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5,多了一个舅舅 » 第八十八章 高家庄杀猪前的准备

第八十八章 高家庄杀猪前的准备

    “大舅,我知道一个事,你听听就好,现在不是有教师节了吗,为了在不提高教师待遇的前提下,让老师们教好书,教育系统里,有人提出了,让教师子女优先享受好的教育资源的倡仪。

    你那个裁缝铺子,电器铺子,不是也有点人脉了吗,过完年,你以助学的名义,找几个木匠,帮着我们县最好的小学,把桌椅板凳,坏的修修,差的烧火。

    再做一批新的,趁着寒假,刷好漆晾干,学校都是清水衙门,加个关系户的子女入学,也就不是大问题了。

    这样表姐不是可以转学了,明年暑假再搞一次大维修,教室漏水的换瓦,修修窗,再修桌椅,表弟不就也可以入学了。

    老师们只会教书,又不会修房子,修围墙啥的,你把事做好了,学校欠了人情,表姐表弟读书的事情,那还算个事吗?

    其他人也不敢说,你只是助学,又不是巴结领导,送礼让孩子读书的,领导也好表态,毕竟关系都在了不是?”

    “对啊!”大舅恍然大悟。

    “还是外甥聪明啊,我是当局者,迷啊。”大舅的纠结,烟消云散。

    殷建设给爷爷、二叔家拜了年,得了几个红包,吃顿团圆饭,殷建设讨好的,邀请爷爷二叔一家年后去魔都住,感受一下大城市的生活。

    老爸在魔都买了套宅子,去了有地方住,爸老妈忙着赚钱,自己现在都是,在当家作主的人了。

    到了魔都,孙子带您逛城隍庙,看看黄浦江,走走南京路,感受夜魔都的时代风尚。

    爷爷听着哈哈直乐,嘴上说再考虑考虑,吃团圆饭的时候,酒都多喝了几杯,没想到自己孙子,早慧的这么合人心意。

    与爷爷、二叔一家惜别后,殷建设又坐着大舅的马车返程了。

    回去的路上,又看到了坐在渠坎边,发呆的身穿军绿色军装的西北汉子。

    殷建设让大舅停下车,自己走到那个男人身边,说一句话,便转身又爬上了大舅的马车,离开了。

    “你和那汉子说了啥?”大舅好奇地问。

    “我说,他怕不怕死,不怕的话,我给他找份工作,让他考虑好了,去高家庄找我,初五之前这个许诺都有效!”殷建设回答道。

    “我外甥现在这么厉害了,打算让人家干啥?”大舅回了一句。

    “让他去广西省的中越边境,替我去收越南猴子的木头。

    我以后长大结婚,好打点高档家具。”殷建设笑着回应道。

    大舅直接吃惊地目瞪口呆,“你这也考虑地,太长远了吧!”

    两人不在一个频道上,大舅直接无语了。

    “一点不奇怪,大舅,我给你分析一下,越南那边潮湿,树砍倒了,放广西阴干,不得要几年,然后又拉回北方,还得阴几年,要不然做了家具,也得要裂开,木头不烘干,不同地方气候不一样,木头和人一样,都得好几年才能造应环境变化。”

    “给心都想死的人,找点事情做,就当行善了。

    树换个窝,树死了,人也许就活了。”殷建设笑着看着自己的大舅。

    “你还蛮有歪理的!”大舅被看得不好意思了。

    “现实版的树挪死,人挪活”大舅接来了一句,然后抛鞭催马。

    刚回到高家庄,村三舅就找上门来说:

    “接到电话了,汽车明天到,猪要不要杀,大年初二杀猪,往年都没这样干过。”

    正好十舅也来了,插话道:

    “三哥,人家国家单位,过年都不放假,难道大屠宰厂就不上班了。

    人家公家单位就不正月里宰猪杀羊了?

    正好,杀了猪,初二初三一般都是出嫁女儿,回门的日子,让高家庄嫁出去的女娃们看看,高家庄的新变化。”

    三舅看拗不过,说:

    “老十,反正以后事情都是你了,村里的事你想好就行。”

    三舅抽了口烟,直接来了个权力交接。

    “十舅,既然易风易俗,干脆多找几个屠户,努力多杀几头,顺便,明天给祖宗立个牌位,拿三牲奠拜一下。

    以后每年,都搞一次祭祖好了,现在出门在外的人也多了起来,总要让这些人不管在那里,都有个念想。”

    十舅听着连之点头。

    “杀猪宰羊,祭祖先,总比聚在一起玩牌,喝酒好的多,这个主意不错。”

    说完十舅马上去找人,杀羊杀鸡,西北人还比较拿手的。

    杀猪,杀牛这样的大牲口,还得要更专业的屠户,而且还要多借几口大锅烧水,顺便还得请畜牧局的人来给盖章和出检疫证明。

    毕竟猪肉,羊肉是要拉到大城市去的,不能丢了咱西北人养出来肉的名声,十舅边走边想,不要漏掉了什么。

    三舅看老十走的急,叹了口气,转头问殷建设:

    “建宝,这次杀猪,你咋个想法?

    年前村里的猪都没卖,腊月二十八,其它村杀了不少,市集里摆了老长的队,县里就这么些人,肉要不住外走,都能烂在自家锅里。

    现在村里粮食多了,家家都想着多养点啥的,县里的屠宰厂收猪都是收的毛猪,定级定价人家一张口说了算。

    农村人去卖毛猪,搞不准就吃亏了,屠宰厂也想多赚钱,所以卖猪的,最后一天死命的喂,就想着能重一点份量。

    你这往大城市拉肉,咋个收法?”

    “三舅,还是您老道,我这样吧,我只要一扇一扇的猪肉带排骨的,其它的都不要,你看这样行不?

    杀多少肉是多少肉,您老统一给大家,定个收购价格,屠夫那边出工钱,杀一头猪,收拾好了多钱。

    这样大家都公平,我也不能占老家人的便宜,要不然我老妈那边知道了,一定会收拾我的。”

    殷建设回答道。

    三舅一听明白了。“猪颈肉怎么办?”三舅又问了一句。

    殷建设一想,后世都是说颈脖肉淋巴多,估计城市人那边也许会挑剔。

    “算在每扇的重量里,然后再专门切下来吧。”殷建设回了一句。

    三舅点了点头,然后挨个通知每家每户,明天自家要杀猪的,各自带好盆,接自家猪的猪血,内脏,猪头,猪脚。

    今天晚上再给猪喂顿饱的,明天早上就别喂了。

    杀多少肉就是多少肉,不收毛猪,不占大家的这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