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墨宋 » 第49章 万民伏阙

第49章 万民伏阙

    南宋初年,自从被人像丧家之犬般赶到了这临安城后,赵九弟便将凤凰山麓的原州治改为了行宫,并进行了简单的扩建,那时的南宋大内皇宫还到处都是一片衰败荒凉的景像。

    绍兴和议后,确保小命无虞的赵九弟就此开启了大兴土木、广建宫室的骚操作。前后花二十年在凤凰山麓建起了“大殿三十座,堂三十三,阁十三,斋四,楼七,台六,亭十九”的大片奢华宫殿群。南宋大内皇宫昔日那一殿多用、寒酸衰败的景像也一扫而空。

    自此,直把杭州当汴京的赵九弟终于可以在各大光鲜亮丽、富丽堂皇的宫殿内发号施令,又或者在奢华无比的后苑广储佳丽、把妹快活了。

    大庆殿位于南边丽正门内,是南宋大内皇宫的正衙,俗称金銮殿,是朝庭举行朝会、庆典的正殿。大庆殿西面是垂拱殿,据传赵九弟每月都会四次驾临此殿,会集群臣商讨国事。

    随着城中各处的热血人士陆陆续续的到来,那原本风清云淡、冷冷清清的正丽门前竟然慢慢变得熙熙攘攘、人头涌涌起来。

    而此时的大庆殿内,南宋的君臣们则正神情肃穆地商讨着前线战事不利的应对策略呢。

    “众卿家,淮西前线的涡水口、寿春等重要关镇相继失守,战事崩坏至此,这如何是好?!”高坐在銮殿上的赵九弟哆嗦地问道。

    唉,看来……朕,还是早作浮海避难的打算为好!

    “陛下,此番战事不利,皆因建康统制王权避敌畏战才致此祸事,臣请斩此丧师失地、贪生怕死之徒!”赵九弟的话音刚落,只见那精神矍铄、满身正气的殿中待御史和杜莘老便应声出列弹劾起了王权。

    “臣附议,请斩王权,以正风气,振军心!”随后,那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陆游也是满脸义愤填膺地出列附议起来。

    听着两人的弹劾,想起王权这窝囊废竟然比自己还要怕死,以至将自己陷入了如此危险境地,赵九弟的心头不由得就是一阵火起:“两位卿家言之有理,如此鼠辈,留之何用,来人啊……”

    “陛下且慢~!”

    “陛下~!据臣所知,此事个中恐怕另有隐情!陛下且听臣说完再作处理不迟。”

    然而,就在难得靠谱一回的赵九弟将要下令葛了王权这人渣的腰子之时,殿中却突然响起了另外两道突兀的声响。

    众人循声望去,发现竟然是尚书右仆射(右宰相)硃倬和参知政事(副相)杨椿。

    “嗯?另有隐情?”见出列的竟然是这两位当朝重臣,赵九弟不由得也是是将信将疑起来。

    看着赵九弟和周边一众同事眼中那疑惑与审慎的眼神,硃倬与杨椿的内心不由得也是暗暗叫起了苦来:

    唉,都怪自己前几天没按耐住心中的贪念,收下了那几箱古董字画,以致今天竟然要冒此风险去捞这窝囊废,此事稍有不慎,恐有晚节不保、甚至是遗臭万年的风险啊!

    唉,王权你这废物这回坑死老子罗……话说,你逃就逃,但你逃之前至少也得先朝敌人扔几个臭鸡蛋啊!你这一个屁都未放就远循千里的,叫我怎么去帮你……唉,谁叫老夫贪心,一着不慎竟上了他的贼船,罢了,这回只能死扛了,但愿这家伙在接下来的战事中能将功赎罪吧,至少也要来个眼神防守、意念攻击再逃吧。否则,只怕……

    想到这里,为首的硃倬只好硬着头皮向赵九弟言道:“王权曾对人说,目前的战事失利,不过是他先假装退兵诱敌深入,以身伺敌,然后再令步军司左军统制邵宏渊出其右,池州都统制李显忠出其左,然后左右夹攻来军的计谋罢了。”

    “臣亦曾听人说过王权此计,不曾想……金主完颜亮竟然亲率二十五万大军亲临淮西,以致王权妙计难施,所以才先暂时撤退避其锋芒……”参知政事杨椿也是赶紧上前帮王权扯起了遮羞布。

    听俩人竟然大有将黑的说着白的趋势,殿中的君臣顿时下意识反起了白眼。

    “一派胡言,硃大人、杨大人此翻言论,下官实在不敢苟同!根据前方刘锜、李显忠、戚方传回的情报看来,王权分明就是贪生怕死、畏战逃跑,才致前线战事崩杯至此!”然而,就在杨椿话音未落之时,众臣队列中竟然有人冒着得罪他俩的风险,出列反驳起他的话语来。

    闻言大吃了一惊的杨椿和硃倬连忙回首察看起来,待看到出列的原来只是小小的中书舍人虞允文,他们不由得暗暗松了一口气:“哼~!虞大人又未曾亲上前线,你又怎么知道前线是如刘锜他们所说的那样,还是如王权自辨的那样?”

    “事实如此,又岂容他王权狡辩?硃大人、杨大人又何必昧着良心替这等贪生怕死之徒混这趟浑水?总之,下官认为还是对王权早作处置为妙,以免前线局面愈发崩坏!”

    “呵,我们昧着良心?就你虞大人忠心国事、大公无私?既然如此,那你何不亲上前线?说不定你虞大人真能来个力挽狂澜、大杀四方呢!”见自己那见不得人的隐秘竟被捅了个正着,杨椿顿时急了。

    “哼,下官正有此意呢!”虞允文怒怼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时,突闻杨椿这让虞允文上前线的气话,前排的首宰陈康伯突然眼前一亮:咦?元老(杨椿字)这话未偿没有道理哎!此前,彬父(虞允文字)就曾数次精准地预言了金兵的进军策略,可惜当时未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不如……

    原来,早在五月份的军事研究会议上,针对金兵的出后路线与兵力分配,虞允文就曾指出不应将过多的兵力放在京湖战区,敌人恐会声东打西,将主力投向防守薄弱的淮西一线。

    后来,执政们又欲遣三衙之一的殿前马军司帅成闵将数万禁卫兵御襄江上流,允文言:“不必发兵如此之多,敌必不从上流而下。恐发禁卫则兵益少,朝廷内虚,异时无兵可为两淮之用。”执政以金主在汝州,恐其涉汉而南,(其余与会大臣)不听。”

    而且,除了谋略,虞允文亦习有一定的弓马武艺,且在此前出使金国时还曾以箭术赢得比赛呢!

    未等陈康伯再作多想,这时,队列中竟又有一人加入了保王权的阵列:“硃大人、杨大人这也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彬父你又何必过于咄咄逼人!而且,就算王权确实有罪,但当前正值大战之际,贸然杀掉前线统兵将领只怕会有损士气,反而让敌人得意,所以……”

    在侃侃而谈了一番后,出列的同知枢密院黄祖舜突然又转而向赵九弟进起了谏言:“陛下,微臣认为不可擅开杀戒,为今之计,还是暂时留用王权,以稳军心为好!”

    听得他以退为进、借口前线军心大局的打法,深知赵九弟尿性的虞允文、杜莘老、陆游等人顿时大吃了一惊:糟了,这回怕是又要无功而返了……

    果然,只见赵九弟沉吟了片刻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怀柔手段:“唉,罢了!那就暂时留用吧~!”

    “陛下……”听得此言,虞允文等人连忙就要再度劝阻。

    “行啦,此事就到此为止,我们还是议一议接下来怎么应对金人的进犯吧!”然而,心中早有定论的赵九弟抬手就打断了几人的进一步进谏。

    毕竟,全盘大局的稳定,又或者是大局崩坏后,会不会影向他浮海逃命才是赵九弟最关心的。

    至于谁最怕死、谁窝囊的,这有什么关系?只要事情还有得挽回,那就一切好谈,而且这也是一门本事好不好!君不见,我赵九弟这样的怕死窝囊废照样将这龙椅坐得稳稳当当的!

    “是,陛下~!”见赵九弟已一意孤行地乾坤独断,几人只能无奈地闭上了嘴。

    “呼~!”

    见事情终于尘埃落定,自知身有屎的朱倬、杨棒、黄祖舜等人也终于长舒了一口。

    然而,就在众人准备商议拒敌之策时,殿外却突然传来隐隐约约的高呼呐喊声:

    “请舔狗赴死~!”

    “请为岳元帅平反~!”

    “请陛下御驾亲征~!”

    …………

    咦?外间这是怎么回事?

    就在殿中众人一脸疑惑之时,只见殿外一内待(太监)已是神情慌张地小跑着来到赵九弟身旁汇报起外间情况:“陛下,外间……正丽门外程宏图、宋芑、倪朴等太学生正领着大批士子、百姓在伏阙请愿,人数……少说也有数万人!”

    “什么?伏阙请愿?数万人?!他们所为何事?”闻得此言,赵九弟和一众大臣们顿时大惊失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