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崇祯传 » 第十二章 改革度量衡

第十二章 改革度量衡

    朱由检在文华殿内接见了李邦华,对于这位50多岁的老人,朱由检还是心存敬意的,李邦华,虽已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一双深邃的眼眸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智慧的光芒。两人寒暄过后,朱由检直接切入正题,道:“李大人,朕有意改革京营,不知您有何高见?”李邦华微微一笑,道:“皇上,京营的整顿会牵扯很多人的利益特别是朝中有贵宥人员,京营现在已形同虚设,一旦京城危机,京城就无可用之人”朱由检听后,深以为然,他深知李邦华所言非虚,这些他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卿可敢接受京营的整顿任务”

    “有何不敢”

    “好,你尽管放手去做,有什么事可以随时向我汇报,朕给你撑着”

    李邦化1604年中进士,任泾县知县,政绩优异,后任御史,邦华上书讲了十条关于效法祖宗用人办法的意见,此法得罪大批人员,1616年因党争称病回家,1621年邦华起复原任,前往整顿易州兵备。第二年,他升为光禄少卿后,回家看望父亲去了。四月,朝廷提升他为右佥都御史,让他去接替毕自严巡抚天津。当时天津的军府刚刚开设,各项事务都是草草上马,邦华到任后极力加以整顿,使津门军成了各镇的表率。邦华升任兵部右侍郎后,又返回家乡探望父亲。朱由检从此人经历推断此人正直,勇于担当,从谈话中他知道这个人不畏强权。

    几天后,徐光启拿着他的成果来到文华殿朱由检认真的看着这些成果,心中仔细回想着前世的计量,不时用笔勾着改着,不得不说徐光启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从那次简单的沟通,就做出几乎与后世一致的东西并接合了现在的状况,看完把这份章程递给徐光启。最后定出新的计量方式:

    长度:1公里1000米,1里500米,1丈3米,1米3尺,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重量:1石1000斤,1斤10两,1两10钱,1钱10分,1分10厘。

    面积: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容积: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斗100立方分米

    “徐国公,朕决得应把长度,重量都做一个模子,今后天下所有的计量都以此为准。”朱由检在徐光启面前不敢有一点夸大,开玩笑在自已那个时代,说的不好听自己就是一个文盲。

    “皇上的这个见意英明呀,从此天下再不会有因计量的纷争,所有的纷争都有规所依,避免诸多麻烦,各府县都可以以此为准建立相应的模子,最终以此为准,但这个模子得能经久,材质的选用很关键”

    “徐国公所言极是。那就交由你来负责此事,务必挑选出最耐用的材质,制作出一个精确的模子。朕会下旨,令天下各府县皆以此为准,统一计量。这样一来,商贾交易、工匠制造、农夫耕种,皆可避免纷争,天下百姓皆可安居乐业”朱由检目光坚定,语气铿锵有力。

    徐光启听后,心中一阵激动,他深知此事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他深深一礼,道:“皇上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上重托。”

    “我们制作的鸟铳常有炸膛的现象,造成将士们不敢放心使用,徐国公知道原因吗?”

    “原因有多方面的,有人为的,也有工艺的原因。在匠作坊官员们所用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工艺也存在原因,前朝赵士祯曾著有《神器谱》《神器杂说》《神器谱或问》《防虏车铳议》等书籍里面有制作鸟铳铳管的制作方法,整管用双层精铁包裹后用钻头插入管中仔细打磨光滑,倒也不容易炸膛,但由于铳管过长不宜校正、一人单独钻管需一个月才能成品,后来改进了方法,把铳管分成节可多人同时钻管,最后进行焊接在打磨成管,提高了制作时间但也因为焊接的工艺造成易炸膛的情况,火药的用量也很关键,在使用中,常把火药先清水浸湿,然后捏成丸状晒干,用时把药丸导入管中捣碎,这捏丸中就出现大小不一的情况”徐光启认真的介绍了鸟铳的问题

    朱由检听到这些,心中很是感慨古人的智慧真的不可小看呀,同时,更加觉得只要给他们空间、激励措施,就会有奇迹发生。工坊的工匠们也需要给他们奖励措施,虽然他们有的可能没有高的学识但不一定他们就没有方法和记忆,他们有这丰富的经验。人的问题是他首先要解决的,再好的工艺技术被一帮子贪官管理也会出现问题。他决定也要抽出时间去工坊看一看,了解现在的工坊技术具体情况,看看大明的科技。

    经过数月的努力,徐光启终于制作出一套完美的计量模子。这套模子以铜为主材,表面镀金,既坚固又美观,完全符合朱由检的要求。朱由检看到这套模子后,大为满意,当即下令天下各府县皆以此为准,统一计量。这一举措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赞誉,也为国家的繁荣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