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5,多了一个舅舅 » 第八十六章 十舅回来议发展

第八十六章 十舅回来议发展

    “你不吃我送来的水果,我那敢陪您去现场啊!”殷建设撒了个娇。

    众人看到一个孩童,劝住了铁面市长都比惊奇,朱市长无奈吃了一粒草莓,转身带着众人一起出了会议室。

    殷建设让十舅坐老爸的车,去修配仓库里先帮老妈。

    采购科的同志,也随十舅坐车先回修配仓库,顺便回采购部。

    听到采购部的同志,说到朱市长发火,然后被殷建设闯会议室劝住了,老爸殷俊生听到了,叹了口气,“儿子难管啊,人小,胆子太大了,下次要找他干奶奶好好说一说!”

    十舅问:“就是去西北的那位?”

    殷俊生点头,“她以前抗战时期,做统战工作的,是建宝认得干奶奶。”

    采购科的同志听到这样的秘闻惊异连连,也不敢插话,心想一定

    回去,把这些情况马上汇报领导。

    殷建设被抓了壮丁,陪同领导一起走访现场,在车上不能干坐着啊,殷建设请朱伯伯坐好,然后发言了:

    “朱伯伯,我能在你这,替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同志提点我的小建议吗?”

    朱市长瞪了殷建设一眼,说道:

    “会议室你都敢闯,还有什么建议不敢提的。”

    殷建设尴尬的笑了笑:

    “童言稚语,说的不对,请朱伯伯和各位叔叔别见怪。

    日元升值,我以我的估计,估计还会继续升值,造价提高已是必然,为了节约国家外汇,能不能市里牵头和项目指挥部一起写份报告,申请会日语,懂设计的同志,出国长住小日子。

    在小日子设计图纸出来了,现场就与设计人员沟通,更改图纸,设备改标准困难,基建改标准总容易一些吧。

    然后分批次,原设计图纸和更改后的图纸一起带回,讨论论证。

    建少对日子建材的需求,用国产替代,别的做不到,以大代小,总可以吧!

    这样做虽然累,但是能省不少钱,现在出国不容易,去小日子,本土拜师学艺,提高我方设计人员的能力,这也是件,马上可以见到效益的事情。”

    同车的项目指挥部的同志听说后连点头称善,而且还附一句:

    “可以定期轮训,还能减少被曰方腐蚀的风险,小同志建议不错。”

    殷建设笑着说,“我可不敢称同志,我只是个小学生”。

    当然建议不是白提的,殷建设也见缝插针的说,自家有个近十辆\t带挂辆卡车的运输队,为了方便停车,计划建个停车场地,为了减少场地浪费,计划空地做个沙场,减少空地浪费,还可以,以略低于市场的价格,长期为大型项目供应河沙。

    项目指挥部的同志也是久经官场,这点顺水人情做了也不吃亏,当即留了电话。

    直言,有多少河沙,要多少河沙,要是有计划外的钢筋、水泥,那便是双手欢迎。

    提到钢筋、水泥,以后中国的大基建要几十年呢,这都是重要消耗品,也不是高新技术。

    可以让小舅到小日子,设备技术引进一波,提早布局,顺便来个国内转化,设备国内化了以后,不是可以做大做强,还可以进入部分房地产市场,遍地蓝海啊。

    殷建设想着美好未来,什么时便到家了都不知道。

    只是不知道的是,这样发呆的表现,被项目部的同志认为是天才少年的呆萌状态,直接被人背后定了定义,人无完人,有时候天才的样子和生活状态,确实和普通人不一样。\

    事情解决,十舅要带着殷建设回西北了,父母早就准备两辆带挂卡车,每辆车都是双驾驶员,带着会开车带枪的押车员,其中一车拉的是甘蔗,毛竹,另一车拉的是塑料地膜,还有殷建设心里惦记的澡盆、布料、衣服等杂七杂八的杂货。

    这也算是沿着国道摸索,汽车回西北的路,方便以后货物运输。

    货物,殷建设不用管,他和十舅

    提早出发,坐飞机魔都飞长安,后转飞西北。

    飞机上,殷建设没看到免费的茅台酒,不过抽烟的人确实有,而且飞机的噪音确实很大,远没有后世舒服,十舅却是坐的惊喜连连。

    乘务员的服务和娇美的容颜,让十舅手足无措,殷建设不由的撇撇嘴,就着啊,原始的生态美,不过想象后世的三大邪术,生态美也挺好的。

    出门不便,路途遥远,车慢,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下了飞机,不停的转车,第二天中午,十舅和殷建设才回到了高家庄。

    汽车还在路上,估计还要几天,没多少高速的时代,想快也快不起来。

    十舅回了村子,马上和老村长,本家兄弟一起,碰头开会。

    十舅将他的所见所闻,和几个本家舅们做了深入的交流,而且把广府,魔都的所见所闻一股脑的,挨个一五一十的掰碎了讲。

    直言人家,过年都不闲着,一门心思赚钱。

    我们呢,到了冬天,就是吃吃喝喝,要么老婆孩子热炕头,小酒喝的醉醺,要么就是串门子走亲戚,打牌凑热闹。

    难怪人家南方发展的快,嘴上不说,确是看不起我们,北方穷还不努力,人家人均几分地,全靠开作坊养活自己,我们人均一亩三分地,还养活全家紧巴巴。

    十舅感慨地说:“种地是富不起来了,只能想别的办法!”

    最后十舅和大家一起商量,高来娣让殷建设之前背回来的,外出务工的打工钱,全部不往下发了。

    有的人家,听说自己孩子外面务工赚钱了,居然去外面借钱赌,已经输了好几百。

    农村一户人家,一年的收入也才几百块,肚子里存不住二两油的蠢货,有了几个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十八个人,每人奖金2000,村里给担保,找十户老实肯干的人家,去银行贷款,买十几辆拖拉机回来,再配套些农具。

    既跑运输,又可以开春,给其他村来耕地,一年不停歇,肯定又能赚一辆拖拉机回来。

    布匹和白糖的款,还有这次拉回来的甘蔗,竹子,地膜什么的,全部折价算钱,算是高来娣投进村子里的股份,村里要搞塑料大棚。

    冬天也别闲了,要努力赚钱,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