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仙秦:君临万界 » 第三五章:赵国最后的曙光

第三五章:赵国最后的曙光

    岁末之夜,咸阳城变成了一片灯火之海。

    这是天下共有的大节——年。

    在古老的传说里,年是一种凶猛的食人兽,每逢岁末而出,民众必举火鸣金大肆驱赶。岁岁如此,久远成俗。

    夏商两代,天下只知有岁有祀,不知有年。及至周时,驱年成为习俗,天下方有岁末“年”节之说。其意蕴渐渐变为驱走年兽之后的庆贺,是谓过年。

    及至春秋战国,驱年已经成为天下度岁的大节,喜庆之气日渐浓厚,恐惧阴影日渐淡化。人们只有从“过年”一说的本意,依稀可见岁末驱害之本来印迹。因此,战国岁末的社火过年通行天下。

    社火者,村社举火也。

    驱年起于乡野,是有此说。以至战国,社火遂成乡野城堡共有的喜庆形式,但遇盛大喜事,皆可大举社火以庆贺,然终以岁末社火最为盛行。天下过年之社火,犹以秦国最为有名。

    究其原因,大约是秦国有天下独一份的高奴天然猛火油,其火把声势最大之故。往年社火时日没有规律,但遇没有战事没有灾劫的太平年或丰收年,连续三五日也是寻常。

    但无论时日长短,岁末之夜的社火驱年都是铁定不移的,否则不成其为过年。

    索性,在这个世界,不仅有着飞天遁地的机关兽,也有火药,并且早已有工匠将之做成烟花。

    可以确定的是,火炮尚未出现。

    今岁社火,犹见热闹。关中连续数年大收。秦王嬴政新政后,吏治整肃,朝野一片勃勃生机,堪称民富国强之气象。

    更重要的是拿下了韩国。

    老秦人大觉舒畅,社火便更见气势了。

    岁末暮色方临,咸阳城的街巷涌流出一队队猎猎风动的火把,铜锣大鼓连天而起,男女老幼举火拥上长街,流出咸阳四门,轰轰然与关中四乡的驱年社火融会在一起,长龙般飘洒舞动在条条官道,呐喊之声如沉沉雷声,火把点点如遍地烁金,壮丽得教人惊叹。

    嬴政也终于有了几天的闲暇时光。

    此时,他正与几位妃子站在咸阳宫最高处,看着漫天的烟花,长叹一声,道:“十二年了。”

    “什么十二年了?”站在她身旁的焱妃不解地问道。

    “没什么。”嬴政摇了摇头,看向另外的几个女人,露出一丝笑容。

    明珠、惊鲵、离舞、以及刚入宫不久姬月岚。

    至于芈妧,则是去华阳宫,陪华阳太后去了。

    如今的秦国朝堂,芈姓一脉虽然有着昌平君芈启。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今后如何,全依赖芈妧。

    好在秦王并非无情之人,虽然王妃不少,但也时常在芈妧寝宫留宿。

    虽然两人起初只是政治婚姻,但嬴政这么多年来,一直将她当做自己的小公主,不想让她陷入那冰冷的政治漩涡。

    他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江山美人,两者兼得!

    ……

    秦王政十一年,开春时节,秦军经过秋季和冬季的修养生息。诸般准备就绪,大军隆隆开出函谷关向赵国进逼。

    而赵国,也正在秘密酝酿着一场兵变。

    赵堰一死,国政基本在丞相郭开手中,而且还更为名正言顺。

    更加可怕的是,赵王迁显然已经在郭开的掌握之中了。

    原本,赵迁登基,赵国希望他能如嬴政一样,是位少年英主,可随着时间额流逝,一则消息从宫中传了出来,赵迁登基半年,一次朝会都不举行,整日只在王城与行宫胡天胡地。

    赵国臣民顿时大失所望,文武大臣们更是痛感被奸臣郭开算计。

    于是乎,一班曾经被赵偃罢黜的王族大臣们相继出山,并以春平君为首,屡屡密谋,酝酿发动兵变拥立新君。

    正当此时,一个突然事变来临——秦军大举攻赵!

    秦军攻赵的消息传开,赵国朝野一时大哗。

    毕竟,秦赵之仇不共戴天,抗秦大计立即成为头等大事。

    文武大臣们立即谋定:上书举李牧为大将御敌,之后无论胜败,都要诛杀郭开并胁迫赵迁退位。

    元老们如此谋划,出于一个铁定的事实:

    赵国只剩下李牧这一位拿得出手的猛将。

    昔年,他曾在漳水战场上使秦国军队无法踏过赵国土地一寸。如今,秦军又来,元老们要抢先力荐李牧抗秦,元老们一致认定:李牧边军乃赵国精锐,赵国已到生死存亡关头,必须出动边军抗秦;李牧抗秦,诛杀郭开,赵王退位,三者结合,必能一举扭转危局!

    不料,文武大臣们的上书还没有送入王城,赵王特书已经颁下:准丞相郭开举荐,任李牧为将,率军抗秦!

    闻听此事,大臣们愕然不知所措,对郭开的行事风格竟生出了一种神鬼莫测的隐隐恐惧。

    春平君闻讯,铁青着脸连呼怪哉怪哉,看不透郭开的伎俩。

    事实上,郭开对朝局看得分外清楚:

    赵国尚武,又素有兵变之风,要稳妥当国本,需要有军中大将支撑,否则终究不得长久。

    因此,郭开早早就开始了对军中将领的结交。

    而秦军再度攻赵,郭开视为大好时机。

    入夜,郭开府邸

    一名侍从走了进来,恭敬的道:“主人,秦使姚贾求见。”

    郭开放下手上的酒杯,急忙道:“快请!”

    不多时,一名身上裹着黑色斗篷的身影出现在郭开面前。

    姚贾乃秦国四世老臣,多年来为大秦游走列国,经常以重金贿赂各国贪官,其中以郭开、后胜为重点收买对象。

    后胜多收秦国贿赂,劝谏齐王不设攻战之备。因此上次的合纵攻秦,齐国并没参与。

    至于郭开,自是不必说。

    “上卿大人,你怎会来此?如今,赵秦兵戈已起,你此时到来,岂不是很危险?”郭开压低声音。

    “老夫有罗网保护,安全不需要担心。”姚贾摇了摇头。

    “那不知,秦王有何指示?”

    “老夫这次来,是要送郭相一场富贵。”

    “又送钱?”郭开眼睛一亮。

    “是送郭相一个官职,秦国上卿!”

    说着,姚贾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份认命书。

    郭开展开绢布看了看,上面正是秦王认命他为秦国上卿的内容,上面盖着传国玉玺的大印。

    上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看到这里,郭开整个人都愣在原地。

    自己虽然是赵国丞相,可赵国当前的状况,即使有李牧在,面对秦国,估计也胜算不大,何况对面还能召唤白起。

    郭开颤抖着声音问道:“秦王有何吩咐?”

    “除掉李牧!”

    “什么?”郭开大惊。李牧的悍勇谁人不知?自己就一文官,怎能对付的了他?

    “还记得秦王说过什么吗?郭相之能,可抵二十万精锐!你是想随赵国城破人亡,还是想一步登天,继续在我秦国享受荣华富贵?”

    “当然是荣华富贵!”郭开毫不犹豫地道。

    “那就设法除掉李牧!”姚贾说道。

    郭开思忖良久,眼神逐渐变得阴狠,吐出一个字:“好!”

    李牧作为赵国最后的依仗,领军抗秦无可争议。

    然则,李牧大军未动,赵国朝野便迅速传遍了赵王书令:

    “得相国郭开举荐,仍令李牧统军击秦!”

    郭开郑重其事地到中军大帐颁行赵王书令。

    李牧心里颇觉不是滋味,却没有心思去揣摩,短暂交涉了一下,便统领大军风驰电掣般开赴前线战场去了。

    这次秦军两路进攻:一路正面出太原北上攻击狼孟;一路长驱西来攻恒山郡,而今已经攻下了番吾。正要乘胜南下。

    前方斥候已经探查清楚:所来秦军是偏老军,并非新锐主力大军,其势汹汹,却力道过甚,距离后援太远,颇有孤军深入再次试探赵军战力之意味。

    稍作思考,李牧做出了部署:以十万兵力在番吾以南二百余里的山地隐秘埋伏,秦军若退,则赵军不追击;秦军若孤军南来,则务必伏击全歼!

    其目的在于保持精锐,以待真正大战。

    而结果不言而喻这,赵军小胜而归,斩首秦军两万余人。

    赵国上下一片欢腾。

    李牧清楚,只有大败秦军主力,才能真正换来一段平静岁月,也才能有时间整肃赵国内事。

    可要做到这件事情,简直难如登天。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没信心对付的了,那位秦国的武安君——白起。

    唯一能做的,就是带兵多杀一个秦军,多尽一份军人的职责。

    恰在此时,郭开又亲自带着大队犒赏车马来到军营。

    郭开念出赵王书令:李牧抗秦辛劳有功,赏封地一百里。

    李牧闻报大怒,非但没有举行军宴,连郭开见也不见,直接将特使车马轰出了边军营地。

    即便如此,郭开却一如既往,隔三岔五总是亲自来犒赏李牧,且每次都是大张旗鼓。

    李牧看得见他,郭开便将绣有赵王褒奖词与郭开一党的颂词的大旗,遍插军营,同时将大量财货、牛羊、美酒小山般堆积营门。

    一面面“功盖吴白”、“大赵猛将”、“新朝砥柱”之类的大旗飞扬,一座座肉山酒山整日飘香,引得路人侧目议论,整肃如山的边军营地竟然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混乱景象。

    恰逢此时,代郡二十余县房屋大半坍塌,最宽地裂达一百三十余步。紧接着旱灾大起,瘟疫流行,耕地荒草摇摇,代郡陷入空前大饥荒。

    天灾骤发,郭开等人却不闻不问,依旧每日搬弄权术,更是日日沉溺与玩乐,一令不发,一事不问,任凭赵国饥民流窜燕国辽东与茫茫草原。

    没多久,国内便生出一则流言:乾坤大裂,上天示警,赵国文武两奸勾连乱国!

    至于这文武两奸,任谁都猜得出来,是指郭开与李牧。

    流言飞到军营幕府,李牧神色大变。

    数十年来,李牧率边军常驻云中边地,背后的代郡便是他的坚实后援。

    李牧边军与云中、代郡边民素来融洽无间,护持牧民更是口碑巍然。而今边民大灾,李牧岂能坐视不理?

    于是李牧紧急上书赵王,请开仓赈济灾民!

    然而,李牧的特使根本没有见到赵王,只在王城偏殿好不容易找到了相国郭开。

    郭开对李牧派来的特使冷冷撂下寥寥几句:“武安君要救灾民立声望么?先前本相亲自犒劳三军,他居然见都不见,而今有求于我,做梦!”

    事态至此,赵国元老们倍感窝火,一口声将灾劫乱象归结为“姑息养奸,国成大患!”

    谁在姑息养奸?元老们也不明说。

    如此更引得流言纷纭,一时间,李牧竟成了朝野侧目的乱国者。

    得到这个消息,李牧彻底愤怒了!

    这位赵国的武安君忍无可忍,先公开以军书形式通告朝野,严词斥责郭开一班执政大臣视民如草芥荒政误国,赈济灾民,边军决不坐视!

    之后,李牧又立即将自己封地的所有赋税粮草全数交给代郡府库,请他们去赈灾。

    李牧如此做出于两点,其一:将自己与郭开分割开来。其二:则欲带动朝中元老开私家府库,赈济灾民,进而对赵王、郭开施加强大压力,以保证赵国边民不使外流。

    但是,李牧万万没有料到,赵国局面却因此而更加神秘莫测。

    边民倒是不再疑惑李牧,一片赞誉如浪潮般涌起,无不将李牧视为大赵长城。

    以春平君为首的元老们却对李牧真正地冷淡了,疏远了。

    虽然,每位元老都迫不得已拿出了一些粮草以全颜面,但对李牧这种作为,却大大的不以为然。

    春平君密使通过司马尚告知李牧说:“你这种行径,就是在沽名钓誉,我等要保证国本,怎能跟你一道?”

    就此,赵国的元老势力与李牧,分道扬镳。

    李牧正忙于筹划对秦交战,听罢司马尚转述,苦笑一番,疲惫得连折辩的心力也没有了。

    此时,郭开人马却是另一番作为:在李牧明发军书之后,郭开非但没有一言做公然辩解,反倒派出几拨大吏连番赶赴代郡救灾。

    但是,救灾大吏们最终也没有给边地灾民带去急需的财货粮草,反而是蝗虫般将灾区再度吃喝洗劫了一番。

    郭开毕竟是以赵王命名义轰隆隆出动救灾。

    所以李牧既没有出动精悍人马查究真相,又不能在此时为国除奸,原本可以借重的元老势力也形同路人,无论郭开党羽如何玩弄伎俩,李牧都无力回天了。

    郭开兴奋难以自抑,仰天一阵大笑:“天意也!天意也!本相独对李牧,大业成矣!”

    秦国,咸阳宫

    通过罗网安插在赵国的细作,嬴政对于郭开的骚操作知道的非常清楚。

    对于一个政客,他想要解决一个人,根本不用派人暗杀,动用阳谋就能把对方玩死!

    看着面前的地图,嬴政由衷感叹一声。

    “有此大才,赵国何愁不亡?”

    事实上,任何一个王朝末期,都是乱象丛生,多种原因造成的。

    比如秦朝末期,始皇帝时期已经埋下祸根,二世不过是直接断送了秦朝的命数,因为,他的根已经烂透了。

    要不然他那个时代,也不会流传着一句话:赳赳老秦,喜迎沛公。

    华夏历史五千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传召王翦,是时候进攻了!”嬴政道。

    “诺!”蒙毅应了一声,走了出去。

    ……

    赵王迁二年,秦王政十一年夏末,秦国主力大军压向赵国。

    秦军主力以王翦为统帅,分作三路开进:北路,由左军大将李信与铁骑将军羌瘣率八万轻装骑兵,经秦国上郡上郡,东渡离石要塞,过大河,以太原郡为后援根基压向赵国背后。

    南路,由前军大将杨端和率步骑混编大军十万,出河内郡,经安阳北上直逼邯郸。

    中路,由王翦亲率步骑混编的三十万精锐大军,出函谷关经河东郡进入上党山地,向东北直逼驻扎井陉关的李牧主力。

    三路主力之外,秦军还有更北边的一支策应大军,这便是防守匈奴的九原郡的黄金火骑兵。

    秦王嬴政给蒙恬军的策应方略是:在防止匈奴南下的同时,分兵牵制赵国边军云中郡大营,以使赵国边军的留守骑兵不能南下驰援李牧。

    太阳爬上了山顶,清晨的山风已经弥漫出丝丝凉意。薄薄的晨雾已经消散,谷中的黑森森军阵与关城两山的红色旌旗,尽清晰可见。

    异常的是,两方都没有丝毫声息,仿佛猛虎雄狮狭路相逢,正在对峙对视中悄无声息地审量着对方。

    骤然之间,山谷战鼓雷鸣号角呜呜,秦军三大强弩弓箭阵一齐发动,嗖嗖声密如急雨,漫天长箭呼啸着扑向两面山头与正面关城。

    此刻,秦军的三面强弩齐射,井陉山赵军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却也是惊骇不已。

    秦军大箭粗如手臂长如长矛,箭镞两尺有余,简直就是一口短剑装在丈余长的木杆上以大力猛烈掷出。如此粗大矛箭漫天激射,其呼啸之势其穿透之力其威力之强,无可比拟。

    强弩齐射的同时,秦军中央的攻关步军立即发动。

    第一排是壕沟车兵,清除拒马路障,刮去遍地蒺藜,试探出一个个陷坑而后大体填平,再飞速铺上壕沟车,在幽暗的峡谷一路向前。

    通道打开,大型云梯与攻关步卒隆隆推进,紧随其后的大型弩机也不断推进,连番向城头倾泻箭雨。

    如此不到半个时辰,黑色秦军便渐渐逼近关下。关下地势稍见开阔,秦军立即汇聚成攻城阵势。

    一阵凄厉号角突然传来,垛口后森森然矗立起一道红墙。

    赵军开始了猛烈的反击,箭雨夹杂着滚木礌石,射向攻城士兵砸向大小云梯。更有几辆可怕的行炉在垛口内游走不定,见大型云梯靠近,迎头浇下通红的铁水,巍巍秦军云梯立时在烈火浓烟中轰隆轰然崩塌。

    李牧军的城头战法是:秦军大箭猛烈齐射之时,城头赵军退进事先搭好的长排石板房与各式壁垒存身避箭;秦军火箭射来,缩在石板房的赵军一齐抛掷水袋。

    等到残火浓烟之时秦军攻上,隐伏石板房的士兵立即冲出进行搏杀;潜藏瓮城内的士兵,则通过两道宽大石梯随时救治伤兵、输送策应。

    眼见久攻不下,王贲立即率领二十陌刀手,前去攻城。

    陌刀手一出,关前形式立刻反转过来,这些个百战之兵,如入无人之境,迅速破开了赵军的防御。

    黑色洪流冲杀进来。

    对此,王翦也有自己考量,破城乃大功劳,如果每次都派出陌刀手,那些先登死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这些陌刀手全是秦王花费无数资源培养出来的亲军,死一个就少一个,若非必要,不会轻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