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5,多了一个舅舅 » 第十三章 为老妈再入学做工作

第十三章 为老妈再入学做工作

    等到了,第二天早上,殷建设起来床,发现老妈已经早就起了。

    而且,还拿着本商务用英语,在背。

    殷建设好奇地问:

    “妈,书那来的?”

    “你小舅给我带的,他建议我在纽约这边,继续读书。

    最好做读个本科,8月份有秋几入学。

    如果考不上,再准备一下,明年1月份再考着试试。”

    殷建设明白了,老妈开始临时抱佛脚了。

    现在7月份,老妈日常交流,英语已经可以了。

    毕竟在魔都学了一年,中专学历相当于高中,努力一下,还有可能上大学。

    美帝上大学宽进严出,只要有好的推荐信,加上美钞供奉,不弱智。

    上个大学,还是相对容易的,又不是上名校。

    世界名校,自己老妈去上,他们门槛高一些。

    “我小舅醒了没?”

    “还在睡。”

    吃好早餐,殷建设坐刘芳姐的车去了写字楼。

    还要找湾湾腔林怡,让她帮忙发寻人事呢。

    顺便问问湾湾腔,她读的那个大学。

    给老妈设计打印份简历,还有找人写推荐信。

    老妈要是真的上大学了,刺激刺激老爸。

    以后洋妞,看不上土著了,让老爸也提升提升自己。

    殷建设知道,洋鬼子看中什么能力。

    适当的包装,让你看上去,高大上。

    有领导力,有批判精神,改革精神,有爱心责任感。

    今天你收了我入校读书,明天学校以收我为荣。

    顺着这个思路,证明性材料和简历就好准备了。

    湾湾腔原来,读的就是纽约的,哥沦比亚大学吧纳德学院。

    这是个私立女校,后世的奶茶妹,也是读的这个学校。

    是美帝“七姐妹”女子学校联盟,其中之一。

    七姐妹女子学校联盟中,最著名的是卡尔斯利学院。

    卡尔斯利学院,知名校友就有宋美龄,希拉里~克林顿等政坛女强人。

    吧纳德学院的名校友,则里康有为之女康同壁,家政女王玛莎.斯图沃特。

    美帝早就教育产业化了,不管怎么打扮包装,表面上人人喊,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

    很多校董,也明白就是为了,提高自身阶层身份,还有赚名声钱。

    和其它七姐妹比较,吧纳德学院,还是有些差距。

    老妈要是能读这个学校了,以后,那不就是奶茶阿妹的大师姐了吗。

    湾湾腔林怡,又是老妈的师姐,想到这,这个学校,立马不香了。

    可是一查询才知道,纽约可读的,安全点,不排外的,而且又适合女孩子,去读的学校,还真的不多。

    通过,与湾湾腔林怡的了解,她这个私立女校。

    就是因为,家里觉得,洋人这里特别是男性,多数粗暴直接,四肢发达。

    天天喜欢开派对,不理解我大中华的谦让克俭,回光短浅,喜欢暴力解决问题。

    女孩子在洋人这边,被欺负了,都没地方说理。

    可是呢,又图人家洋人的学校高大上。

    镀镀金,回去嫁人,还是工作,人家都能高看一眼。

    可是万一,被洋人浪子,天天纠缠。

    名声坏了,传回湾湾,不要说个好人家了,父母都抬不起头来。

    没想到,湾湾腔林怡的婚恋观念,还挺正。

    比后世混日子的作者本人,都坚定,看得明白,知道镀金的本质。

    殷建设开始,给老妈写简历,中英文双版。

    中文版考虑湾湾的打字,用的是繁体中文。

    证明性材料,也提早润色,寄给三舅,让他找上面也盖章。

    推荐信找魔都使馆,给开一份,这边使馆给开一份。

    老妈学的会计,本科肯定要读经济类的。

    经济类的教授,关系有没有,要问一下小舅。

    关爱儿童成长,也是个女性关注点,找杨奶奶,这边推荐。

    殷建设算盘打的啪啪响,为了老妈的入学,忙了一上午。

    把湾湾腔林怡,折腾的敢怒不敢言。

    资本家殷建设,那会管你打工人的情绪,只要不辞职,可劲用。

    中午吃了工作餐,指派手下寄出快件。

    带打印好的简历,返回公寓,找小舅和杨奶奶落实推荐信。

    小舅打算,找自己学校的经济专业的外聘教授,给自家姐,写推荐信。

    杨奶奶也通过自己的关系,给写推荐信。

    而且自己打算,以教母(干妈)的身份,给写份推荐信。

    正在学校,忙着给小学修桌椅板凳的三舅,接到电话。

    听说妹妹,想要在美帝,考试读大学。

    要证明材料盖章,三舅恨不得天天等在邮电局。

    等到航空件,自己先盖好章,然后又找乡长。

    听到自己家乡里,出了个想要国外读大学的。

    而且还是三舅,这个村支书的妹妹,直接问了句:

    “你妹子,入了组织了没?”。

    当听到三舅团答:

    “共青团员,人家以前初中毕业,到了魔都,去读了个中专。

    没想到就出国了,又想要在国外读书了。”

    乡长意味深长的说:

    “你这村支书,不合格啊!

    要把优秀同志,积极的纳入组织中来,举贤不避亲啊。”

    三舅醒悟过来,直拍脑门,是自己糊涂了。

    说回去,马上积极发展村里的队伍建设。

    乡长看到三舅认错,又带着三舅直奔县里。

    县领导听到乡长的汇报,问了句:

    “高氏香港魔都分公司,和高来娣是什么关系?”

    三舅答复:

    “以前就是,高来娣管理的。

    后来高来娣出国了,现在是我妹夫管理。

    好象听说,为了管控权不失,我妹夫入了港籍。”

    县领导得了答复,想到军马场和工兵团的转置,还要有求于人。

    也不敢多做推脱,盖章以后,又拉着三舅,又往市里汇报。

    西北省能在外,读大学的人不多,本来县一级证明,已经差不多了。

    县领导想着借这事,再表明一下引进水泥厂的立场。

    市里这一趟,正好借着盖章去打探风声。

    市里领导听了汇报,暗暗后悔,没有及时决断。

    也结个善缘吧,盖章后拉着县领导和三舅,又往上汇报。

    省里正在为改革缓慢,被上面批评,脑袋大。

    听到高家庄村,成了万元户村了,而且还有港籍人士的亲属,帮助发展。

    更有旅美华侨,牵挂家乡发展。

    这不就是个好的体裁,和研究经验包吗。

    大笔一挥,情况属实,签字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