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墨宋 » 第二十七章 佞臣王继先(下)

第二十七章 佞臣王继先(下)

    随着权势日盛,王继先行事也越发的肆意妄为、专横跋扈起来。

    比如在韩世忠被罢兵权后,王继先就为其便宜干儿子王胜谋得御前诸军都统制一职,助其得以统率原韩家军;与宦官张去勾结,狼狈为奸;与秦桧暗中勾结,并和其夫人结为义兄妹,借助其常伴于赵九弟左右的优势,常常给秦桧发发私信……

    另外,王继先还广造第宅,屋宇台榭,皆高广宏丽;多侵他人土地;专探下户妇女有姿色者,百端作计,必强取之,以为侍妾,虽有婚姻,一切不顾……

    更为疯狂的是,王继先还欲以医术、修《绍兴本草》的功劳、这些年培植的势力,以及赵九弟对其的依赖、恩宠而觊觎武将的极致“欲得节钺”而未成。甚至还在秦桧死后,想取其主和派话事人的地位而代之!

    1159年,金主完颜亮不断厉兵秣马、调兵遣将,大有兴兵南侵之势。而当时驻守在京湖战区的抗金老将刘锜则连忙奏请了战备。这种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按理来说王继先是根本没有资格插嘴的,但利欲薰心的他偏偏就肥了狗胆,冒然向赵九弟进言道:“边关本来是没有什么战事的,都是新进主兵官(暗指刘锜),好作弗靖,若斩一二人,和好复固。”

    在抓军权和保命之道上,赵九弟可是从不含糊的,所以一听之下他顿时就炸了毛。

    回过头冷冷地瞥了小王一眼后,神色不悦地问道:“是欲我斩刘锜乎?”

    甚至,小王同志还胆边生毛地将爪子伸进了赵九弟的后宫里!当晚,忧心战事的赵九弟正在刘婕妤那里寻求美眉的慰藉呢,没想到这时这美眉竟然在他耳边吹起了如日间小王同志那如出一辙的话语!至此,赵九弟终于勃然变色!

    冒然摸了赵九弟的逆鳞人王继先大错就此铸成,现在只需要轻轻一推,他这些年构建的空中楼阁就会轰然倒踏。

    这时,殿中侍御史杜莘老就敏锐地察觉到赵构对王继先态度的微妙变化,他决定趁热打铁,用一封奏疏将王继先送回家去种番薯。

    于是,在八月的时候,杜莘老就给赵九弟上了一道充分体现了老御史喷人技巧的奏疏。

    在奏疏中,老杜没有直接指向导致王继先权势滔天的罪魁祸首赵九弟,而是拿死去的秦桧和显仁皇后的病替赵九弟这些年来的骚操拉起了遮羞布:“谨按昭庆军承宣使致仕王继先,初系贱工,负担喝药,因奴事秦桧,入拜其妻,叙为兄弟,夤缘荐引,遂得以薄术供奉……陛下及显仁皇后间饵其药,特赐宠遇……”

    嗯,王继先这斯这些年之所以得势,完全是因为他舔得秦桧这狗贼开心了,他还叫秦桧的老婆“干妹妹,小亲亲”呢,另外也是因为他治好了皇太后的病,所以才被赵九爷您赏识、提拔的,这些都是完全与圣明无比的赵九爷您无关的……

    虽然这些都是掩耳盗铃式的文字游戏,但架不住赵九弟他就爱这一套啊。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恰恰是杜莘老的高明之处,竟这个年代皇帝是没有错的嘛,有错,那也只能是臣子的错。否则,你就别想玩儿了!

    其后,杜莘老又列举王继先的各项罪名“广造第宅,多侵官司地分…屋宇台榭,皆高广宏丽……专探下户妇女有姿色者,百端作计,必强取之,以为侍妾,虽有婚姻,一切不顾……”等十大罪状,并要求将其“编管岭外”。

    咦,这么大的罪都够牢底坐穿了,放这货身上竟然只是要求将其“编管岭外”?

    是的,有宋一朝,就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朝代。在宋朝,只要你披上了一身官皮,那你今后只要不造反、不乱折腾,那就基本高枕无忧了!

    据说,在宋太祖誓碑上可是明确刻着“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的誓言的!

    当然,也些也是有吹水的嫌疑的,纵观大宋一朝,杀士大夫的事还是有的,只不过是大家都尽力遵守着绝不轻启虎头铡的原则罢了。

    当年范仲淹就曾说过:“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之事,奈何欲轻坏之,且吾与公在此同僚之间,同心者有几,虽上意亦未知所定也,而轻导人主以诛戮臣下,他日手滑,虽吾辈亦未敢自保也。”

    是啊,一旦开了这擅杀的头,他日手滑,大家还不得人人自危?

    所以,为了维护士大夫阶层的整体利益,一些当权的官员不仅极力为那些与自己没有恩怨的官员开脱,而且在与政敌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也力戒以诛勠作为最终的打击手段,以免日后己方失势时,招致对方毁灭性的报复。

    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嘿,其实这些和后世的老爷们贪几个亿只判三、五年,泥腿子掏个鸟窝、拿了柜员机自动吐的钱则要判十年八年的道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但作为同一阵营的就要讲究哥俩好了,否则,今天判了你无期街刑,他日,贪得比你还多的我……还不得被咔嚓了狗头?!

    所以,在家就意思意思一下就行啦!

    庞大的官僚系统内部形成的不杀士大夫的默契,就算是皇帝这个大当家也很难随心所欲的去杀文官士大夫了,当然这并不代表不杀,只是不擅杀而已,但一旦惹急了大当家的,还是会磨刀霍霍向猪羊的。

    比如,死在宋太祖、宋太宗手中的士大夫少说也有数十人,宋钦宗也杀过朱勔、王黼和蔡攸、蔡翛兄弟。

    而在宋高宗一朝,赵九弟这心智不全的蠢货则冤杀了岳元帅,也杀了为岳飞辩诬的胡舜陟等人。

    不过值得特别一提的的,被冤杀的岳飞、岳云、张宪等人是不属文官士大夫行列的,而是属于在宋朝饱受打压的武将行列!

    至于没能披上官皮子的就更不用说啦,比如还那为起复主战派李纲摇旗呐喊的太学陈东、欧阳澈,带队上书为岳飞喊冤的刘阶刘允升(刘芒他爹)等!

    …………

    细细看来,杜莘老这奏疏中所列的罪状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在论罪阶段就已先将赵九弟给摘了出去,申明这些罪名都是与英明神武的赵九弟无直接关系的。

    而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接下来的弹劾继续进行,这与其说是古代官僚体制内的一个言事技巧,还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但即使杜莘老考虑得如此周全,王继先的罪状也是如此之清楚,但赵九弟却依旧对这位疗枪有术的“金枪王”恋恋不舍的,甚至于还流露出一丝责怪杜莘老的意思,史载“玉色犹怫然”是也。

    见此,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杜莘老只好咬咬牙放起了大招:“外议谓继先以左道幸,恐谤议丛起,臣且不忍听。”

    这句话直接就让赵九弟变了脸色:什么?外面都在说我恩宠小王是因为我好色,要用他的“黑虎丹”小神丸了?这怎么行,我英明神武、腰力绝好的赵九弟可是要面子的呢……

    于是,赵九弟终于被迫“变色首肯”,最终同意了将王继先赶回家去种番薯了。

    至此,杜莘老终于在继数天前才以“田师中老而贪,士卒致怨,偏裨不服,临敌恐误国事……”而将张俊的便宜女婿、老驻虫田师中从鄂州驻答刂御前诸军都统制的职位上撸下来后,再次为国除掉一奸佞!

    这战力真的是太牛逼克拉斯了!

    但杜莘老也为自己的直言和坏了赵九弟的心头好而付出了代价:就在王继先被驱逐出京不久,赵九弟竟以杜莘老弹劾“内侍张去把御马院西兵二百人头顶上的头发理去”一事不清楚而将他外放任官了!

    不过,尽管对王继先的处理结果已经公之于众,但赵构却仍对其尽力维护:小王,风紧,你先带上贵重的财宝扯呼!待日后风头过了九爷我再招你回来吃香的喝辣的;

    然后又是“诏继先福州居住”,将小王安顿在一个富庶之地,而并未按杜莘老的奏请,将王继先流放到时为蛮荒之地的岭南。

    后来,继位的宋孝宗还一片孝心的想将小王弄回临安孝敬赵九弟呢,无奈,这事被一班杀红了眼的臣子给硬顶了回去。

    而小王虽被流放了,但依然富得流油的他从此就躲在福州舒舒服服地颐养天年起来,最终在又活了十九年后才高寿而终……

    再说回到王继先被抄没家产一事,尽管赵九弟已提前让小王转移了部分财产,但在他倒台后,所抄得家资依然还是惊人的:放还良家子为奴婢者凡百余人,籍其赀以千万计,鬻其田园及金银,并隶御前激赏库,其海舟付李宝,天下称快……

    平心而论,这王继先在医学上还是有一定造诣和贡献的。

    以其家族留下的成果和他本人的天资,倘若当初他能潜心研医,说不定还真的有机会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名医呢。

    至少,他那专治“隐疾“的验方如能流传下来,就肯定可以为后世带来不少的福音,甚至还能将老美的“伟大大”按在地上摩擦呢!

    从“软革便王”赵九弟这数十年重振雄风后的幸福圈圈叉叉生活,以及小王同志竟然能应付得来自家那几十名强抢而来的娇妻美妾的强悍实力看来,这家伙还真的是不负“大宋金枪王”这一称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