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墨宋 » 第三十六章 脱谷神器 上

第三十六章 脱谷神器 上

    在几位追得气喘吁吁的学生的追随下,刘芒风驰电掣地跑到了他那在建的印刷作坊,然后拿出纸和自制的碳笔就开始“沙沙沙~”地画了起来。

    一个时辰过后,只见两幅奇形怪状的立体图就已然跃然于纸上,在大图的旁边还标满了各式机械齿轮的分图与尺寸数据。

    未等刘芒开始解说图中的物什,众人就先被这明暗分明、一目了然、栩栩如生的超强立体图给冲击到了。

    见刚才一直全神贯注地忙活着的先生终于停下了手头的笔,身边的几名学生就已惊呼出声:“先生,原来你竟然还有如此惊天画技!”

    “小小一根碳棒,在先生手上竟然如活了般,转眼间,两幅图中的物什就如活在了纸上般!真是太神奇了!”

    “先生……你……可以教我如此神技吗?”

    看着眼前这几位一脸震惊与渴望地看着自己的学生,刘芒微微一笑后便点头道:“当然可心,不过这要以后再说了。现在,我们先将图上的这俩物什捣鼓出来才行。”

    听得此言,同样被这画技震了个内焦里嫩的一班作坊技术骨干,这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刘先生,你这画的是什么?是作何用途的?”

    看着身边这群正一脸好奇地盯着图纸观察着的众人,刘芒微微一笑后才开始给他们解说了起来:“这两样东西是用来脱谷粒和脱谷壳的,左边这个叫脱粒机,右边这个叫碾米机。”

    “脱谷机?碾米机?”众人一脸茫然地惊异道。

    “是的,我先给大家说说这个脱粒机,不知大家平日里有没有留意过晒谷场上的连枷、甩桶和磨豆腐时上面的那个‘T—7’木架子?”刘芒继续淳淳善诱地引导着众人。

    “连枷?甩桶?豆腐磨架?这个当然有!”

    “有就更好理解了,这脱谷机的主要原理就是借助脚踏板上的人力带动两边的杠杆齿轮盘,推动上面的脱谷辊笼,脱谷辊笼的旋转会带动谷物向下离心甩动,上面的’U’形嵌铁梳就会使得谷物从稻穗上脱落到下方的蓄谷木桶内。”

    “大家看这杠杆齿轮像不像小小连枷上的连环转动方式?像不像豆腐磨上面的那个架子?还有这脱谷辊,像不像那扮桶中的甩桶?至于这根连动皮带则可用那包上毛皮的麻绳代替……”

    “咦,还真的像哎!这……妙啊!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刘先生实在是高人!”一众作坊工匠感叹道

    “啊?这两三样笨拙的东西竟然还能化作这脱粒机上的关键零部件?!先生这作腐朽为神奇的手段简直是绝了!”学生怀纲满脸崇拜地看着自家先生惊叹不已。

    “嗯,刘先生的心思之巧妙,实在是令人拍案叫绝!不过……不知这东西的脱粒郊果如何呢?”

    “嘿,这还用问,先生出品,定属精品!”这时,刘芒的死忠粉、脑残粉牛大柱跳了出来。

    “那是当然,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姐夫!”朱晞杰也不甘落后地捧起了臭脚。

    “呵,那可不一定哦,大牛、小杰,不可瞎说,你们难道忘记我给你们的忠告了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技切忌盲从!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

    “是,先生,我错了。”牛大柱心不甘情不愿地向着刘芒认错的同时,嘴里却还不忘嘀咕道:“但先生你真的很牛叉嘛……”

    牛大柱还是犟牛般的固执,朱晞杰更是一脸不以为然地仰起了头,深感无力的刘芒不由得没好气朝他俩反了反白眼。

    “有疑虑是好事,至于这东西效果如何,等弄好后一试便知。”懒得跟这俩犟驴斗劲的刘芒转头就将大家的目光引到了另一幅图上:“在此之前,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一张。”

    “噢,先生,这一张……我怎么看着有点像风谷车呢?”

    “嗯,这立式碾米机确实是我在鲁班大师的风谷车的基础上改建的,大家看这车肚里的构造:谷物由上面的料斗流入碾白室内后,由于重力、压铊的内压力和机械力的推动,使糙米挤压在碾白室内,经过自相磨擦,以及糙米与铁辊之间的互相擦离之后,即能迅速去掉糙米的皮层……”

    看着眼前的手摇式碾米机,刘芒的心中不由得连连感叹:没想到翔哥我前世曾直播手撸过的DIY碾米机,竟然在这南宋派上用场了,真是世事难料啊。

    其实,这立式手摇碾米机的原理并不复杂,其中的关键核心无非是齿轮组、米筛和铁轴辊。

    虽然南宋没有转子,但这却可以用飞轮和齿轮替代,如果觉得转速不够,那只要加多一两个调速齿轮就能将铁辊轴带得飞起。

    为了进一步提升碾米的效果,刘芒甚至将那米筛中的铁辊轴由两段式改为了三段式:糙米经过可调式双轴的碾磨挤压脱壳后,再进入下一段的螺旋铁辊轴进一步净壳,最后通过长齿状的铁辊轴抛光米皮!

    虽然这碾米机的效果肯定还是比不是后世那些电动的,但这玩意放到这年代,绝对算得上是大杀四方,震惊当世的存在了。

    听完刘芒那详尽的讲解,虽然早就在八音盒的发明上见识过他那巧夺天工的创造水平,但众人还是被眼前这两件物什天马行空式的奇思妙想惊给呆了。

    当然,这班人当中自然也有人在心里犯咕嘟的:刘先生这两样东西虽然看上去确实是构思巧妙,但这小小的脱谷笼辊和铁棒……真的能达到去脱粒和除壳的效果?

    看着众人脸上那狂热、兴奋与怀疑的精彩神情,刘芒也不作过多的解释:“各位,说多无效,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走,我们现在就实操去!”

    “纲子,你和你爹以及这几位印刷作坊的师傅组成一组,专门负责木工这一块;

    大牛他爹,你和大牛、以及这几位同学负责这铁锟和这几块铁件的打造;

    周师傅,你和你的徒弟们随我一起撸这几个齿轮去……”

    “幸好我们作坊的备料与人手都比较充足,但毕竟是第一次打造这两两机子,所以我们在动手前一要多思考、多观察、反复确认,如此才能在确保不出错的基础上还有所收获!

    “我们要争取要在明天中午前弄好这样东西,时间紧、任务重,一切就拜托大家了!”

    随着刘芒的分工完成,众人早已是跃跃欲试:“先生请放心,我们一定会不负你的所望的,兄弟们,干!”

    随后,一干人等便满身干劲地投入到了各自的工作。

    为了赶进度,刘芒甚至还不计成本地拿出了为制作八音盒而准备的铜料,将这溶点较低的铜料直接溶铸了那几个所需的关键齿轮。

    (虽然南宋当下是实行榷铜制度的,但小量试水十台八台高端八音盒还是没问题的,而且像印刷这样的文教作坊也可向官府申购铜,但量不大。)

    …………

    最终,在人手充足,分工明确,材料现成的有利条件下,众人在第二天的十点前终于将这两台机器给捣鼓了出来。

    作坊中,虽然这一天来众人都累了个够呛的,但看着眼前的劳动成果,他们不由得都露出了如息重负后的笑容,随后,另一副既担忧又兴奋,却又满怀期待的神情又爬上了他们的脸庞。

    “走,我么这就验证这俩物什的效果去!”随着刘芒的一声令下,一众作坊工人扛起这两台机子就直往晒谷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