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5,多了一个舅舅 » 第四十九章 吃神小孩

第四十九章 吃神小孩

    殷建设在发呆,没有关注杨奶奶和编辑交流的事情。

    编辑于大姐,是个胖胖的中年妇女,她时不时,偷瞄着眼前的这个5、6岁的男孩子。

    实际上编辑也有职业习惯,把读者关注的作品比做鸡蛋,编辑除了关注鸡蛋的大小,还关注和倾注心血最多的,就是那只能下出蛋的鸡(作者),无论何时,各个平台都要竞争的啊!有智能化的智慧生物了,这个局面,会不会改变,现在还不知道。

    殷建设这只小鸡又在发呆,是不是在构思什么作品?编辑于大姐想问,又不好意思问。

    杨奶奶也没打扰发呆的殷建设,抽出一沓文稿,正是《恐龙公园》的文稿,递给于大姐,让她先看看这篇文章怎么样。

    于大姐出于职业习惯,接到文稿快速浏览起来。

    殷建设结束发呆,看到的是编辑大姐看着稿子,杨奶奶喝着茶水,也不好打扰她们,直接环视一下办公室,周围也有几个编辑正在忙碌,有联系印刷厂的,有校对文稿的,还有领办公用品的。

    于大姐翻读的很快,不过也花了差不多2个小时,看完松了一口气。

    “故事节奏感很强,感觉看电影一样,这种风格和《那带电的孩子,霹雳娃》很像,你是想把它们都拍成电影吗?”

    于大姐问殷建设。

    “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已经考虑,把它们将来拍成电影了。

    《带电的孩子,霹雳娃》拍成电影应该成本比较低,这个《恐龙公园》成本就要很高了。

    如果需要的话,我都可以写成剧本。”殷建设回答。

    “你几岁了?”于大姐好奇的问。

    “5岁多,6岁不到”殷建设随意的回答。

    “不用担心,我会完稿的,很多事情,杨奶奶都会替我做主的”

    于大姐心里突突,我是想说做主的事情吗。

    “提个建议,那个带有的孩子,宣传上,可以打着,主推中国一部儿童类型科幻小说的名头”殷建设提醒道。

    “这本《恐龙公园》,你打算怎么结尾?”于大姐又问了一句。

    “嘭,的炸掉,然有再留下几个龙蛋,算是个开放结局吧”

    “你还想写续集?”

    “暂时没这个打算”。

    通过逐渐的深入交谈,于大姐,已经确定这两篇小说,确实是眼前这个小孩子的作品,对于殷建设的过分成熟,也是既欣赏,又怪异。

    殷建设突然来了一句,“大家都想去罗马,有的人生在罗马,有的人可能努力一辈子,才能到罗马,可是有些人也许一辈子都是在路上,世界上的事,谁又能说,全部都明白呢,也许我也是,在找自己的路吧”。

    不知道于大姐怎么去想,殷建设与于大姐商量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杨奶奶便带着殷建设离开了。

    编辑部里,此时沸腾了起来,这时候的人,还是比较思想保守的,没有经过后世大数据的洗脑,而且还是一个6岁不到孩子的八卦,于大姐背后的一个老编辑,不由的感叹自己老了,上次收到《那个带电的孩子,霹雳娃》的文稿,编辑部里内部就讨论过,一个5、6岁的孩子,能写出这种有人文反思的故事吗?

    讨论过,勉强也还可以接受,不过作者才6岁不到,现在又开始反思科技的力量,也可能带来破坏。

    于大姐也感叹起来,她对杨姐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杨姐年轻时参加革命,是知识青年参军,在西北做统战工作,后来大运动开始了,老公据说和头目逃到了湾岛,如果不是上面领导力保,也许杨姐人早就没了,几年前平反,年纪大了,只能在某某基金会做一点清闲的工作。

    没想到,发现出来一个这么优秀的孩子,才5岁多,就要小学毕业,而且据说家人还担心智商问题,提早拔苗助长,孩子太小,不赞成去上初中。

    但愿不是一个方仲永式的悲剧人物,孩子的思维和认知力,非常的深,难怪能写出超年龄感的文章。

    第二篇小说,于大姐给大家传阅一下,让大家写一下意见。

    于大姐打算找一下主编,看一下主编的意见。

    人才难得,特别是一个小天才,将来成名了,也算是一段提携后辈的佳话了。

    当然这些事,殷建设现在还不知道。

    坐上车,殷建设问杨奶奶,“您要去那?”

    杨奶奶说了句,“回我单位。”说完,就开始闭目养神。

    殷建设下车,杨奶奶从殷建设

    手里拿过钥匙,转身找人去办车辆牌照。

    殷建设无聊,只能在基金会内部闲逛,看到有个图书室,殷建设来了兴趣,直接坐进图书室,找个座位,一本本的阅读起书来,管理员也不阻拦。

    这里有很多语言类的书籍,而且还有各类词典类的工具书。

    殷建设现在精神异常,记忆力超强,读起这方面的书来,也毫不费力,先从日语工具书和语法类书籍开始,殷建设边翻书,边记,绝对的精神力集中,学习的效率非常的快,但是这种效率,也是有代价的。

    一个小时后,殷建设觉得非常的饿,前胸贴后背的那种饿,杨奶奶找到殷建设的时候,他正在精神萎靡的打着哈欠,肚子太饿了。

    “杨奶奶,你那有吃的吗?我感觉,非常的饿。”殷建设有气无力地说。

    “跟我来吧。”杨奶奶带着他,回到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一些糖果和巧克力。

    殷建设开始大吃大嚼。

    “别噎着,来喝水。”

    殷建设喝了口水,畅快的说了句,“我每次精神力集中,一段时间后,就非常的饿,谢谢杨奶奶,现在好多了。”

    殷建设吃了点食物,去看书,等到中午就食堂就餐,他的食量更是惊人,杨奶奶和周边的同事目瞪口呆。

    杨奶奶想,难怪他们家都想着努力赚钱,家里要是有这么一个孩子,绝对的吃货,普通上班族那点工资,不够这一个人吃的。

    基金会来了一个吃神小孩,这个消息不胫而走。

    第二天,殷建设陪杨奶奶再来食堂吃饭的时候,居然有外国友人来围观。

    殷建设脸皮厚啊,这点小事压根没放在心上,而且还能练外语,与老外们流畅交流,包括与一位RB友人,殷建设这两天,苦学日语,平假名与片假名,由于记忆力超群,也能磕磕巴巴与外国人交流了。

    有人建议,殷建设应该去参加大胃王比赛。

    殷建设也苦恼,耗费脑力,要有能量物质补充。

    杨奶奶看到殷建议利用读书的机会,努力的提高自己,而且效果很大,不由的感叹,这样的天赋,每天耽搁在俗事里,确实是抹杀天才,对殷建设的小舅,努力把殷建设这个外甥带出小环境,也理解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