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通关手册 » 第35章 拉拢

第35章 拉拢

    进屋。

    休整。

    赵君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因为一首诗而被救,当然,他也从没想过自己当天下手居然那么重,竟然直接将那二狗打到生活不能自理。

    房间中,一股股好闻的香薰冲淡了雨季带来的潮味,屋子的中间还有个炉子,此时已经点着了。

    救自己的中年人已经出去了,赵君松了口气,看这个样子,现在是难得的独处时间。

    “听中年人的刚才和我说的意思,自己是因为写了一首诗而被一些大人物关注到了。”

    “不过,我拒绝了他们的拉拢,多多少少是有些过意不去。”

    从地牢中被救出去,这个人情赵君是记住了,可若因此就让他卖身于这位官员身上,绑定在皇城汴京,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南下避难的心思一直未断。

    别看如今这个汴京是空前的繁盛,但是在他心里,这里就是人间的炼狱,只不过是时机未到罢了。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我意已决,明日就和这位大人说清楚就好了。”

    天色已晚。

    赵君将身上的囚服脱掉,然后上床,沉沉地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

    他便准时的清醒了过来。

    头顶上,淅沥的大雨一夜都未停息,早上起来的时候,香薰与炭炉都熄灭了,潮湿与阴冷又重新占据了屋内,他翻身下床,套上了衣服之后便打开了大门。

    门外,是一处精致的庭院,栽种着种种奇珍与松树,极为宽敞,而两侧则是廊庭,无数仆役在其中穿行,静谧有序。

    “公子你醒了?”

    这是一位仆役,他正手端着一盘食碟,朝着这边走来。

    赵君点了点头。

    “公子,请侧身。”

    仆役经过赵君身边的时候,恭敬地等待着,直到赵君反应过来之后,才端着东西走到了屋子里。

    他进屋之后,将吃食放到一边,然后便退去了。

    赵君在门口跟着仆役的动作看了看,只觉得新奇无比,他从来没见过真正的高官家中是什么样子的,在电视剧当中,他们的刻画也罕有聚焦在这些生活化的细节上。

    在这淅淅沥沥的雨中,大宋画卷的一角向他张开,露出了上层官员的生活气息。

    宅邸精致,仆役无数,他们一个个的人都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忙着手中的事务,像无数个紧密的齿轮,推动着这座府邸日常运行。

    屋子里的吃食,是煮的面条与包子,还冒着丝丝热气,在这阴雨天里,看起来十分有食欲。

    “这古人和今人的生活方式,也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差的可能只有技术上的进步了。”

    吃上两口包子,充沛的体能又重新回到身体中,他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已经不发热了。

    “等会便去找那官员,然后回家,吃人家的,住人家的,也不好意思。”

    吃完,赵君摸了摸嘴,然后推门而出,准备去宅邸中找找那位官员。

    “公子。”

    刚一推开门,门口的仆役便与赵君打了声招呼,他将手中的东西抬起,送给了赵君。

    “公子,老爷说将这些衣物送给公子,让公子穿上。”

    衣服,是青色的大宋长袍,是学子们当中常见的款式。

    赵君接过之后,道了声谢,而后脱掉了身上的囚服,直接将它换了上去。

    它略有些长了,袖口长过半面手掌,再搭配上他如今这幅尊荣,看起来如同怪志里的柔弱书生,纤细又羸弱。

    赵君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抬手将袖口向上撸上去些,这才好看了些。

    “公子,老爷的屋子在前面的方向,您走过去就能看见了。”

    仆役钻进了屋子中,开始收拾餐盘,整理炭炉,同时向赵君指路,告知他具体的方向。

    “多谢。”赵君点头,然后迈过门槛,沿着廊庭走了出去。

    很快,在其余仆役的指引下,赵君成功的找到了昨天的那个中年人。

    “赵公子。”

    赵良嗣看见赵君之后,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他伸手比了个请的姿势,示意赵君先坐下,等他处理完手中的事务,再做详谈。

    从这里的布置来看,此处应当是他的书房,书桌之上堆叠着层层典册,已经快把他盖住了。

    此时,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关键时刻,由郭药师他们为首的军队已经出发了,而他身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首谋,也将在不久后出发,跟上大军,这临行前的各种情报都从天下而来,汇聚到他的身边,等待着这位首谋的批示。

    尤其是今早,各路大军的情报与奏折都被交于他处理,北上收复的事情突然加快,一时间种种排兵布阵都要安排得当。

    如此一来,他是忙的不行,对于眼前的少年,只能让他先等一下了。

    中年人伏案审断,只有赵君坐在此处,听着雨声与落笔的声音。

    他一直忙到午时,才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揉了揉腰,站了起来。

    “赵公子,公事缠身,见谅。”

    “您客气了。”对方既然客气,那赵君便也跟着客气。

    “赵公子,昨夜我那提议如何?你思索一夜之后可有新的答案?”

    从桌子上站起来之后,中年人推门,叫门边的几个仆役端茶过来,同时也重新的问了一遍昨天的那个问题。

    中年人又提及了这个问题,而且态度十分诚恳,他将手中的茶泡好,递给了赵君。

    “呃,感谢这位大人的厚爱,但我志不在此,只愿回到江南小城,度过余生罢了。”赵君还是拒绝了。

    “赵公子,你是读书人,也是我大宋承认的举人,待到遴选之后,你总是要走上仕途的,何不在我身边锻炼几年?”赵良嗣笑了笑,道:“我知道你是参与了此次殿试,虽然不是一甲出身,但不论最终是二甲还是三甲,终有你一席之地,你是迟早要入朝为官的,何不提前站好队伍?”

    赵良嗣看着赵君,给他讲明了其中的厉害关系。

    “除了一甲三人,殿试之后立即授职,其他人多是知州,知县等小官了。”

    “若是没有足够的人脉支撑着你,想必一辈子也就止步于此了。”

    “与其辛苦半生,当那九品芝麻官,何不选好队伍呢?”

    中年人笑了笑,接着说道。

    “这其中的道理你自己应当明白,你寒窗苦读十余载,莫不是为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

    “跟着我,不论你殿试何等名次,我都可以安排你从监察御史七品官职做起,这可是一甲三仕才有的待遇了。”

    赵良嗣说完,把眼神抛给了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