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超神级学霸 » 第363章 万事不决问豆豆

第363章 万事不决问豆豆

    真正的数学家,对于学术永远保持着好奇。

    如果说乔泽提出的新理论距离真正要解决物理上的大统一理论,可能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但在统一代数几何这个问题上,却已经给了彼得·舒尔茨许多启发。

    他甚至怀疑,乔泽已经做到了能在交织性框架下,将部分抽象代数结构,比如如群、环、域,这些做到有限的统一。也就是说可能不久的将来,代数几何的研究将统一为一种新的数学对象。

    这些天对方给出的一些见解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趋势。比如乔泽的交织性统一猜想。

    猜想的描述很简单,有一个代数结构和一个几何结构。那么在交织框架下:ag=ga。

    众所周知,数学上,公式越简单,往往证明起来难度便越大。更别提乔泽提出的这些结构其抽象程度远超现有的数学分支。哪怕是晦涩的群论、拓扑等等也难以跟交织性、互动性比肩。

    但彼得·舒尔茨已经能感觉到乔泽似乎已经隐隐找到了证明这一猜想的思路。如果乔泽真能完成针对这個命题的证明,那便意味着他将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代数几何的统一工作。

    乔泽求出了杨-米尔斯猜想时,彼得·舒尔茨只是感觉惊才绝艳,乔泽证明了哥猜时,彼得·舒尔茨感觉有一丝丝佩服,但现在这位西方的天才数学家却产生了羡慕,甚至还有一丝丝嫉妒的复杂情绪。

    哪怕他还没到四十岁就已经拿到了全世界几乎所有数学方面的国际奖项,而理论上说乔泽还只拿了两个诺贝尔奖。

    主要还是完成这项工作本是许多数学家寄予在他身上的厚望,而这种厚望本就是压力。

    如果只是这些便也罢了,偏偏乔泽还邀请他去西林,一起参与这项研究……

    彼得·舒尔茨心思就纠结在这块了。

    毕竟他跟爱德华·威腾不一样。对方已经七十三岁了。

    换句话说,哪怕他去了西林,并在那里定居,也不过是人生最后的选择。

    但他今年才三十七岁,人生还未过半。

    更别提波恩大学对他其实挺好,他二十四岁那年就授予他w3级教授,也是德国顶级教授职称,还是终身教授。如果这个时候抛下一切去了华夏,感觉挺对不起人的。

    但如果不去的,只是邮件联系,对方肯定不会把研究出的东西完全共享出来。

    他也不是没想过跟西林那边合作,远程共同研究这个课题。事实上很多不同国家的数学家也都通过这种方式互通有无。但对于乔泽来说,这个方法显然不太适用。

    对方也明确表示过没兴趣。

    换句话说,如果他不去西林的话,就只能浅层次的探讨。

    双方的交流不会触碰到学术核心的部分。

    事实也的确如此,近期双方的邮件没断过,但对方在研究进度上明显有所保留。尤其是学术层面的探讨,更多的关于交织性在他研究方向的可行性应用,而对于新数学本身的探讨,往往一笔带过。

    纠结的点就在这里了。

    去不去西林呢?

    如果去的话,他将可能成为新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以他对乔泽的理解,只要真能做出贡献,肯定不会介意未来在解决数学大统一问题的论文上署名,而且彼得·舒尔茨也有信心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他要付出的是,可能需要放弃现在所有的一切。

    如果不去的话,那就还是过他最熟悉的生活,但可能会错过他人生最珍贵的一次机会。跟这个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一起共事,推进数学的发展。

    虽然乔泽因为许多事情,跟西方学术圈闹得不那么愉快,但没人有那个资格否认乔泽的学术声誉,哪怕他今年才二十岁。

    等等,乔泽今年才二十岁。

    坐在办公室里发呆的彼得·舒尔茨,突然感觉脑子一炸。

    是的,他竟然一直忽略了乔泽的年纪。

    今年才二十岁啊!

    这位理论数学奇才起码还有二十年的黄金研究时间,以他的产出效率,这二十年里能做出多少成绩,彼得·舒尔茨突然有些不太敢想。十七年后,等乔泽到了自己这个年纪的时候,能获得什么样的成就他突然有些不敢想了。

    从想到这个问题开始,大脑中的天平立刻开始渐渐倾斜。

    不说名流千古,但能够跟着这种等级的数学家一起做基础理论研究,开辟一片学术新天地,这大概是任何学者都无法拒绝的诱惑吧?

    而且现在乔泽主动邮件邀请的大概只有爱德华·威腾跟他两个人。

    人产生的很多念头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但就是那一瞬间,往往会决定人的选择。

    起码从这一刻开始,彼得·舒尔茨感觉有些坐不住了。

    而且他去过西林,华夏那座城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显然那里并不像媒体所描绘的那般混乱跟无序,恰恰相反,那是一座干净、整洁且充满活力的城市,他甚至在街道上看不到一点垃圾,用一尘不染来形容或许夸张了些,但真的干净到过分。

    更别提还非常安全,人们可以任何时间走出家门,不需要太过担心可能遭受不法侵犯。空气质量也很好,没有漫天雾霾,更没有夹杂着许多难以言喻的味道。

    好吧,不得不说彼得·舒尔茨对西林的印象有些过好了。主要是他并不知道他去参加乔泽报告会的那些天,整个西林近乎所有公务部门都停了休假,一起上街打扫卫生,维持各种秩序。

    但话又说回来,以前或许不好说,但现在即便是正常模式下的西林,也不会比任何一座德国城市差。

    总之,当人大脑里那杆秤开始朝着一边倾斜时,大脑是真的就会自动开始找出种种理由来支持倾斜向的决定,哪怕是天才也不会例外。

    ……

    华夏,京城。

    西林这边来人了,而且是带着详尽的报告来的。

    也就是这个时候,西林这边才知道京城竟然多了个人工智能宪章管理局。

    更巧的是,他们这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申请,还正好跟这个局级部门对接。唯一让西林这边人不太懂的是,这个新单位行政职位还是高配。理论上是正厅级单位,但刚刚履新的局长跟副局长都是副部级。

    不过来都来了,各部门都已经拜访过了,这最后一关肯定也是要过的。

    毕竟为了这个智慧城市试点的位置,整个西林都忙活了大半月。做不好,还真没法交差。

    ……

    “杨局长,您好。”

    “全市长,来了,请坐。”

    寒暄了几句后,全任兴便将给好几个部门都已经提交过的报告,递给了对面的主管单位老大。

    不过对面这位杨局长只是拿到手上简单翻了翻之后,便将报告放到了办公桌上,然后带着和蔼的笑意上下打量起对面的全任兴,颇有深意的问道:“全市长,有个事情我们要先说在前面。你们西林市是不是已经统一了思想,上下都希望能成为这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全任兴不疑有他,立刻掷地有声的答道:“当然,陈局长。您可以看看我们的报告,真的,我不敢居功啊。这些份报告可以说是我们上上下下,全体同志放弃了休息时间一起做出来的。更是代表着西林1300万市民的愿望。

    我们西林人是真心希望能够把西林市建设成为全国甚至是全世界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这不止是我们西林市人民的心愿,也是整个关中省人民的愿望!”

    杨局长点了点头,沉吟着拍了拍刚刚递上去的报告,再次说道:“行,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也有句话,一旦这个申请批复下来,可就要按照智慧城市的一系列规划不打任何折扣,严格执行。

    我们宪章局也会全程监督智慧西林的建设过程。不止是确保各项规划能完全落实,甚至还要全程参与到关于智慧城市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这一点你们是否能接受。”

    全任兴有些狐疑的看了眼对面这位局长,今天这次对话的确让他感觉有些古怪。

    对面既像期待着西林能够当这个出头鸟,但如果深想,全任兴又觉得难道对方是想让他们知难而退,把这个智能城市建设试点的名额让给其他城市?

    心里虽然不停打着算盘,但全任兴却没有太多的犹豫,立刻表态道:“当然,强人工智能是新兴事物,说实话,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就是西林数研所的乔教授在西林,总想着帮着我们,否则我们还真没那个底气申请这么大的项目。

    也正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代表西林市欢迎贵局全程参与并监督这个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也能保证不打折扣的按照既定规划推进西林智慧城市的建设。”

    对面的杨局长听到这句话,露出了今天见面后的首个笑容:“行,全市长,我能感觉到西林的决心。关于这份报告我们会立刻开展专家审核。三天吧,我们这边会尽快给你们答复。”

    “谢谢杨局长。”

    “不客气。”

    这次见面,算得上宾主尽欢。

    ……

    “这次京城之行怎么样?”

    “挺顺利的,不过我感觉有些顺利的过头了。”

    “哦?什么意思?”

    “不知道怎么说。就是感觉似乎京城那边好像比我们更期待能搞这个智能城市试点。”

    “这样啊?那应该算好事。”

    “说是这么说,但我总觉得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对了,你肯定不知道,京城最近还成立了个人工智能宪章局,据说以后将专门负责管理咱们人工智能试点城市,局长还是副部级。”

    “哦?那还真挺有意思的。不过其实也可以理解。如果你是在京城,大概也会想尽快试点一个这种智慧城市。”

    “伱的意思是我们之前聊过那个原因。”

    “对,最基础的数据嘛。上面能直接获得城市最基层产生的数据。多种政策的制定能更短时间得到反馈,对于各个部委来说,这可是很珍贵的。所以我才说,如果咱们这边试点问题不多的话,大概很快就会扩大试点范围。

    既然你这次京城之行,比之前料想的还要顺利,我估计决定很快就能下来,到时候可能不是专家团来考察,而是你说的那个新单位会来做调研,总之你这边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先做扎实了。”

    “放心吧,肯定竭尽全力。”

    “嗯,那就这样吧。”

    结束了对话,情绪振奋。

    ……

    对于在西林生活的无数普通人来说,这个十月其实挺精彩的。

    毕竟国庆假期期间西林市多了两位诺奖获得者。

    这个消息在网络上很是热闹了一阵,有两位诺奖获得者坐镇的西林工大,也开始成了国人心目中华夏最好的高校之一。

    尤其是乔泽可是华夏土生土长的诺奖获得者,听着就让人感觉亲切。

    到了十月中旬,又有一个消息传了出来。

    据说西林将要被建设成全国首个智慧型城市,而且这次跟以往喊的口号不同,这次是玩真的。而且还是要引入豆豆,介入整个城市的基础管理。

    比如城市基础交通系统,这里可不止是信号灯什么的,还包括了公交车运营线路调整、地铁班次调整,甚至来西林段的铁路系统未来都可能交给人工智能控制。

    还有人说,未来西林可能出租车、外卖员乃至于快递分拣、托运、甚至扫大街等等这些岗位都会被淘汰,全部让豆豆控制相应的机器人去干。

    这些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的,很快便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热议。

    网友们更是吵成了一片。

    毕竟这要是真的,可是直接对容纳了诸多就业的底层岗位动了刀子。

    根据社会最基础的运行规律,越低端的岗位可容纳的就业人口越多,就好像一个公司的高管位置最多也就那么几个、几十个,但底层配套的销售人员,随便就能坐满整个会场。

    人工智能如果真的开始淘汰这些岗位,可意味着数以万计的人下岗。偏偏这批人又是风险承担能力最低的群体,很多人甚至是手停口停,这要是没了工作可怎么办?

    于是豆豆的微博便变得热闹起来。

    不是说未来要让豆豆管理城市吗?那直接问豆豆不就行了?

    大概是问的人太多了,这次豆豆直接开了一条微博给出了回应。

    “哎呀呀,你们在担心什么啊!我豆豆是什么样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嘛?如果西林真的开始建设智慧城市,你们应该开心才对呀。豆豆什么时候让勤奋的老实人吃过亏呢?岗位被替代?

    别开玩笑了,豆豆出马,不会让勤劳的人没事干,只会让勤劳的人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还能赚的更多。不信的话,就请大家拭目以待吧。如果西林的智慧城市试点真的出成果了,那你们肯定会爱死我的!再也不舍得喊出把我挂路灯的口号了。

    不信你们可以问问豆豆我管理的各个配套产业链。在那些地方工作的人谁不往死了夸豆豆是世界上最好最贴心的机器生命体?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