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杀之妾许祭酒 » 第十八章:曹营

第十八章:曹营

    “那是你的挚友?”

    小舟上,蒋干出声问。

    我点了点头。

    “他似乎对你很是不舍。”

    或许是心情还未缓过来,我依旧点头,没说什么。

    蒋干见如此也不再多说,兀自开始了闭目养神。

    一叶扁舟,于波澜里轻轻摇晃,缓缓而行,揉碎了江中所映月影。

    “哈哈哈,子翼——子翼——”

    船刚停泊靠岸,就听得几声欢喜的呼唤。

    我抬眸,是曹操。之前在白门楼时见过他,只是如今他身后还伴着一文一武。我猜那武将是夏侯惇,毕竟瞎了只眼睛比较好认,细看了看倒也与三国杀画中的相符,而那文臣嘛,或许是因三国杀画上之人变成了现实,我一时也辨不出来。

    “嗯?”

    可曹操脸上的笑意却在看见我的一瞬骤然凝固了:

    “子翼不是前去游说周郎么,这位是……”

    原来如此,估计是有曹营探子来报蒋干此行偕人而归,曹操想当然就认为他带了周瑜回来,这也难怪刚刚如此兴奋,迫不及待的就出来迎接。不过,见到是我,显然令他失望了。

    “蒋干惶恐。”

    他急忙躬身施礼:

    “周郎雅量高致,与讨逆将军之情亦非言辞所能语,是子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矣。”

    随后转身又看向我:

    “这位先生曾于江东从军,自称壮志难酬不受重用,故而随蒋干来此,愿为明公效力。”

    我也赶紧欠身一礼,自我介绍道:

    “在下郭澄,字子澈,有幸面见曹公。”

    为了防止身份暴露,我用了在船上早已想好的新名字和身份。

    曹操听闻似乎又来了兴趣,重新恢复了那热情的笑容:

    “先生特意远到而来,曹某荣幸之至,吾怎见先生这般眼熟,可于何处有缘见过?”

    “啊是,在下确与曹公有过一面之缘,曹公可忆,那日白门楼吕布被绞之时,曹公曾在楼上相会了两个讨逆将军麾下将士,所赠其中一人方天画戟,而我则是那另一人。”

    我一听觉得投靠有望,直接傻了吧唧的点头,来不及多想就将这些话脱口而出,压根不记得曹操那时可是对我动过杀心。

    果然,曹操听闻仔仔细细打量了我一遍,眼神忽的一凛:

    “确有其事。”

    我倒还全然不知,仍兀自说着:

    “彼时在下就对曹公一见惊鸿,曹公那超凡脱俗的风神气度一直深深镌刻于在下心中,从此在下便想,曹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礼贤下士,如若今生得以归附,可谓此生无憾矣。”

    我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脸皮竟如此之厚,有这等拍马屁的天赋。

    正当我内心还在为这番完美马屁而喝彩时,却见曹操早已笑影全无,他幽幽看着我,口中低声沉吟:

    “好啊,好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心头猛然一颤,不由脊背发凉,我这是犯了大忌,擅用了曹操的私人名言!

    而此时,曹操也更加肯定,我就是那天白门楼上那个不仅扭扭捏捏,还走路摔跤,而且胸无城府,对他更是多次冒犯的无礼之人。

    这种人,留他又有何用?

    他看着我,许久,冷冷出声道:

    “先生既是江东将士,又一心归降,不妨入孤军中为兵,也算了却你一个心愿。”

    我知道,他这是想把我扔进营中自生自灭。

    我吃过从军之苦,如今再也不想重头经历一次,无法,只得鼓起勇气唤住他:

    “明公且慢,在下听闻明公曾辗转多地只为寻一乐伎,料想明公也是钟爱丝竹之人,在下不才,实则是名琴师,曾在家乡学过琴曲一二,略懂附庸风雅之事,技艺还算精湛,公若不弃,赏耳再做定夺也不迟。”

    实在是黔驴技穷,我想了想,只好拿出这招来侥幸一试。

    诚恳的看向曹操,谁料还未等他回答,便从远到近传来了一阵与目前气氛极其冲突的懒散声音:

    “这大清早好生热闹,后院还在鸡飞狗跳,这厢倒是风雅相邀。主公,昨夜着实饮多了,不胜酒力,见谅见谅。”

    这声音在眼下的情境中显得异常突兀,我顺着声音源头看去,一袭身披随意的藏蓝色衣袍正向这里飘来。

    只能用飘,因为除了这个字,没有能再贴切形容他的词了。那人好像没睡醒一般,从头到脚都透露着一股散漫,就这样飘了过来。

    尽管猜不到他是谁,但我还是佩服起了这个人,因为他的出现,让这种紧张尴尬的气氛都变得轻松了许多。

    “哟,这是主公新收的……才干?幸会。”

    他在我们面前停住,带着笑意的看向我:

    这不是曾在竹林中女扮男装的那个美人么,她果真来了。

    “后院何事?”

    还没等我对他打个招呼,曹操就明显一急。

    “哦。”

    他倒是毫不在意的玩笑:

    “家禽多有作怪,被烹食的垂死挣扎罢了。”

    此话一出,我都能体会到曹操的无语。

    “主公以为周瑜随子翼而归,晨时特吩咐膳房杀鸡宰羊。”

    曹操身侧那文臣模样的人提醒道。

    “何人无此口福,倒不妨便宜了我和文若吧,主公意下如何?”

    文若,那文臣是荀彧!

    不过比起荀彧,更令我惊讶的是他竟敢与曹操这般说话,这让我再次对他肃然起敬起来。而曹操,居然没有生气,反倒因他和蔼了几分。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曹操不仅爽快的同意了,甚至还说了句:

    “不过你们两人确定不带杨修贾诩么,我可受不了他们一会儿再来烦我。”

    “咳咳,这等鲜香之味,怕是早已被那两只狐狸闻见了。”

    看着面前这笑得咳嗽不止的男子,我总觉得好像在哪见过他,似曾相识的感觉袭来,促使我飞快回忆着。

    那清瘦俊美的面庞,那懒散玩味的笑容,那眼角眉梢透出的俊逸洒脱,让我想起了冬日暖阳下,风动竹林时那场撩人心弦的美好邂逅。

    “你的话可要作数。”

    逐渐清晰的记忆涌入脑海。

    是他!

    “你究竟是何人?”

    想都没想,我盯着眼前这个蓝衣慵懒的俊逸郎君愣愣出神问。

    “嗯?”

    只见他顾了顾左右,最后看向蒋干,饶有兴趣的轻挑俊眉道:

    “他是在问我么?子翼兄,这郎君随你而来,可是你的故友?”

    蒋干连忙摇摇头:

    “非也。”

    “江东从军的闲散琴师而已,是否留下,皆由奉孝定夺,孤去找那华佗医治头疾了。对了,记得把羊腿给孤留下。”

    我直接呆住。

    当下的状况是,曹操带着夏侯惇走了,蒋干见状也不再久留,此地一时就剩下了我、荀彧、以及这个未知男子。

    但令我震惊的可不是我是否留下,而是他那句话。

    他刚才说什么来着!

    奉孝!!!

    这两字如同千斤顶般直击我的心间,让我整个人都停滞在那。

    曹营的奉孝,不是郭嘉还能是谁!

    军师祭酒郭奉孝,洞烛机先,天生鬼才,算死孙策,十胜十败,遗计辽东,不正是我心中那堪比神明的男人!

    苍天!得遇男神,我郭澄鹓就算死在这乱世,也值了!

    “阁下为何这般看我,怎的,我是骗过你的酒,亦或是骗过你的人?”

    而他,这个我从初中开始已心悦了十年的男神,如今竟真的站在了我面前,以这种毫不正经的言辞调笑着我。

    “阁下便是……军师祭酒……”

    我面红心跳,结结巴巴,说话都不利索了:

    “没……没有……我是看阁下眼熟,想着曾在白门楼处的竹林见过阁下一面,阁下……可还记得……”

    真是羞死人了,那天我在竹林里什么都对他说了,怎么办怎么办,他还记得我吗?

    “确有印象。”

    他都记得……那那那……他不会认为我有断袖之癖吧,天呐!还是忘了我吧!

    唰的一下低了头,因紧张激动手已经忍不住攥起了衣角,我一时竟连直视他的勇气都不复存在。

    他看着我的一举一动,依旧眉眼带笑:

    自己平生所阅女子无数,但留有印象者唯有两人,除貂蝉外,另一个便是眼前这万般拘谨的男装女郎,她当真有趣,那日竹林一遇,确实给自己留下了深深印象。

    “郭奉孝,若非今儿来见了你,还以为你昨夜喝死了呢,哈哈哈!”

    正当我还在想那些有的没的,就听得一道朗声,抬头,又有两个男子向这边走来,说话的是那走在前面的年轻男子,一张脸生得丰神俊朗,身影亦是姿仪翩翩。

    “文若兄看,我此言如何?”

    郭嘉看向荀彧笑道:

    “就说这两狐狸对烹鲜美事错过不得。”

    那么就目前来说,我所见的这四位,难道就是曹营那才智卓绝的四人——郭嘉、杨修、贾诩、荀彧!

    我的花痴病算是彻彻底底的犯了,因为他们除了都非一般的聪明外,个个还都相貌不凡,哪个不是俊公子,美君郎!

    贾诩在四人中最为年长,一张俊脸棱角分明,帅得英气逼人;荀彧年龄其次,容颜俊美,面若冠玉,伟美姿仪令寻常女子都自残形愧;杨修属岁最小,容貌俊秀倜傥,身姿玉树临风,更有世家公子之气。

    而郭嘉,虽然因身体原因略显瘦削,但丝毫不妨碍他的出众姿容,气质清新如雨后新茶,眉目俊逸似谪仙入画,浑身上下更是透着一股自在的洒脱风流。

    历史上这四人就这样活生生站在了我面前,把我这个没出息的眼睛都看直了,心中不由感叹:

    什么虎狼之地,曹营分明是仙境啊!是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