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溺水桥 » 子片·水面,是生死分割线

子片·水面,是生死分割线

    冬极,时也。

    黎域,地也。

    声风,人也。

    地球经过无数次洗牌,总有生物能活下来,甚至形成新的生物。陆上的生物为“陆生”,水中的生物为“水生”。

    万物,有静物,有动物。

    万物,总有不知物。

    此时,地球被一水域分出四块陆地,黎域、烛域、浮乘域以及断崖山。与四域陆地相连的水域,类非海非江非河非溪,其类为浠潕。

    黎域总面积约47.2万平方千米,烛域总面积约106.4万平方千米,浮乘域总面积约15.1万平方千米,断崖山总面积约1409平方千米。

    黎域与断崖山近,隔浠潕水可见,但望不见烛域与浮乘域,所以黎域众生不知烛域与浮乘域的存在,以为地球除了黎域与断崖山外,皆是浠潕水。

    若立烛域或浮乘域,皆只能望见茫茫浠潕水,望不见其它三陆,所以,烛域以为地球只有烛域与浠潕水,浮乘域也以为地球只有浮乘域与浠潕水。

    此时,地球只有两种水域,浠潕与湖。

    浠潕,数一,在四陆之外。浠潕,万物遇水沉,就是说万物无法漂浮在浠潕上,也无法在浠潕水内游翔,入水不会消失,只会沉落浠潕底,最终因无法在此中生存而死亡。浠潕外生物入浠潕水必亡,浠潕内水生出浠潕水必亡,浠潕水面,就是生死分割线。

    湖,众多,在四陆之内,其水可饮可用,是万物生存之水。虽是生存之水,但若有投湖自尽心向死者,湖水水面也是生死分割线。

    此时的地球,陆生只能在陆地生存,水生只能在水中生存,但有一种生物,可在水陆空自由存在,它就是白鹤。白鹤,通体洁白无二色,饮食冰雪与湖水为生。白鹤,是陆生、空生、水生,此处的水生不单指陆内水生,同时也是浠潕水生。作为地球上唯一拥有飞行能力的生物,白鹤能看到地球的完整样貌。

    起初,黎域的陆地上只有白鹤。

    黎域中心有湖名心湖,每当月圆大雪,心湖就会结冰,冰融后,湖面会飘起诸多只壳。一日晨曦中,一只白鹤打开只壳,发现了生命,于是更多只壳被打开,从此,黎域陆地有了万物。

    若只壳成粉末,可撒入湖中,待一次大雪结冰又雪融后,湖底就会发芽,最终长成一棵树,此树会结满只壳,故名只壳树。

    当心湖有了只壳树,冰融后的湖面便不再飘起只壳。

    黎域的湖皆可生只壳树,但每个湖始终只生一棵。当湖中有了只壳树,此后无论再洒下多少次只壳粉末,再无法生新的只壳树。

    黎域没有四季,只有雪天、雾天与清天。雪天最常见,特别是夜晚。雾天犹如在眼前垂下薄纱,朦胧美感。清天,无雪与雾,一切清晰在目。

    上弦月至下弦月为雪天,月亮越圆,雪下的越大,每当月圆夜,天必降大雪。

    下弦月至残月之间为雾天。

    残月至上弦月之间为清天。

    在地球诸多世代中,有人类这物种的世代并不多,冬极世代,出现了久违的人类。此前每个有人类的世代,人类都只是寻常低级物种,类似于家禽,养肥了坐等被宰杀烹食。

    冬极世代之前是观幽世代,陆地称王的物种是象樟,观幽世代没有人类,观幽世代之前是械世代,械世代之前是居壁世代,居壁世代有人类。居壁世代称王的物种是卷藤,身长不足人类一半。卷藤的可食的食物中有一个物种是陆地爬行的讷缝虫,讷缝虫同时也是树居物种荻的食物,而荻是人类的食物。荻的存在就像苍蝇,繁衍之盛,杀之不尽,所以,人类在此世代存在的价值是吃掉荻,如此卷藤就可享用更多讷缝虫。

    终于,冬极世代,在一次又一次易王换尊之后,人类这物种称王。冬极世代的第一个称王的物种是界图蜥,干掉界图蜥后称王的物种是巨昆伏,干掉巨昆伏称王的物种是苍蚁......太多太多,人类并不知它们的存在,因为含有人类的只壳出现的比较晚。于人类之前称王的是驳刺轱兽,诸多饱受驳刺轱兽欺凌的物种与人类一起干掉了驳刺轱兽,存世的驳刺轱只剩驳轱,再无利刺,人类便再无惧怕的物种。

    以地球观,人类最初的存在是因眦网世代啼蝶这物种进化而成,啼蝶未想到有一日自己可以称王,而人类,当然也不知原身啼碟的存在。

    黎域的文字是鱼骨字,每个字都形似鱼骨。

    黎域,之所以名为黎域,是因为人类在地下挖出许多石罐,上面皆写有“黎”(指的是含义,并不是说石灌上面写的就是现代汉语黎字,此处黎是将石灌上文字翻译成现代文字是黎)字,这些石罐是观幽世代的象樟所造的器物。后来人们又挖出各种器物以及石碑,并在山洞中发现不少刻画与文字,有些来自观幽世代,有些来自更久远的世代。人们将画面对应的文字视为行为的解读,比如,一个人在为另一个人编头发,那么下面的文字就叫做“编发”(同黎,是翻译)。

    黎域的钱币是冰潾,冰常见,但不融化的冰难得,所以不融化的冰相当于那个时代的金子,因像鱼鳞,故名冰潾。

    无计时光......人类从创造变成制造。

    无计时光......人类从一明(日)一餐变成一明(日)两餐。

    无计时光......人类开始享受,创造与制造并盛。

    无计时光......人类开始有审美,开始懂得选择。

    无计时光......人类开始有思想,世事开始有是非对错。

    思想的萌芽由审美灌溉,是非对错因选择而立,世间因黑白而多彩。

    冬极盛世,万物和谐。

    这是人类地位最高的世代,人类也从这个世代开始发生变化,创造了人类这物种的新历史,人与人从此开始有了区别。

    此前,人类的身形大同小异,冬极有人类之初也是如此,而今,人出现了高矮之分,有的高三米,此称高人,有的很矮,只有一米,此称矮人。这一变化非自然进化,而是人为造成。之所以人类能够自行改变,是因为人类有了主导权,可以做很多以前无法做甚至想不到的事。

    本来人类都是三米,这一传承万代的高度因一种水果而改变。

    有一名叫“晚归”的果树,它所结的“晚归果”是人类最爱的食物,可此树皆不足一米,人类若想摘果得弯腰或跪地才方便。此外,人类可食用的其它食物也大多处于一米以内,所以人类经常要弯腰或跪地,而这样会令身体不舒服。

    人,天生三米,但并非生来直接三米,需要一点点长成。每个寻常人一生只有一次将头发放入只壳的机会,拥有“造物光环”的人可增一次,拥有“人格光环”的人也可增一次。月圆大雪夜,三米的人将头发放进只壳后,待百次月圆即可开启,头发所成生命,叫做“发生”。只壳皆在月圆大雪夜开启,所启生命每经二百七十次月圆即可长成三米,也就是经九十次月圆后高一米,经一百八十次月圆后高两米,经二百七十次月圆则定终身高三米。身高满三米后,经千次月圆大雪夜,就可将自己的头发放进只壳。

    因身高有固定的生长期,人类遂将九十次月圆计为一米,如此,计时单位便成三层。

    一明,一次日月交替轮回为一明,也就是太阳出来经月亮再到太阳出来之间的时间。

    一雪,也叫一圆,即一次月圆大雪到下次月圆大雪之间的时间。

    一米,指九十次月圆,也就是九十雪。

    一名叫后膝的人因看到一米稚童畊摘果,突生一个想法:如果将人的高度固定在一米,那么几乎可以轻易摘得所有食物。

    可是,谁愿意改变身高呢?即便愿意,怎样做才能改变呢?

    后膝,寿终正寝前一雪造出了“一米π”(其形,似圆周率符号),采用巫树的木芯为造材,巫树木芯可弯但无法伸展。一米π上方横木有一圆洞,夹在人的颈部,如此横木便卧双肩。之后,双腿进双竖木,脚踏竖木底,竖木可活动,人可自由行走,且能够完成坐、蹲、跪、蜷缩等正常动作。就这样,将一米的人固定在一米的π中,历时二百雪后,人便不再生长,永远保持一米。身高虽一米,但人的双臂却可达一米五。

    一开始,只是少数人愿意改变身高成矮人,为了让更多人成为矮人,一些人开始制定计划,就是让一米成为审美标准以及造出解决矮带来的不便的器具。就这样,人当以矮为美成共识,紧接着枝襟造了梯。一些人心想,即便自己成了一米,可以借助梯子够得高处物,于是,又有一部分人成了矮人。那些人愿意成为矮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听信于高人的游说。高人承诺,矮人只负责摘取食物,其它的一切事由高人去做。本来人都是各自居住各自生活,如今,每个高人都与一个矮人一起生活,矮人的任务就是围着食物转,而高人,可以做的事仍然很多。

    毕竟高人比矮人多,有些高人没有矮人家人,又不想自己摘果,便生出偷盗的想法。久而久之,矮人渐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成了宅家守食人,它们的丰富人生,从此变得单调。再后来,一些高人的只壳开启后,在生命长成一米时,便给它使用一米π,如此,自己便有了矮人。

    后来,高人的只壳打开会长成高人,矮人的只壳打开会长成矮人,所以矮人越来越多,高人成了少数。大部分矮人又开始了独自生活的状态,高人因自身优势,若随手拿矮人的食物,矮人无法奈何高人,只能拱手相让,自认倒霉。

    高人返梭不想成为矮人,但又想舒服地摘果,终于,历时五米二雪,它造出了摘果的器具“垂剪”。高人不再依赖矮人,而矮人早已习惯依赖高人。高人一步可跨矮人三步,一些矮人因臂长而开始手脚并用行走,弯身与跪同时发生,身体更不舒服,且极累,即便如此,也只是相当于高人半步。单是行走已经如此,更何况做其它事,以前很多轻而易举的事,如今无能为力。

    若将高人的头发与矮人的头发一起放进只壳,会长成一米五的人,称为平人。就这样,高人的头发成了最重要的资源,高人为了掌握更多利处,一般不会将头发给矮人。

    无计时光,矮人渐渐认命,接受身高的局限,不再希求其它,开始投入生活、享受生活。矮人若想获得食物以外的资源,可从高人处换得,高人也就成了财富与权力的拥有者。

    当饱腹不再是最高需求,当世界平静温和无波折,当周身堆满丰富外物,人开始沉迷享受,人的所有器官便想要冲破现有能力的屏障,去突破局限,去追寻更高的舒适度与乐趣。

    黎域,有着千奇百怪的各色树木,皆生长迅速。人类用树木造了各种安身建筑以及器物,树的果叶几乎皆可食用。单是云纱树就有多种用处,云纱做成衣衫,质轻且可御寒。云纱还可用于书字、作画等,黎域的云纱果为半尺圆形薄片,所以这一时期的云纱籍册皆为圆形。

    总之,树木足以满足万物的生存需求。

    此时黎域,有两类人备受尊崇,一类是造物者,一类是思想者。

    造物者中的佼佼者被尊称为“极月”,极月则可为师。

    思想者中的德高望重者被尊称为“望月”,望月则可为师。

    月是对高能人类的尊称,因人在称王之前曾奉月亮为神明,随着时光流逝,人渐渐明白世间无神,便将月视为寻常。月虽是寻常,但它所代表的事物意象并非寻常,而是指华点、光点。

    人类双足生来为行走,直到代步行具“行木”造出,一些人的双足开始享受“废物”时光。行木非自动,需要借助外力才可动,如此便有了一些“醒木人”,它们靠带动行木行走为生。而今,诸多造物者都在努力造“自动行木”。

    人类身上长满毛,本不惧风寒,直到云纱衣的出现,人身渐貌变。既然云纱既好看又可御寒,通体厚重的毛便不需要。曾经,人类希望自己身上的毛密长,如今争相追求冰质光滑。自此,人类基本只留头上毛,称为发,留头发有一个原因,就是要放进只壳,以启新生命。时间一长,只壳新生人类身体渐渐无毛,只有头上有头发。

    云纱果在树顶,梯无法稳立,矮人无法借梯摘得,长剪太长且重,矮人拿不稳,太多局限矮人的因素,使得矮人只能从高人处得到云纱果。

    人类好奇,浠潕无边无际,万物遇水沉,而黎域与断崖山却可立存,莫非水下有物托举?或者地下深处有其它物质将这两地与浠潕水分离?又或者黎域与断崖山相连一体,且极其庞大,庞大到足以不被浠潕水覆没......太多猜测,太多人想一探究竟,于是开始挖地。人类担心挖地太阔将大地挖裂,便只挖可容三人身的一小块,越挖越深,直到见水方停。

    因此机缘,黎域有了井,人类不再只靠湖水生活,各家各户皆至少有一井。

    黎域的井有两种形状,方井与圆井。

    此时,黎域的建筑大致分为三种:

    木舍,又称欂栌舍,结构复杂,工艺精妙,棱角分明,大多规整,不同形状有不同名字。

    土舍,又称葎舍,以葎草为筋,黏充白土筑成,形状各异,大多弧圆。

    玉舍,为砳谷玉山之石造成。黎域烛地有群山名砳谷,半环深湖半环荆棘木,山为白玉质,切取可再生。

    木质、土质建筑以及器物衣物等,都需涂一层溴汁。溴汁是溴树结的红色椭圆形果子的汁液,无色无味。将溴果红色外壳打开,便可取汁液涂在建筑上,可防风,可驱寒,可防火。物品上涂溴汁,破镜可重圆,衣衫不破不染,杯盘不碎......若想去除已涂溴汁,唯有将溴树的树根与水同煮,所得液体涂之,方可将溴汁融散。

    虽然溴汁可阻燃灭火,但溴树极易燃烧,且溴果的外壳遇火会愈加坚硬。外壳不开,汁液就无法灭火,所以溴森方圆百里禁火。好在溴树生长于至寒之境,不会自燃,只需注意防范避免人为致燃即可。

    每座溴森都住着很多白羊,白羊的毛每经二十雪会脱落,脱落后会成为溴树生长的重要养分。

    黎域的牢狱有两种,今曰狱与墟下狱。

    今曰狱,位于烛地涤帧,关押一些犯了小错,对任何生命未造成伤害的人。无刑,短时间关押,期间做苦力劳其身,足时会放出。

    墟下狱,位于川地罘跴帧,是黎域的重刑之狱,只关押重犯,多是人格品德与能力皆极其低下的骗子或窃贼,这些人要么受刑而死,要么立刻处死。当然,破坏生态环境或者伤害“同生”之人,必定会入此狱。

    墟下狱自建成后的第二年,才关进一个犯人,此人是高人,名叫炉围,岁仅八十雪。炉围误燃溴森致整片森林燃为灰烬,森内白羊尽亡,溴果则坚硬无比,无物可破,再难为人所用。无论是何因由,无论年岁长幼,此行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炉围被关至墟下狱,其家人荷贡与行庐则需重植溴森,以弥补教导之过。

    这是第二个被烧的溴森,也是最后一个。第一个点燃溴森的人是位岁十九米的矮人,当初还没有墟下狱,它被即刻处死。自那以后,人们皆格外小心,同时教导孩子溴森禁火,对待溴森就像对待“同生”一样,不可伤害。

    人们以为从小言传身教,就不会出差错,可终究百密一疏,太快乐的目光,无法触及到危险的前方。小孩子心志未成熟,过度自由难免犯错,任何时候都不存在严丝合缝的教引。

    炉围虽仅八十雪,但在原则面前,稚童与成人无异,所有人犯了错都接受同样的惩罚。

    无计时光......

    造物者沉乐于造物,但因所出学塾不同渐以学塾之名分了阵营。最富盛名的造物学塾有三个,分别是临雪学塾、临木学塾、临湖学塾。每个学塾都有代表物作,代步行具始创于临雪学塾,造物师为高人闻人;唤井之术始创于临木学塾,造物师为高人梃,唤井也称凿井、造井或窃水;云纱衣始创于临湖学塾,造物师为高人破修。

    造物者的造物光环何来?当由自身能力决定。

    思想者专于启智解惑、和心平绪、牵思扼反,它们的存在是黎域安定平和无动乱之根本。

    思想者就像一棵思想树上结的不同果子,丰富茂盛且各有千秋。如今,百家争鸣时期已过,树上只剩一种果子,这个思想师者就是高人秋,其它思想者皆是它的学生,皆从它意,从它思。思想师被尊称为望月,而秋独有一尊称——秋浮子,即望月之师,思想之祖。

    秋浮子创“桩鸳学塾”,是思想学塾,不教造物。

    权财之上是思想,思想者的地位极高,高于造物者,高于一切。

    黎域的人对金钱与权力较为淡泊,对名望与荣誉极为重视,好的名声就是“人格光环”,人们极力追寻这至高荣耀。有些人做某些事,不为财利,不为执权,只为扬名。它们不屑于富甲一方或手握重权,它们只想成为拥有人格光环的“神”,并将此定义为人上人。没有哪个世代的人类如冬极黎域的人类这般,无论贫富皆视人格光环为毕生追求。

    人类的人格光环何来?皆由思想师祖秋浮子定。

    拥有造物光环的造物者,其人格光环何来?当然也是秋浮子定。造利人之物获得造物光环,目的是为了离人格光环更进一步。

    无论造物者还是思想者,若想封师从教,也皆由秋浮子定,造物者必须先成为秋浮子的学生,思想者必须先师从秋浮子一脉,要么是秋浮子的学生,要么是秋浮子徒子徒孙的学生。当然,造物者若不想为师,只想造物,便只需在造物学塾学习,不用入思想学塾,也就不用成为秋浮子的学生。

    后来,有了一些非秋浮子脉下的造物师与思想师,所以非正统。总之,秋浮子所封的极月与望月,才是正统的思想师与造物师。

    思想者的存在恰似水面,被它肯定则光芒万丈,被它否定沦至暗无底,被肯定者觉得此生无憾,被否定着觉得生无意义。

    又逢月圆,漫天飘着大雪,一个平人婴儿来到世间。它睁着眼睛,瞳孔似冰般晶莹,眼海渐如冰融蓄满泪,泪珠不落,滚烫且浑浊。

    此婴,名叫稚翁,在它出生前,彧夫子便为它取好这名字,此名寄寓:即便年迈成老翁,依然不失稚童心境。

    彧夫子是平人声风与矮人臼鸿的蒙师,稚翁生自于声风与臼鸿二人的头发。

    声风看到稚翁的浊泪,放下心来,排尽浊泪便可成活。

    此时,声风岁四米七雪。

    -----------------

    -----------------

    【角融声风·片】

    声风岁六十雪前,名为角融,家住黎域川地,生身物是高人根良的眉毛与矮人勿慕的头发。根良与勿慕皆是造物者,因被追杀,在逃亡中丧生,角融从此成了无亲无故之人,改名声风。

    声风沦为乞丐,这时的乞丐大致分为四种:商乞、艺乞、残乞、弱乞。它们的共同点除都是矮人外,皆没有粮田与家园或没有经济来源,漂泊流浪,四处为家。

    商乞指非无偿接受施舍,它们会在地上摆放各种小物件,每位施舍者可选择一个带走。关于小物件,大多廉价,而且很多商乞都会自制。

    艺乞为身怀才艺的乞丐,它们会以表演赢得施舍。根良与勿慕擅长制作乐器且精通各种乐器,好在声风跟随它们学了不少本领。雀地世道并不太平,很多人都面临生计之苦,声风做艺乞得来的财物,也只能勉强度日。

    残乞,顾名思义就是身有残疾,只能靠乞讨来生存。

    弱乞,就是纯粹靠“卖惨”来乞讨的人,它们往往故作愁苦,看上去显得虚弱、病态。这些人好吃懒做,追求不劳而获,有时甚至行偷盗之事。偷摸拐骗坑,被它们运用得炉火纯青。

    商乞与艺乞尚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残乞无奈一生行乞,弱乞乐意且甘愿行乞至死。

    每个行业都有暗面,乞丐的世界中也是。

    声风做艺乞四十九雪后,一日傍晚,在回山洞居处的路上,被凤因、孵纺、灰屈、逅暂、佩辛这五名矮人弱乞围住。弱乞想要抢声风卖艺得来的冰潾粮果,声风为了守住这些生活之本,与五名弱乞打了起来。声风虽然是个孩子,但力气出奇的大,可面对五个大人,显然还不是对手。声风找到机会脱离围攻,拼命地逃跑,直到来到一座桥上,因弱乞早就熟知地形,兵分三路。声风被堵在桥上,它紧紧抱着怀中的云纱袋,但还是被弱乞成功抢走,争执中声风被推下了桥,落入湖中。

    湖水很深,冰冷的水将声风包围,它面色苍白,努力向湖岸游去。可由于此前长时间剧烈奔跑,消耗了很多体力,湖中的它很快便耗尽力气。声风感到头晕,心跳加速,湖面漂浮的冰块将手臂划伤,昏昏沉沉中,它看到一个人影,而后失去知觉。

    声风醒来时,看到了身高一米五的平人彧。

    声风:“我,还活着吗?”

    彧:“你还活着。”

    声风:“是你救了我。”

    彧:“对,我路过石舍桥,看到你在童心湖中。”

    声风:“多谢恩人。”

    彧:“只要能醒来,便无碍。”

    彧见声风虚弱,便摘下两个梨子煮了梨汁给它喝,一碗梨汁下肚,瞬时精神许多。

    一番交谈后,彧得知声风岁一米十九雪,为孤儿,行乞为生。

    彧的遭遇同声风很像,生身者皆是被追杀而亡,彧决定收留声风。算上声风,彧共收留了四个孤儿,按先后顺序分别是:白钉、重楼、执谷、声风。

    白钉与声风是平人,重楼与执谷是矮人。

    -----------------

    (此片中片结束,下面连接之前的正文。)

    -----------------

    收留声风时,彧岁五米三十五雪。

    在彧岁四米时,一些小的自设造物学塾陆续出现。彧自黎域瓦地“泌沦学塾”跟随高人革夫子学成后,回到雀地开设“扇仝学塾”,成为造物师,彧算是年龄最小的造物师,像是璀璨宇宙中突然出现的一颗星球。

    彧,非出自秋浮子之门,所以它这个非正统造物师不能称极月,但可称夫子。

    从此,彧成了彧夫子。

    稚翁出生时,彧夫子岁八米四十三雪。

    常人岁十七米方生白发,而彧夫子如此年轻,头发却已花白。彧夫子一直孑然一身无家人,只有学生,除了授学,基本在北院书室待着。

    学生们不明白,想与彧夫子成为家人的高、中、矮人如此之多,为何它无一动心,皆熟视无睹,像一个“禁欲者”,凡事亲力亲为,不借它力,不收它赠。

    雀地只有袖迭与凌洽两个高人,三十六个平人,其余全是矮人。除雀地外,黎域其它几地皆算是盛世盛时。

    彧夫子一开始只教造物,后渐授思想,此思想非秋浮子一脉,是彧自悟自形思想。

    虽然很多人未能成为秋浮子的学生或脉生,但因秋浮子的思想影响广泛,所以基本人人对此有所了解。彧夫子的思想虽与秋浮子有同处,但更多的是不同,比如,秋浮子教人无私奉献,彧夫子教人分辨行事。彧夫子之所以不再唯秋浮子思想为做人标准,是因一事而起。

    高人乙休发生高人驹开,乙休与高人饮发生高人骨河,四人为一家人。一日,驹开、骨河与高人窿三人皆落苯肃湖,生死之际,乙休因无私奉献这根深蒂固的思想,为了显得无私而行自私之事,它救了窿,驹开与骨河死亡。乙休被秋浮子授予无私这“人格光环”,众人皆称它是无私伟大的英雄,乙休欣喜。有了人格光环,便拥有再一次开启只壳的权利,这次,乙休只放了自己的头发,并起好了名字:休乙。

    在众人为英雄乙休欢呼祝贺时,彧夫子有了不同看法,它感到悲愤。驹开、骨河与窿距离乙休距离相同,乙休没有救朝夕相处的家人,反而救了陌生的窿,而且救窿的原因是那样做会显得无私。彧夫子认为为了所谓的无私,而自私行事,称不上伟大。

    从那以后,彧夫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它开始不再完全认可秋浮子。

    不久后,彧夫子又见一事。

    矮人舍天发生矮人傩,平人甘替与舍天发生平人涂镰,四人为一家人。甘替牢记奉献二字,摘了果子,只留给家人一人一个,其余的尽送它人,家人受饥馋之苦时,被甘替施舍的人早已习惯不劳而获,以致从可自力更生变成贪婪懒惰的废物,它们就日日等着甘替来送吃食。

    如今,树木资源丰富,足够人人建造丰富建筑,甘替一家却依旧住在狭窄的山洞里。甘替将得来的木头送给所需之人,或换成其它物品送给所需之人。

    太多太多此类事,皆因二字“奉献”起。与被甘替“帮助”的人相比,甘替一家反而更可怜,生活更艰难。

    甘替因无私奉献得来“人格光环”,为了保持光环,甘替更加不为自己与家人着想,它决定“帮助”更多的人,它的家人因它而继续生活在困苦之中。

    甘替的行为养肥了很多人,也令很多人沉沦,它们自甘堕落,对于施舍来者不拒。

    甘替得到了“人格光环”,有了名望,被称赞被敬仰,但彧夫子从它身上看不到光,甚至深感可悲。彧夫子觉得甘替不值得被歌颂,如果它先将自己的家人照顾好再去做“公益”,那无可挑剔。

    令彧夫子更加无奈的是,甘替的家人虽活得辛苦,但并不敢与甘替分开,因为甘替有人格光环,若它们离甘替而去会被众人的锋利目光杀死以及被恶语唾沫淹没。

    冬极黎域,人们不怕死,怕的是声名狼藉。

    太多事情令彧夫子冷静思考,它开始想,所谓的名,其本质到底是什么?人格光环到底该属于怎样的人?更或者,人格光环所裹挟的思想本就是一种祸患......

    ......

    人类不停地进步,在荒芜土地上建造出了房子,在湖上建造了桥梁......

    闻人家族善造车,从代步木车到自动木车,再到永动木车,实属造物名门,闻人家族还开有车铺,可以说富甲天下。此外,凡是车类物造几乎皆师从闻人一脉。

    临木学塾的造物者勾允造出可飘在湖面的舟,但也只限于行于湖面,万千造物者依旧造不出可行于浠潕的器具。

    地面与湖,皆可畅行,无数造物者虽造不出行于浠潕的工具,但依旧没有放弃,它们为此想尽了办法。断崖山就在咫尺,人类望它望了万代人,至今却未能抵达。

    断崖山,虽咫尺,却远方。抵达断崖山,成了无数人的梦。

    一日,思想者平人卧拗看到一群小孩在捡白鹤的羽毛,顿时有了灵感。既然浠潕水不可浮物,想要过浠潕也并非水面一条路,若能如白鹤一样飞在天上,也可抵达断崖山。

    卧拗提出这个想法后,很多学塾都开始研造飞行工具,并设造飞行具的门类,统称为“造鹤枢”。若成功,便可享有至高荣耀,“造物光环”必然可得。

    闻人家族也开始将目光锁定天空。

    就目前而言,云纱因可飘飞成为各造鹤枢造飞行器的最佳材料。云纱虽可飘飞,可是一旦负载着人或物,就基本难以飞起。云纱飞行器的构造,在各造鹤枢中不停地改变着,过了很久很久,依旧无法实现载人飞翔。

    扇仝学塾虽未设造鹤枢,但声风因对飞行器感兴趣,所以时常自己琢磨,只当兴趣,不为荣耀。

    大家都在不停地改变飞行具的构造,而声风另辟蹊径,开始尝试改变自己。它打算让自己变轻,也许这样就可以迈出飞行的第一步。

    漫长的时光中,人类为造飞行器想尽各种办法......

    白鹤,是黎域唯一的飞行物种。不少人将鹤的飞翔能力视作超能力,其实,世人以为的的超能力,只是白鹤的本能而已。

    此间的地球,安然无恙,人类将共同生活在黎域的生物称为“同生”。

    人类与同生和谐相处,皆独立存在,人在人的居处,同生在各自的居处,互不相犯,互不相食。虽然界限分明,但人类可以踏进同生的领土,比如采摘果实,只是如果出现伤害同生的情况,便永生再不可踏进。同样,同生也可以踏进人类的领土,若伤害人类,便永生不可踏入人类领土。

    所有人类家中皆不会圈养同生,人类以植物为食,而可食、不可食以及不可同食者,皆有书记录,此书乃人类用漫长时光以及无数人的性命换得。即便人人熟记,也不乏好奇心作祟者,但凡乱食,皆命丧。

    冬极,是人类与万物唯一和平相处的世代。若人路遇其它动物物种尸身,会友礼葬之,同样,若人类在湖中遇巨鲸,亦不会被吞入腹中,若在森林遇猛兽,亦不会丧命。

    每个时代都会有猎奇之人,虽律法清白,明文规定人与同生和平相处条律,但依然有人抱有侥幸之心偷猎同生,暗养玩之或食其味。

    黎域,墟地。

    廊河、piu、扁似、纵四人捕猎墾鸻,并断其八足之三关入笼车,墾鸻体型庞大,笼车行动缓慢,不料途中遭墾鸻族群围剿。

    墾鸻族群将四猎人带至墟地断事处静尘园,园主高人发拙明确因由后,将四罪人关押至墟下狱受火刺之刑。而墾鸻所居森林,人类从此再不可踏进,此森林内有丰富的灵齿,人类也就再无法采摘,实属一大憾事。

    piu与扁似是平人,纵是矮人,而廊河是楹人。

    楹人,身高在高人与平人之间。

    黎域第一个楹人步须于七十二米前出现,是高人是弄咳的发生。自此,每米至少会出现一个楹人,至多会出现四个楹人。楹人,有的是高人发生,有的是平人发生,有的是矮人发生,无人知其中缘由与规律。此前,高人发生高人、平人发生平人,矮人发生矮人,高人与平人发生高人,高人与矮人发生平人,平人与矮人发生平人,是定数,无计时光中皆是如此。可是突然,楹人出现,从那以后,每个只壳开启前,都成了未知数,人有了四种高度,且是一种随机出现的生命高度。按理说楹人发生应是楹人,可实际并不是,楹人发生时而高人、时而平人、时而矮人,目前只有一个楹人发生楹人,所以,只壳开启前,楹人发生也成了未知数。

    如今,黎域共有楹人一百零九人。在这有楹人的七十二米时间的前四十二米中,几乎每个楹人都犯下大大小小错。楹人极其聪明,智商在高人平人矮人之上,但它们又好像天生反骨,会不认同一些的沿袭下来的观点,比如“名望乃人生终极意义,人人当为此活着”,楹人对此不以为然,在楹人看来,人当随心而活。此外,楹人会不顺应秋浮子的大部分思想以及不认可高人的权威,甚至要求改变或废除一些制度。当然,楹人也有善恶,善者自然是黎域幸事,但恶者就令人惧怕,它们能快速造出复杂精巧的武器,手执武器可为所欲为,看上哪座建筑,就要得到,不在乎其它,因为它有武器。

    总之,不少楹人犯下罪祸,以致未犯下罪祸的楹人也被众人侧目以待,后来,人们称楹人为楹恶。人们共识:楹人即恶人,小心楹人。

    就这样,黎域出了关于楹人的专属制度,从此新生的楹人皆不可入学,它们也无需劳作。楹人每日只管吃喝玩乐,不学习、不劳作、不思考、不动脑,终生在家中享清福即可,如此平静安然过一生,对外无任何干扰。

    楹本高智,四不压制,活成寻常,皆善无恶,也皆无我。

    渐渐地,人们对楹人放下戒备。

    -----------------

    -----------------

    附录:鱼骨字

    (我造了套鱼骨字,打字打不出来,这也没法放图片,就简单说下吧)

    黎域共分七地,分别是:川地、烛地、泷淰地、故地、墟地、瓦地、雀地。

    各地又分数帧(帧相当于现代的城镇),比如雀地共五帧,分别是:天帧、雨帧、针帧、散帧、平帧。

    动物、植物、山、湖等的命名皆与数字相关。

    比如人类,则是:物种+地帧+时+身属+出壳数字。

    人类属动物,动物又分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以及白鹤四种。陆生动物与水生动物指非人动物。

    人类的物种则是人。

    地帧就是地与帧的合称,比如一个人家所在地帧为川地田帧,那么川地田帧就是它的地帧。

    时,指出壳的大通时间,比如一个人是二千四百一十七米十雪出壳,则二千四百一十七米十雪就是时。

    身属,指矮人、平人、高人、楹人。

    出壳数字,指出壳当雪的所处人数。比如烛地唤帧,一个高人在二千四百一十七米十雪出壳,此雪,在它出壳前,烛地唤帧已有五个高人出壳,则它的出壳数字就是六。当然,如果它是平人,在它出壳前,烛地唤帧已有十四个平人出壳,则它的出壳数字就是十五。

    植物的名,则是物种加数字,每个物种都有对应的数字。

    山或湖的名,则是地帧加山数字或湖数字,每座山、每个湖都有对应的数字。

    ......

    -----------------

    万物诗

    -----------------

    环境的诗,写给心境

    它热情似火

    久居冰川,依旧未能冷却

    它从来执着

    终将自己烧成死灰,而冰川没有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