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5,多了一个舅舅 » 第四十章 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

第四十章 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

    还好,刚开始摩托车组装厂只是一个小打小闹。

    于是小舅的小日子企业,定期往魔都送配件,成了固定工作的一部分。

    不能只进口不出口啊,货币平衡要做到的,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又提升了速度

    还好,是和各个地方的村集体企业合作。

    高氏提供机械,地方提供厂房和原料,半成品,高氏统一安数量收购。

    然后,魔都仓库里进行熏蒸,装袋,包装出口小日子。

    之后,桑塔纳汽车的配件国产化,引起了大讨论。

    于是老爸殷俊生的摩托车组装厂,又被舆论裹挟了。

    老爸殷俊生又开始组织技术专家,对组装厂的配件,开始国产化的招标。

    最后,真的也完成了除了发动机和一些液压系统,其它的都国产化的替代工作。

    殷建设重生之后,也不是神,很多事情也是一步步的推进,也不是万事通,什么都懂。

    杨奶奶到了纽约公寓,倒好时差,殷建设给她做了点吃的,就开始给杨奶奶做心理疏导。

    大喜大悲,伤身体,为了转移杨奶奶的注意力,殷建设开始和她讨论音乐。

    公寓里有钢琴,前期一段时间,殷建设想起来的歌曲和旋律,拿了出来。

    就请杨奶奶帮助弹奏,两个人开始磨耳朵,一点点的完善曲子。

    果然音乐是心灵的抚慰剂,几天下来,杨奶奶一点焦虑的情绪都没有了。

    看着完善了一堆的曲谱,殷建设见杨奶奶恢复了以往的风采,这才放心了。

    让公司秘书抓紧时间,去找专业的工会,做了曲谱的注册登记。

    老妈高来娣周末也来了,湾岛林怡现在是陪老妈来看歌曲准备的。

    殷建设说需要小提琴,和苏格兰风笛的伴奏配合。

    没有想到湾岛林怡,自己会拉小提琴,那就差一个苏格兰风笛的伴奏了。

    林怡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回应,她想办法帮忙去找。

    在没有苏格兰风笛的伴奏下,大家公寓楼演练了一遍。

    演出非常成功,林怡激动坏了,两个眼睛都在冒光。

    小老板这么有才,老板娘唱的也不错,母子配合,天下无敌的样子,如果成功了,自己要出名了。

    YouRaiseMeUp绝对是一首经典歌曲。

    考虑还要多准备一首,殷建设又拿出来了一首许大才子的国风歌曲,庐州月。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

    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月也摇晃人也彷徨,

    乌蓬里传来了一曲离殇。

    杨奶奶听着殷建设的歌唱,想到了江南水乡,林怡则是想到了自己的家乡。

    老妈高来娣学着儿子的唱腔,觉得自己这个儿子,越来越古怪。

    生在西北,却满脑子都是江南风光。

    难道江南,有他的青梅,听这歌词也不像,是他想他爸的人啊。

    她不知道的是,儿子还创作了不少,不如芦花白,芦花美…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晖。

    还有祖国不会忘记,孤勇者。

    甚至还有2010年以后的舞厅和旱冰场的舞曲,属于电子舞曲(EDM)风格的金色天空,芭比娃娃,跑趴滴答,LaLaLoveOnMyMind,长笛,疯狂青蛙,靠在我的肩膀哭泣,人生就是这样,蹦蹦蹦,摇滚时刻,无限的士高……

    励志歌曲,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殷建设想到什么,就写下来什么,词曲本,厚的都超过了一本书。

    一天到晚在公司里,不是设计游戏,就是听歌放松。

    然后脑子里一堆乱七八糟的曲谱,直接往外喷,殷建设也没办法。

    八十年代,美帝人民还在反战,嬉皮文化盛行。

    不知道几十年以后的歌曲,提早出现,会不会水土不服。

    老妈高来娣学校表演,就当自己的音乐风格实验了。

    “老妈,你还有社区厨艺交流活动,建议你做一点酸甜口的食物。

    不要相信老外,恭维性的假话。

    他们的饮食习惯和我们不一样,人家吃了几十年了,你的中餐就能征服人家的胃,不可能的,好吧。

    偶尔一次吃着,图个新鲜,几天就受不料了。

    就像我妹妹凤霞,吃牛肉一样,最后都要吃蛋炒饭了。

    你们可以做点溜肉段,配合番茄酱,水饺也配番茄酱,再配点焯水的咸口味西蓝花,越简单越好。

    不要搞太复杂的菜,受累还不落好。”

    高来娣没有想到儿子会这么想,这么提建议,不过杨奶奶倒是很认可殷建设的话。

    殷建设也是害怕老妈做事雷厉风行,受累还受打击。

    “要是不放心,你蘸碟可以准备一个醋碟或者酱油碟。”

    老妈被泼了冷水,冷静了一下,想了想,打算接受儿子的建议,然后两个人离开了。

    知道杨奶奶来的目的,老妈高来娣不想林怡知道的过多,回来饭都没吃,就离开了。

    “你妈怎么饭都不吃,人就走了?”

    “她说学校还有事,还要去找人,杨奶奶,我们俩一起吃饭。

    明天我们去唐人街,还要买点淡菜,还有油焖笋,咸齑,黄鱼,鱼鲞,五花肉。

    芋艿头和蟹酱,不知道能不能买到。”

    杨奶奶应了下来,第二天,陈剑开着车,陪着杨奶奶一起买菜。

    殷建设接了个电话,直接出去了。

    原来人到了,殷建设打了车,直接去独自接机。

    在航班的出口,殷建设人小,举着一张白纸。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头顶鸭舌帽,穿着格子西装,带着墨镜,人很清瘦,也很精神,提着行李箱站到了自己面前。

    殷建设看到人,知道是正主来了,也没有问姓名,直接把纸收了起来。

    “请跟我走!”

    说完,一点都不停留的引着这位,拦了一辆出租车,直接报了一个地址,让司机开快点。

    然后就是,正在做饭的杨奶奶饭都不做了,直接和神秘的老人在公寓的屋子里聊天。

    殷建设也没好奇心,不过时不时能听到女人的哭泣,男人的安慰。

    殷建设接过杨奶奶厨房的后续工作,在里面忙碌。

    陈剑则是,在公寓的外面车里等。

    一个小时左右,两位哭泣过的老人,一同走出了屋子。

    “建宝,安排人送我去一下酒店。”老人出门说了一句。

    “好的!”

    殷建设问都不问,直接去外面把陈剑找来,帮着拎箱子。

    “把这位老人送一下宾馆!”

    “杨奶奶,再过一会,饭就做好了,要不,你再送一次饭?”

    杨奶奶看了一眼老人,青涩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1985年,西门子推出了外观像手提箱的西门子MobiletelefonC1,整部手机重约600克(约一磅半),采用早期的模拟标准。

    人们拿着像手提箱一样的手机放在耳边打电话。

    殷建设把这部,自己用的手机,给了老人。

    “一会电话联系!”

    1987年,诺基亚推出了这款手机MobiraCityman900。

    这款第一部手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

    它重800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形状仍然像砖块,但比C1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