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通关手册 » 第37章 如此诗才,何不去歌颂圣上

第37章 如此诗才,何不去歌颂圣上

    这样的机会,对于任何有志在仕途上发展的才子来说,都是无法拒绝的。

    从七品官职做起,这已经与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差不多待遇了!

    甚至,有了这等人物的关注,他日后在官职上的晋升,说不定比那状元还要快上两步。

    可赵君想了想,只是露出个苦涩的笑容。

    能得到这种大人物的关注固然是好事,如果换成一个和平的朝代,盛世的王朝,那么他早就点头答应了。

    可他却是清楚地知道北宋的结局,留在这种地方,无异于等死。

    他希望的,其实是能躲到南方去。一入朝廷,身不由己,到时候风云变化,谁能说得清呢。

    “抱歉了,大人。”

    赵君苦笑着拒绝了。

    赵良嗣听见这样的答复,眉头微微皱起,抬头看了赵君一眼。

    “当真?”

    赵君点了点头,起身拱手道:“赵君拜谢大人的救人之劳,日后若是有所差遣,定报此恩。”

    感谢完之后,他后接着说道:“只是这仕途,赵某已经无望,只准备回到家乡,安度此生罢了。”

    赵君的这一番说辞,把自己的感激之情和不愿留在汴京的理由都说清楚了,礼仪和姿态都做的很足,就算是赵良嗣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赵良嗣只是看着这个少年的脸色,确定了这话语之中的真切之意,明白了这不是赵君托词。

    “也罢。”

    叹了一口气,赵良嗣将手中泡好的茶水又倒进了赵君身前的茶杯里。

    “你若不愿留在这里,我也不强求。”

    “不过,还记得被你打晕的那个人吗?”

    “他现在是下不了床了,估计下半生都残废了。”

    “他那结拜的兄弟朱三,估计要找你去报仇了。”

    听到这话,赵君想起来了,那夜自己遇袭的时候,确实是有两个人,没想到现在居然来找自己复仇了。

    这对于自己来说,着实是一个麻烦。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敌在暗,我在明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一想到此处,就是赵君就感到头皮发麻。

    “谢过先生的提醒。”赵君拱手,道:“看来等全部殿试结束了之后,我该快些回到江南了。”

    赵良嗣摆了摆手,然后起身,从身后的书架上抽出一卷宣纸,平铺在案台上,然后伸手叫赵君过来。

    赵君走了过去,看了两眼,发现这竟是自己那天在酒楼抄的那么一首诗。

    “好诗,好词啊。”

    赵良嗣将这宣纸铺开之后,又看了两遍,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你有这样的诗词,其实汴京才是你最好的发展。”赵良嗣叹了口气,道:“如今圣上就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了,正是需要像你一样的才子歌功颂德,你若是写上两首赞诗,何愁前途无望啊。”

    又看了两遍纸上的诗词,实在是惊艳万分,以至于赵良嗣又情不自禁地多提了两遍,希望赵君能回心转意。

    只是说完了,他愣了一下道:“罢了罢了,怎么又提了一遍。”

    “不过,这词老夫还未见你题名,你可想好为这首词留下个什么名字吗?”

    他一边询问,一边磨好了笔墨。

    提笔。

    蘸墨。

    将笔落在词的上端,

    “这么好的词,可要起个好名字才行。”

    对于这首词,赵君却没有任何的再犹豫,直接将它的原名留了下来——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落笔。

    词成。

    至此为止,这一首词才算是终于写好了,只是在写赵君此人的名字时,赵良嗣想起了童贯与自己说过的文字禁忌。

    ‘君’

    岂能为平民所用?

    他抬头看了看赵君,本想将这件事情告诉给他,但是一想到这小家伙在科考的时候,用的也是这个名字,倒是忍住了没去多问,便在最下端的位置写上了赵君的名字。

    如此。

    童贯交给他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大半,这诗词交上去,足以让童贯赢得圣上的欢心了。

    就是可惜,这个少年,如今看起来去意已决,说什么也不肯留在汴京,这一点上倒是让人扼腕叹息。

    只不过,他倒也不好意思再拉下脸去问了。

    他如此想着,然后等宣纸上的笔墨晾干,将它卷起来,郑重地装到一个华贵的盒子中。

    “这词,可是要送给圣上的,陛下他对这首词也是极为喜爱的。”看着少年,赵良嗣解释了一下。

    随后,便无他事了。

    赵良嗣本想留下少年在这里共进午餐,但是门外的仆役却在这时候又送上了好些卷需要他批阅的文册,重重地压在了他的案板上。

    见到这个样子。

    赵君也不再多留,直接拜别,从赵良嗣的府邸中走了出来。

    雨已经停了。

    从赵良嗣的府邸中出来之后,冷意又席卷上来了。

    “这九月份就已经这么冷了,真不知道冬天该怎么过。”

    昨夜的雨虽然已经不下了,但天色是阴沉的墨色,厚重的乌云距离地面极近,似乎都要压在眼前了。

    风吹过来的时候,沾着雨水的落叶便从石板上飞起,砸在身上便是一片水渍,潮湿无比。

    这个时候,赵君倒是有些想念赵良嗣的马车了,在这种鬼天气里,实在是一种神器。

    小心翼翼地避开石板上的水坑,赵君便从中这里,一步一步地往家赶回。

    从这里回去。

    是有些距离的,赵君看了一眼,此处是汴京外城的西北方向,而他所居住的地方则是东南边,这相当于要穿行过整个汴京城了。

    等走回去,估计天又要黑了。

    “公子!”

    “公子!”

    “借马吗?”

    远远地,在这条街的尽头,便有几个伙计坐在马车上。

    他们看见赵君之后,赶紧驾驭着马车,跑了过来。

    “公子,借马吗?城里的地方我都熟悉,您去哪里?”车夫露出了一脸男人之间都懂的笑容。

    他估计是将赵君当成了这些宅邸中某家大户中的少爷,张口便道:“公子想去什么地方玩啊,各种酒楼和地下的乐子坊,我都知道。”

    “多少钱?”

    车夫搓了搓手,笑着朝赵军说道:“不过百文,不过百文。”

    赵君点了点头,道:“云骑桥,尽量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