领灌入了李余宁的脑海中。

    一炷香后,元定真人收回了手指,李余宁却还呆在原地。

    他在吸收着元定真人方才传给他的信息,同时也在尝试着把握体内的元气运转。

    元定真人见状离开了小院,念云看了李余宁一眼,也跟着走了出去。

    次日清晨,李余宁神识回转,恢复了清明。

    当下便试验起了自己方才习得的几个法术。

    李余宁指尖在眉心一点,眼中微光闪烁,肉眼所见之景顿时大不相同。只看到天地间无数各色光华流转,充斥寰宇。

    这是“望气术”,若是在青叶镇有这法术,李余宁兴许可以直接通过山神神庙中残留的气机直接定位到那异土邪魔所在。

    此外还有“焰光术”、“金光术”、“飞剑术”等一应法术,多是拿来对敌、自保的。

    其中“飞剑术”非但可以飞剑伤敌,更可以踏剑飞行,算是李余宁那“飞剑化虹”的御剑术的低配版本,不论是威力还是速度都大打折扣,但胜在消耗少。

    李余宁试验了一番之后,感觉到口干舌燥,便张口一吸,天地间便有元气汇入体内。原本的干渴感,乃至腹中隐隐的饥饿感也随即消失。

    元定真人的指点,非但让他掌握了法术,更使得他的修为更进一步。

    如今,他也算是凡人口中食气参霞的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