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墨宋 » 第八章 临安不夜城

第八章 临安不夜城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此时虽然已是八月,但走在那西湖的湖提上,依然可见那已斑黄的荷叶,莲蓬也是渐比莲花多,依稀透露出了秋的意味。那湖面的微风,也随着婀娜多姿的柳枝的摆动,贴心地给游人送来了阵阵的凉爽。

    在这秋日的清晨,居民们早早就从城中相继涌出,云集到这西湖之畔,苏堤、赵提早已成了人提。西湖周边大大小小的景点也被如织的人流塞得满满当当的,晃得刘芒双眼直发昏。

    阳光下的湖面,水光潋滟,小船轻摇,青山倒映,燕子轻翔,一幅生动的湖光山水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踏着一路的桂花香,随着那络绎不绝的游人一路游玩,陶醉在这灵山秀水之间,挤过层层叠叠的人堆,终于能得尝所愿地走白堤,过孤山,登瀛洲岛,赏雷锋塔,徜徉在苏公当年的遗爱中,刘芒不由得感慨万千。

    然而,这个时节的临安虽然西有湖光可爱,但东亦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八月十六、十八皆是观潮的好时节,刘芒又怎能厚此薄彼呢。所以,这边才依依不舍地游罢西湖,刘芒那边就迫不及待地赶往了东边的钱塘江边。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当大潮来临,巨浪汹涌澎湃,气势雄伟,潮声震天动地,如千军万马,横江翻腾,真有“翻江倒海山为摧“之势。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而南宋时的最佳观潮点莫过于侯潮门外的秋涛路、浙江亭一带。

    每年的八月十一日起,便有宋人开始观潮,至十六、十八日,更是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当刘芒赶到江边时,入眼处竟已是人山人海的景象。

    从庙子头(今江干区新塘附近)到六和塔,沿江十余里,搭满临时棚屋,达官贵人雇人早早来占位,商家则占地包场,付费才可入内,一位难求,无处落座。男女老幼,这天都穿上时新服饰,涌上江岸,车水马龙,道路堵塞难行,但这却是小摊小贩们的天堂……

    今天虽然不是十八日的“水军演习日”,但亦有水军已在排练,更有甚者,老百姓中水性好者上百“弄潮儿”,每人持十幅彩旗,游到海宁之尖山附近(尖山在宋时尚为江心高立一岛,那时称为海门),百十为群,手执彩旗,泅于水上,踏浪争雄,腾身百变,作迎接伍子胥亡魂的开潮之戏,大浪过后,旗帜却毫不沾水,堪称潮水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当然,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正所谓欺山莫欺水,这么多在大浪潮中装13的,难免会有那么几个没戴好头盔,招了雷劈的!

    在刘芒正为此景象深深震憾之时,先后就有数人不幸地隐没在了那潮水之间,不见了踪影!看身边的众人都是早已见惯不惯的样子,甚至人群中还为不时此起彼伏地发出阵阵的喝彩,将那痛失亲人的悲切声瞬间淹没!

    见此情形,刘芒不由得也是惊碎了一地的下巴。

    谁说宋人柔弱的?看我不打死你个造谣的!看这一群群不要命的,哪里输后世外国的极限运动了?

    在这汹涌澎湃的潮浪拍打声中,刘芒的心也是久久难以平静,直到天色渐暮,刘芒这才随着人流依依不舍地返回了城中。

    入得城来,街上竟然还是一幅人头涌动,笙旗飘展的热闹景象,真可谓是“弄罢江潮晚入城,红旗飐飐白旗轻。不因会吃翻头浪,争得天街鼓乐迎!”,这一切无不是让刘芒大开眼界。

    随着夜色渐浓,人群这才渐渐散去,而此时临安城的大街上,早已是灯笼高挂,买卖吆喝之声不绝。

    行走在这条南宋的大动脉上,入眼之处,有扑卖狼头帽的、卖小头巾抹头子的、卖细柳箱的、卖花环钗朵箧儿头的、卖销金帽儿的、卖罗木卖桶杖的、卖诸般藤作的、卖时文书集、卖猪胰胡饼的、挂屏头屋儿的、行灯的、卖香圆、卖杳子、卖画烛、卖鱼鲜、卖蜂糖饼,街边有食店、茶叶铺、茶楼、酒楼、花局、金银交引铺、纸扎铺、绵帛铺刷牙铺、幞头腰带铺、颜色铺、绒线铺、鞋、铺胭脂铺、漆铺、陶瓷铺……,真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走马观花中,刘芒还不忘订好要做油条的原材料和其他的一些用品,并叮嘱店家将货送到悦来客邸后,这才继续兴致勃勃地游玩起来。

    一路北行,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众乐桥、众安桥附近,而这周边布满了酒楼和南宋最大的瓦舍——北瓦。

    所谓瓦舍,取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是说它易聚也易散,来去自由也!绍兴年间,宋高宗驻跸杭州,殿帅杨和王始于城内外创立瓦舍,从此临安的士庶和后生子弟就有了此放荡不羁、流连破坏的好去处。

    在这里,有宋朝最有特色的休闲娱乐场所,里面酒肆,茶坊,饭店,商铺应有尽有,其中有的酒肆、茶坊更是常设数十妓女在场揽客。另外,除了吃喝玩乐,瓦舍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看到各种文艺演出,每个瓦舍里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剧场,这些剧场就被叫做“勾栏”。

    临安城的瓦舍,内外合计有二十多处,有清冷西熙春楼下的南瓦子,南坊北三元楼前的中瓦子,市西的大瓦子等等,其中又以城北众安桥附近的北瓦为最盛,瓦内有勾栏十三座,路边民间走摊、打野呵的艺人、伶人更是无数。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勾栏瓦舍中,演出的内容可谓淋漓满目、应有尽有,比如:说唱、说书、歌舞、皮影、杂剧、器乐、傀儡戏、相扑、驯兽、魔术、杂技等等!而且这些大门类里面还会有一堆小门类,比如类似于评书的说唱,就包括了讲故事的小说,讲新闻邸报的铁蹄儿,讲解佛经的说经,以及讲前朝争霸的讲史等等。

    真是好一幅“一条古巷绕河滨,灯火城东夜夜春。媚柳娇花羞不语,聚时瓦舍结良因”之景像。

    在此起彼伏的“请,请,请!”、“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哈!”的叫座声中,怀着尝鲜、猎奇心态的刘芒,一路上左瞧瞧,右盼盼的,还不时拿着各家勾栏的节目单饶有兴致地研究一番,其中有些舍栏的说书和戏曲还真的引起了他的关注。

    宋代的说书大概可分为小说、说铁骑几儿、说经、讲史四家。小说类似短篇评话,又可细分为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八类;灵怪讲妖怪故事,烟粉讲女鬼故事,传奇讲男女爱情故事,朴刀讲格斗故事。

    讲史即由艺人说唱历史故事,临安的北瓦讲史最有名。主要题材有刘项争霸、三国故事、黄巢起义等。又有说新话,讲当代故事的,如南宋抗金故事、水浒英雄故事等。

    怀着好奇与别样的心思,刘芒甚至还咬着牙掏出了几百文分别光顾了戏剧《琵琶记》和话本《西山一窟鬼》、《西湖三塔》节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节选等,另外还有幸观赏了当时声名远播,不杂胡乐的华夏正声法曲《霓裳羽衣曲》。

    直至凌晨深夜,今番乘兴而来的刘芒,总算是得尝所愿,收获满满,这才尽兴而归。

    出得瓦舍之门来,这时的御街已是夜交三四鼓(凌晨1点),游人始稀,听闻五鼓钟鸣之时(凌晨3—5点),街卖早市者又开店矣,且一年四秀皆如此!

    夜市繁荣到与早市无缝衔接,甚至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这比后世的超级步长街也是不逞多让啊,真是名符其实的临安不夜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