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靖江王 » 第五百一十四章 归化

第五百一十四章 归化

    在山西大同府北边的蒙古高原上,归化城雄雄屹立。

    清归化城将军董鄂·鄂硕正在忙着准备粮草军械,一接到顺治帝的谕令,他便命人开始准备了。之所以这么积极,主要是他乃顺治宠妃董鄂妃的父亲,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自然要拼死守护女婿的江山。

    归化城位于宣大附近,实京师之屏障,别人,顺治帝信不过,还是用自己的岳父放心。他没用错人,这董鄂·鄂硕,满洲正白旗人,也是跟随太祖、太宗南征北战的老将,因功授内大臣、一等精奇尼哈番,来到归化城后,将土默特部和乌兰察布旗管理得服服帖帖。

    归化城附近,以前是蒙古土默特部的领地,现在是最听清廷话的蒙古地区。乌兰察布盟的五旗十分恭顺;土默特左右翼,更是由清廷直接设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等官管理,沦为“尺地一民不能私为我有”的内属旗。

    此事,说来话长。

    想当年,土默特部,在蒙古雄主达延汗时期,是赫赫有名的六大万户之一,地位仅次于察哈尔部。

    达延汗死后,其孙子阿勒坦汗(俺答汗)执掌土默特部。和爷爷一样,阿勒坦汗亦是雄主。在他的铁腕下,土默特部的领地东达宣化镇边外,西至乌拉山前后,甚至远至甘肃、青海地区,强盛一时。隆庆五年(1571年),大明封其为“顺义王”。他筑起了雄伟壮观的的归化城(呼和浩特),同时也留下了与三娘子的佳话。

    再雄的主,也有老病的一天。阿勒坦汗病死后,强盛一时的土默特部迅速分裂,成了一盘散沙。

    黄金家族的嫡系血脉林丹汗崛起,他欲统一蒙古,对不服管的蒙古各部亮起了马刀。驻牧于满桃一带的土默特部贵族鄂木布楚琥尔和土默特部的附庸兀良哈部贵族善巴,惧怕林丹汗吞并,投附了皇太极。皇太极将他们迁往辽东,编为土默特左右翼扎萨克,称为东土默特。

    留下的自然便是西土默特。

    后金天聪元年(1629年),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先后击败喀喇沁、土默特等部,占据归化城(呼和浩特),土默特博硕克图汗(阿勒坦汗四世孙)逃至鄂尔多斯去世,其子俄木布投奔后金。

    皇太极极有战略眼光,他认识到了土默特地区的战略地位。此地,北控漠北、漠西,统御蒙古,南可逐鹿中原、进攻明朝。另外土默特部在蒙古各部中的地位仅次于宗主部察哈尔,具有号令其它蒙古部落的威势。因此,必须将此地牢牢掌控在大清手里。

    天聪六年(1632年),他率领大军西征林丹汗,占领了归化城,控制了土默特部的所有领地。打下来便舍不得走,令岳托常驻于归化城。

    狼看上了羊,自然要将羊吃得连骨头都不剩。善于整人,是古今雄主的共同特点,皇太极整土默特人有一套。

    首先,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黄金家族的子孙、土默特博硕克图汗之子俄木布谋反,废除王爵,贬为庶人,赐四戍牧养老。可怜俄木布,本来把皇太极当成对抗林丹汗的救星,不料却被鸠占了雀巢。

    其次,驻军。在归化城常驻军队,设归化城将军统辖。哪个敢不听大金的话,须小心大金的兵威。

    再次,以土默特人制土默特人,以平民制贵族。他先将西土默特划分为左右翼两个内属旗,设官员直接管理。然后又任命俄木布的两个部下古禄格、杭高为左、右翼都统。古禄格、杭高都是平民出身的将领,并非贵族。皇太极故意将黄金家族和其他大贵族,仍给予台吉封号,编归二人旗下管辖。贵族们自然不服气,二人想巩固权势,也只能依靠后金。

    再次,掺沙子。为了削弱强大的土默特部,皇太极将一些小部落,迁入土默特地区,赐给他们原属土默特人的丰美水草地。顺治五年(1648年),在土默特西境、西北境安设乌拉特三公旗;顺治六年(1649年)、顺治十年(1653年),又在土默特北部分别安插四子王旗、喀尔喀右翼旗(达尔罕贝勒旗)。

    又成立乌兰察布盟。管理四子王部落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喀尔喀右翼旗,以喀尔喀右翼旗的达尔罕亲王、成吉思汗十六世孙孛儿只斤·本塔尔为盟长。历史上,几年后,清廷还将茂明安部落也迁入了这一地区,这个时空,由于朱亨嘉的崛起,这一迁移被打断了。

    几番一搞,土默特地区,成了最忠于清廷的蒙古地区。满清不仅直接管辖着西土默特左右翼二旗,还以兵威慑服了乌拉特部落、四子王部落、达尔罕部落。

    归化城将军董鄂·鄂硕手中有三千满蒙八旗,直接管辖的西土默特左右翼二旗,有牧民十五六万,乌兰察布盟五旗,亦有牧民十五六万。

    土默特人好办,在他的直接掌控下,直接下令十丁抽一,强征了七千战士,加上自己的本部,凑了一万骑兵。乌兰察布盟的五个旗麻烦些,得跟他们的旗主商量。

    ⋯⋯

    鄂硕派人请乌拉特三旗、四子王旗、咯尔咯右翼旗的旗主们来归化城议事。

    乌兰察布盟盟长、咯尔咯右翼旗的旗主本塔尔和四子王旗的旗主鄂木布并肩来到了归化城。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本塔尔连连感叹:“好一座塞外雄城!看到这座城,便想起了阿勒坦汗当年的英姿啊!”

    的确,当年这土默特部的阿勒坦汗,何等威风。他本名孛儿只斤·格根,阿勒坦汗,意为黄金家族的可汗。与一般逐水草而居,四处迁移的蒙古人不同,这位大汗看到了建城池的好处,看中了敕勒川丰州滩。这地方好,北枕巍峨起伏的阴山,有丰美的草原;南临波涛滚滚的黄河,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东接连绵起伏的蛮汗山;西连河套,为西进甘宁之门户。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便在此建归化城。

    “是啊!阿勒坦汗真不愧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这座城建的真是大气”,鄂木布也不禁感叹。

    成吉思汗子孙众多,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后,所封六大万户,有五个皆出身于黄金家族。这乌兰察布盟的五旗旗主,全是一个姓:孛儿只斤。区别就在于咯尔咯部落、乌拉特部落的首领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而四子王部落的首领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萨尔的子孙而已。

    本塔尔和鄂木布关系好,主要是因为达尔罕部落和四子王部落,均属于咯尔咯万户。达尔罕部落称咯尔咯右翼,四子王部落称阿禄咯尔咯。

    两人进入了归化城将军府,董鄂·鄂硕和其他将领已经等候多时了。

    大家按规矩入座,商议军机。是的,按规矩,满人入关后,再也不像以前的渔猎时代,而是讲起了规矩,座次严格按爵位高低排列。

    坐于主座的,自然是鄂硕,他代表着顺治帝。

    次座是留给本塔尔的。他乃乌兰察布盟盟长、和硕达尔罕亲王。达尔罕部落虽然只是喀尔喀万户后裔土谢图汗部的一个千户小支派,但却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将他的爵位封高一点,有利于笼络咯尓咯蒙古。

    接着坐着四子王旗的旗主、多罗郡王鄂木布。鄂木布降清的时间其实比本塔尔早,但他是黄金家族庶枝,所以只封了郡王。四子王旗是成吉思汗胞弟哈萨尔的后裔,哈萨尔第十五代孙脑音泰将领地封给了四个儿子,所以称四子部落。

    再后面坐着乌拉特前、中、后三旗的三位镇国公。中旗旗主是图巴;前旗旗主是谔班;后旗旗主是巴克巴海,这三位皆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奈何实力弱了点,每旗只有两万多人,所以只封了国公。乌拉特部落,原来称阿噜蒙古,因为三位旗主俱是国公,故称乌拉特三公旗。

    三位国公后面,坐着土默特左翼旗都统古禄格、右翼旗都统博克。这两位都是平民出身,本是土默特首领俄木布的部下。皇太极把俄木布废为庶人后,却让他的部下管理土默特左右旗。

    最后是一些职务较低的将领,本塔尔的弟弟本巴什希、侄子衮布、博克的儿子古鲁等。

    “各位旗主,明军东西两路大军逼近山西,皇上令吾率土默特部、乌兰察布盟驰援。吾已从土默特部征召了七千骑兵,汝等都议议,能出多少兵马?”

    鄂硕的语气不像是商议,倒像是命令。

    本塔尔、鄂木布、图巴、谔班、巴克巴海面面相觑。这归化城一带的蒙古部落与其他部落不同,就在归化城将军的眼皮底下,土默特两旗更是内属旗,受清廷控制很深,不敢反抗。

    五位旗主议了议,最后决定达尔罕旗、四子王旗各出兵一千五,乌拉特三旗各出兵一千,凑出了六千兵马。

    鄂硕很满意,率一万六千骑兵,驰援山西。

    ⋯⋯

    陕西延川县,范友贤正率着五万大军与驻守平阳的清军总兵刘武对峙,忽闻清军一下子来了一万多援兵,还皆是骑兵,不由得忧心忡忡。

    “大帅不必担忧,这些蒙古兵不足为惧,只需将一个人放回归化,他们内部必然不战自乱”,新上任的山西巡抚刘斗献策。

    范友贤感到奇怪,“哦,把谁放回去?”

    “就是在西安向您投降的那个伪清戍牧长君包罗”。

    “包罗?”

    范友贤想起来了,这包罗是在西安投降的一名蒙八旗将领。明军打西安时,这包罗见势不妙,率三百部下二话不说便降了。自己正好需要骑兵,便将他编入了骑兵中。

    刘斗笑了,“大帅有所不知,这包罗是土默特部胡酋俄木布之子,若放他回土默特,蒙古人必然内乱”。

    原来,俄木布虽被皇太极废为庶人,多尔衮掌权后,为了篡顺治帝的位,重用被皇太极打压的势力。包罗得以被编入蒙八旗,随清军征讨李自成,因军功官授戍牧长君。刘斗当年出使过蒙古,与俄木布父子有些交情。

    听刘斗介绍了包罗的情况,范友贤乐了,“本帅立即放包罗回归化,连他的三百部下也一并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