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5,多了一个舅舅 » 第四十八章 杨奶奶的帮助

第四十八章 杨奶奶的帮助

    姐姐抢着回答,“存银行里吃利息,也比乞讨强啊”。

    “可是为什么,乞丐有钱了,依旧还是,只想着乞讨呢?”殷建设又问道。

    “因为他们眼光,和知道的有限,不知道,通过其它的方式,也可以赚到钱。”爸爸殷俊生明白了儿子的意思。

    “所以,做事做人要有大格局,要有眼光,孟母才会三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改变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这也就是,小舅为什么,费心费力,要把大家,带到魔都的初衷。

    你接触的环境,和人的高度,思想内涵,以及自己的学识,决定了你能掌控的财富,和能走多远路。”

    殷建设,开始给父母和姐姐灌输自己的鸡汤。

    “小舅,是希望将来,高家能有亲人能给他助力,能够给他帮助,而不是拖后腿,想美事。”高来娣恍然大悟。

    “妈,爸,你们要努力了,要不然真的,跟不上小舅的步伐了,小舅的女朋友,可能是富豪的侄女,如果娘家实力不强,小舅一个人,独木难支,结局不用多说,你们也知道的。”

    殷建设给父母,和姐姐妹妹,打完气,又到自己房间,开始写《恐龙公园》的故事了,他想早点把这个故事结束。

    杨奶奶,带着文稿回到二楼,把稿转身放在床头,就去洗澡了。

    洗好澡,等头发干的时间,就拿起文稿看了起来。

    由于殷建设的文稿,基于后世的电影节奏,一看就入迷了,于是晚睡成了必然。

    第二天,等大家都吃好早餐,她才顶着黑眼圈,精神不好,步履蹒跚的下楼。

    八十年代中期的电话,要话务员人工转接的,殷建设在杨奶奶的指导下,与高家庄的老村长取得了联系。

    老村长很高兴,直言电话没白装,而且老村长笑呵呵的说,“按辈份,您应该叫我三舅,你的大舅高吉元按高家辈份排,是你的十二舅,你小舅按离家辈份排,是在的十六舅,这你要知道,别以后到了,高家庄闹了笑话。”

    殷建设笑着说不会,然后把现在的住址和电话号,告诉了老村长,还请老村长,告诉自家大舅一声,四、五天以后,火车托运的包裹,应该可以到,西北县城的火车站。

    让大舅找个马车去取,还委托老村长帮助联系,有没有农村退伍的,会开车的侦查兵,或者是运输兵都行,高家庄出2个名额,我爷爷殷庄村那边也请他联系,\t也出2个名额,早点安排好了,给买火车票,来魔都,这边报销路费,安排一下工作。

    老村长一听,还有这样的好事,连连说好。

    殷建没心头事情了结,不由的松了口气,不过没想到杨奶奶在瞄着他。

    “你们娘舅家的村长,就这么相信一个小孩子的话?”

    杨奶奶,突然来了一句这样的话。

    “是村支书兼村长,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百万大裁军,很多农村兵没机会,在城市工作,我也算帮社会,解决实际困难,总不能让这些努力立志,为国为民的人,流血又流泪吧。”

    “小屁孩口气不小啊!”杨奶奶顶了一句。

    “这不里有我小舅,和我妈的中外合资的皮包公司,在上面顶着呢,多招几个人也没问题。

    院子里的车不开,放着也要坏掉的,多招几个司机,不是多大的事。”

    殷建设臭屁的又接了一句。

    “我听你妹妹说,昨天你开车还去了海边了?”杨奶奶转移了话题。

    “开车,无证驾驶。”殷建没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我这样的年级,好像不容许,给我发证的。”

    “你技术怎么样,这才是关键”杨奶奶顶了一句。

    杨奶奶心想,战争时期,拿把红樱枪就敢上战场,捡子弹壳的儿童团不是没有,小兵张嘎的形象,影响了一代人;建国前,学飞机不到一小时,就敢开着飞机与敌军空中比斗的,也不是没有,血雨腥风里过来的他们这一人,对这点小事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技不压身,关键是,是不是真正掌握了技术,那张证,只不过是个凭证,战争时可有可无,和平年代,就要注意了,不能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

    要是殷建设知道,杨奶奶这样想,一定惊呼,原来如此。

    这个时代的人,思想非常的正,所以八十年代后期为什么有那么多气功大师,脑袋顶着卫星锅,他们就想着怎么样超越资本主义国家,根子的出发点特别的正,可是方式方法却错了,这是受教育的程度和智慧不足的表现。

    佛家讲慧根,八十年代人的根正,慧不足,2000年以后,一个老太太倒地事件,国人道德,经过无底线的炒作,被舆论绑架的,有点根不正了。

    人人都想快速成熟,趋利避害,有心人利用负面影响,让正义的人,不敢去相信正义,导致道德下坡,很多人有样学样,要不怎么会有医学博士给寝舍友下毒,专业技术能力和智力都很高,但是心不正了。

    “你来开车,送我去单位。”杨奶奶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就上楼收拾去了。

    殷建设知道杨奶奶是看一下他的驾驶技术,和父母报备了一下,就充当起了司机,载着杨奶奶去她单位,当然还有发给大舅的货。

    殷爸和老婆商量了一下,大家一起去逛魔都,熟悉一下周边环境,顺道买点菜。

    殷建设按照杨奶奶的指示,把车停在了一幢砖红色的小楼前,挂着牌子某某基金会。

    殷建设跟在杨奶奶身后,遇到的人都在和她打着招呼,一句句的称呼“杨理事”。

    殷建设吃惊不已,不过脸上却不露声色。

    杨奶奶走进一间办公室,开始抓紧处理工作,殷建设也不好打扰,从书架里找出一本书,专心的看了起来。

    殷建设翻书很快,等到翻完第二本的时候,杨奶奶工作已经处理完了。

    “先去发你大舅的货,还是先去出版社?”杨奶奶问,

    “时间还早,先去发货吧,早上出版社编辑都比较忙,10点以后去找比较好一点。”

    杨奶奶听完这句话,不由心里吐槽一句,巴掌大的小孩,懂得还不少啊。

    发好货,杨奶奶领着建设找到了编辑部,对这些地方,她熟悉的就象是自家院子里,想到某某基金会的名头,殷建设又释然了。

    时不时打交道的人,交往的多了,自然就熟悉,不熟怎么打交道。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地方警察和地方罪犯应该也会熟悉,最了解你的,可能是你身边熟悉的人,也有可能是你的敌人。

    这思维,最近怎么老是这么发散的呢,殷建设怀疑自己精神出现了异常,在别人眼睛里,这个孩子喜欢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