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超神级学霸 » 第364章 交织性的第一性原理

第364章 交织性的第一性原理

    “人工智能的可信度就像一场盛大的魔术表演,我们被神奇的技巧和华丽的外表所吸引,但真正的魔力在于隐藏在幕后的智慧和算法。它又像建筑中的基石,虽然被深藏在地下,却是支撑整个建筑物的关键,没有它,一切都将崩塌。”

    不得不说人工智能是真有抚慰人心的力量,甚至许多人对豆豆的信任度甚至超过了人的。

    毕竟人的诚信度,自己心里清楚,但人工智能的诚信度……

    怎么说呢,理论上机器人应该是不会撒谎的。

    而且事实也证明,豆豆虽然聊天风格很多变,但在互联网上混了这么久了,还真从来没有不诚信的事情爆出来过,可以说是豆可信。以上种种让愿意相信豆豆的人还是很多的。

    更重要的是,豆豆这方面是拥有无数拥趸的……

    比如研究院里的科研民工,还有深海集群上下游产业链里那些一线的工人等等,他们可实打实的感受到了好处。只要按照标准完成工作,拿到了豆豆认可的贡献点,发起奖金来是真的毫不手软。

    虽然说有时候是需要加班,但算下来单位时间内赚到的钱的确比以前有了质的增加。

    加上这次网络讨论的声势很大,这些人也纷纷在网上发言力挺豆豆。

    终于网络上质疑人工智能会带来失业潮的各种论调终于消停了些,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好奇。

    是骡子是马总得出来遛遛才知道效果咋样。

    如果城市建设引入豆豆这样的人工智能做底层逻辑,并替代人类做牛马,让人类需要的重复性劳动变少,收入还能增加,无疑戳中了许多人的敏感点。

    想着躺着就能赚钱的人很多,但这显然并不值得歌颂。

    但同样是的月薪五千,每天只需要工作六小时,一周只需要工作五天,跟每天要上满八小时,周末还要加班带给人的幸福感肯定是不一样的。

    对于天生就喜欢卷的工作狂来说,多出的时间可以去奋斗副业。对于低欲望本就想躺平的人来说,工作时间减少意味着休息时间增加,同样幸福感满满。

    于是网络上的声音也渐渐统一起来。

    西林市,咱能不能别光说不练?赶紧把智慧城市搞起来啊!给豆豆更多的空间施展,看看效果是不是真的那么好。

    当时间步入十一月底,西林市开始渐渐进入冬季,乔泽跟小苏同学已经在母爱的感召下穿上秋衣秋裤的时候,全网期待的好消息终于尘埃落定。

    西林市正式被定位全国首个强底层人工智能建设试点城市。将在人工智能宪章局的指导下,有序推进全城十三个区的全底层智能逻辑基建工程建设。

    而且根据公告,这次城市建设升级完毕之后,西林市的各项基建工程将具备近百分之八十的自我修复能力。公告同时还透露完成了城市智慧升级之后,西林将会出现的民用工作机器人信息。

    比如城市下水监控与疏通机器人、全自动挪车机器人、交通疏导机器人、城市水文水质监控机器人、大气环境监测机器人、专业环卫机器人等等……

    到目前为止,跟往常一样,人工智能宪章局在官网上公布那些定稿的机器人宣传造型图时,西林许多本土公司已经接到了一系列订单。

    比如跟乔泽有过合作的西林跃升精密,最近陆重国是真笑得嘴都快合不拢了。

    回想去年乔泽来找他的时候,要生产五台机器人,他还觉得建模太贵,公司免费给乔泽弄怕不是要亏到姥姥家去,现在看来他是真的太过小家子气了。

    还好已经被收编的董事长足够高瞻远瞩,一定让他免费接了那一单。现在这大富贵不就来了嘛?

    当然,其实西林跃升精密并不是全部负责这一类的机器人。但这次招标,他们不但拿到了全自动挪车机器人的订单,更让陆重国兴奋是,跃升精密还拿到了大手笔的各类传感器订单。

    虽然说跃升集团已经被国企收购,但跃升集团内依然有两套产线是由豆豆进行管理的。这两条产线恰好都由陆重国负责。

    按照以往的规则,这种订单大概都会由豆豆负责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只能说那些设计院的工程师们跟生产线上的工人们都有福了。

    这些订单能创造的效益可不少,而且他们能拿到不少。毕竟以豆豆的风格,各种现金激励给的时候是真毫不手软。

    当然陆重国也很兴奋,因为现在可是内部的高级工程师,现在主要还负责豆豆那套贡献度系统的接入工作。换句话说人家有的,他都能有。看吧,什么叫天降富贵?这就是了。

    兴奋的可不止是西林跃升。

    事实上华夏整個半导体工业体系此时都处于亢奋状态。

    不管是传感器还是机器人,芯片都是重中之重。

    按照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宪章局给出的规划,一个智慧城市的建设,底层布局需要的芯片单位是数以亿计算的,而且全部采用国产芯片。各类通用的芯片、专用的芯片……

    加上一些特殊机器人芯片更换周期本就很短,这对于华夏本土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可想而知是多大的利好。

    什么叫守得云开见月明,这就是了。

    顺带着,西林光研所的光刻工厂也因为这个消息火了。

    许多半导体公司前阵子还在犹豫要不要尽快引入光刻工厂生产线,但现在已经不需要犹豫了。

    这个时候还不赶紧上马,而是继续使用落后两代的光刻机,怕是就只能吃点残羹冷炙了。如果其他公司反应快些,他们怕是连剩饭都吃不上。

    目前除了西林的那座光刻工厂外,全国还有两个光刻工厂已经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年初就能开始试运行。这也意味着明年年初华夏就能有三家拥有光刻工厂的公司能够开始代工追平世界最新工艺的芯片产品。

    而随着这两座光刻工厂的建成,代理了光刻工厂的华芯精密也拥有了更多熟悉光刻工厂建造的工程师跟施工人员,意味着能同时开始更多的的光刻工厂建设。

    根据目前的规划,华夏要在五年内建成最少二十家光刻工厂,这几乎已经能满足华夏尖端芯片的需求量。

    如果西林市试点成功,继续开始推广的话,起码在二十年内,华夏的各大半导体工业不会缺少国内市场。而在国内进行充分验证之后,未来开始大批量对外输出,更不会缺少市场。

    对于一个全品类几乎齐全的制造业大国来说,在国际市场上几乎就是bug一般的存在。真要抢起市场来是真可以谁也不怕。不仅仅只是劳动力成本,更涉及到产业链问题。

    当一套成熟产品的各个零件都不需要从国外进口,本国内部就能完全消化,在价格上自然就有着竞争力。

    这一好消息也很快便反应到了股市上。

    人工智能宪章管理局还没有正式公布这项计划的时候,业内已经听到风声,跟半导体强相关的概念股已经开始启动,正式官宣之后,半导体甚至直接带动了整个大盘开始暴涨。

    不过能涨到什么程度就不好说了。就好像许多人调侃的那样,华夏的股市本就属于国运平衡器来着。

    到了十二月份,当小苏同学肚子已经微微鼓起的时候,西林的各项基础建设工程也正式开始启动。伴随着各项资金的到位,各种机器的轰鸣声,开始成为西林市的主旋律。

    好在校园内依然安静。

    尤其是西林数研所。

    外界的高歌猛进影响更多的还是新加入研究所的那些助理研究员们。

    至于数研所原本那些人已经习惯了。

    真要说起来,当年材料模型横空出世的时候,其实动静更大。整个华夏那些搞材料的都闻风而动,但凡跟数研所沾点边的人,电话都快被打爆了。这个人工智能城市建设才到哪?

    人的阈值总是不断拔高的。

    到了八楼,就更没人把这些细枝末节放在心上了。

    苏沐橙的孕期反应最大的特点就是胃口很好且嗜睡。尤其是步入冬季之后,早上经常起不来。所以便也懒得跟着乔泽一大早来数研所了。

    不过留在家里也有大人照顾,不需要乔泽操心。而且还能保证遵循医嘱,保证每天一定的运动量。比如没事可以在小区里转转,活动一下。

    用苏妈妈的说法就是,家里两个男人的工作都不能耽误,她反正没事,会照顾好小苏。

    也的确要照顾好小苏,孕检已经拍过了彩超,小苏同学这次直接怀了两个,医生直接明示了,就是龙凤胎。可想而知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苏沐橙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什么程度。

    不只是苏母时刻照顾着,路秀秀也没太多心思上班了,每天生活重心也开始成了围着苏沐橙打转。

    对于这苏母跟路秀秀来说,西林搞不搞什么智慧城市不算重要,苏沐橙肚子里两个孩子现在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苏立行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现在每天晚上不管多忙都会准时回来吃饭,顺便问问苏沐橙的情况。

    学校更是无比重视。专门请了一位曾经妇产科退休医生,每周都会上门给苏沐橙做一次检查。

    大人们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帖帖,也就把乔泽给解放了出来。

    乔泽也没让所有人失望,三个月时间他对于数学交织性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具体的表现就是已经完成了针对数学交织性的第一篇论文《揭示数论中的交织性: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模型建构与推理方法研究》。

    乔泽所构建的数学交织性第一性原理,指的自然是将不同数学概念、理论或方法相互交织在一起,并从它们的基本原理和基础出发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乔泽提出的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深入理解数学领域的基础概念,从这些概念出发,探索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和交织在一起。

    比如乔泽在论文中就以素数、约数、同余的关系为例,探讨了素数分布规律与同余关系的联系来展开探讨交织性的第一性原理。

    再然后则是通过探讨模运算在数论中的应用,到其与代数结构的关系来推导代数、几何的统一性问题。

    同样,这也是乔泽写的最长的一篇论文。

    中文版本的论文长度就达到了199页。英文版则总计257页。不止是因为英文的单位字句的效率问题,主要还是英文版的论文里有许多新的概念的注释。

    这些注释之前只有中文的。

    爱德华·威腾自然是第一个接触到论文原稿的数学家。

    他本也是这篇论文的第二作者,毕竟在论文最后一部分,对于代数结构的论述,他的确做了许多补充性的工作。帮助乔泽把整个证明过程补充得更有说服力。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他参与了这项工作,所以才会有英文版本。否则的话,照着乔泽的性子,写完中文版根本不会再搞出什么英文版本来。

    以往对乔泽论文进行补全的工作是李建高来做的,但现在李建高真的已经帮不了乔泽太多了。

    当然这真怪不得李建高不思进取。主要还是乔泽跑的速度太快了,不等人的那种。

    别人都还在做补足乔代数几何理论的工作,他已经用这些工具以及之前对数论的思考推导出了全新的工具。

    如果说乔代数几何还有曾经的影子,那么关于交织性的描述已经成为了新的数学。

    现在论文已经定稿,又花费了一周的时间,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通读了一遍论文后,爱德华·威腾坐到了乔泽的办公室里。

    “乔教授,恭喜你,又完成了一项能让全世界的数学家都疯狂的工作。虽然第一性原理并不足以完成大统一的工作,但毫无疑问,这个方向是绝对正确的。哎,三个月啊!”

    爱德华·威腾看着摆在桌上厚重的论文,用咏叹调的语气感慨着。

    这也的确值得感慨,只有亲自参与了这项工作才能知道这有多了不起,更可怕的是,乔泽从提出互动性跟交织性原理,到完成这篇论文只用了三个月。而距离爱德华·威腾来到这里到论文完成,才不过两个来月。

    “嗯,三个月才写完这论文用时是长了些。主要是橙子在孕期,但请你放心,以后效率会提高的。”乔泽点了点头,不悲不喜的解释了句。

    爱德华·威腾皱了皱眉头。

    天可怜见,他最后感慨只用了三个月,是真觉得效率太高了,好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