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杀之妾许祭酒 » 第十九章:琴师

第十九章:琴师

    “可有听闻,周瑜正在江东秘密搜寻一人,而且是无画像的暗地彻查,那人的身份姓名皆不让走漏半点风声,这般机密紧张,可见此人定非寻常。”

    贾诩看向其余三人,娓娓而谈。

    “江东所寻之人……”

    荀彧听后看着我,神情仿佛若有所思。

    “啊……不是我,肯定不是我,我离开时可没听闻这事。”

    我慌忙摇头摆手,不过越这样好像越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其实我心里此时也有点打鼓了,周瑜寻的人不会真是我吧,但很快我又否定了这个荒唐的想法,像我这种无名小兵,死在战场都没人发现,这才刚走三天,又怎会引起周瑜这个大人物的注意。

    “郭奉孝,眼光不错啊,这美人姿色可当真撩人,该不会是你托蒋子翼从江东捎来的名伎吧,啧啧,你这癖好,最近喜欢上女扮男装了么?”

    杨修见了我,竟极其轻挑的凑了过来,不仅如此,他还用修长的手指轻托起我的下巴,细细端详着。

    这一刻,我算是深刻体会到了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就算他是帅哥,可这番作为,压根就是把我当做了一个货品对待。

    是可忍孰不可忍,简直不可原谅!

    “早听闻弘农杨氏乃世家大族,杨公子更是名门之后,不想如今一见竟是个浪荡之徒,不仅轻薄我一落魄琴师,还羞辱我堂堂男儿是为女子,这便是你所学的待人礼数?”

    怒火攻心,方才那害羞激动腼腆结巴瞬间就被治好了,我一把推开他,眼神冷冽,不卑不亢的反讥道。

    或许是没料到我这般性子,也或许是听我说我是男子,总之杨修明显愣了愣。

    “咳咳,德祖你色欲熏心了么!我看不若晚间一同到楚燕楼快活一番如何,话说……上次你那丫鬟姿容勉强凑合,今日便还与你罢。”

    郭嘉笑着打破了尴尬的气氛,很自然的转移了话题。

    “好你个奉孝,口味倒是挑剔!”

    敢情他们是三句不离女人呗,我一阵无语,尽管面对这样的帅哥和男神,心中那好感也早已大打折扣。

    想不到古代女子如此受人轻视,若非我一直以男儿面示人,甚至不敢想象无依无靠的自己会遭受怎样的欺辱。

    “二位暂且放放闲情,眼下这江东之人身份存疑,稳妥起见,还是先检查一遍为妙。”

    荀彧边说边将手攀上了我的行囊:

    “见谅。”

    心头大喊不妙,我行囊中除了零散几枚五铢钱和更换的男衣,还有一些女性用品,以及那件红裙子,一旦发现,我还进什么曹营,估计直接进曹府了。

    眼看荀彧就要将行囊取下,我忙拂下他的手后退了两步,装作欠身行礼:

    “阁下便是荀令君吧,久仰。”

    见我这种举动,贾诩眼睛微微眯起:

    “文若,此人来历不明,不如杀了。”

    背后冷汗直冒,毕竟说杀就杀是这个时代的故有作风,我对此可谓深信不疑,大脑高速运转,希望想到一些脱身的办法:

    “在下乃流亡琴师,虽曾于江东从军,也仅是为混口饭吃,我行囊装有许多江东民间搜集琴谱,记载之物薄如蝉翼,遇风则散,遇水则烂,如今打开恐被毁坏,故而阻拦,阁下若疑我身份,我愿抚琴献丑,弹奏一曲,自证清白。”

    可是,他们似乎并不相信我的话。

    “奉孝,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荀彧转头问向郭嘉。

    对啊,郭嘉……

    不如豁出去赌一把。

    “诸君若不信,不妨问军师祭酒,建安三年十二月,白门楼,在下曾欠军师祭酒一命。军师祭酒曾问在下可愿效力曹公,在下答应来日归附,如今如约到此,不想先被辱为女子,后又疑我身份,久闻曹营向来礼贤下士,怎料却这般欺人,一人来则杀,人人来则杀,天下贤士,此后又何来归附一说!我已言罢,杀剐悉听尊便。”

    不等郭嘉开口,我一席话就脱口而出,另三人听闻,瞬间用带着惊疑的目光齐齐看向我们。

    郭嘉倒是神色平静,若有所思的瞧着我,唇角似有笑意萦绕。

    “确如此。”

    之后在众人满脸震惊下,他竟走到我身侧,微微低头在耳畔轻声道:

    “承蒙仰慕,在下便是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郎君幸会。”

    温热的吐息拂过,我的耳根瞬间变得绯红。

    随后,他正身看向荀彧,神情很是认真:

    “文若兄,我自会带他与主公言说。”

    与此同时,江东。

    那天我与蒋干乘舟离开后,吕蒙独自一人在岸边守到了天明,直至晨时才失神的回到了营房,可还未歇息片刻,周瑜便突兀的闯了进来。

    “郭澄鹓在哪?”

    他神色急切,出口便是这样一句。

    没错,周瑜寻的人的确是郭澄鹓。就像贾诩所说的一样,他在异常紧张又机密的寻着我。而究其原因,则是因我从军前曾给大乔的那个锦囊。

    孙策出行防刺客,万妄小心。

    这是我在锦囊中留下的一句话。

    好巧不巧的,大乔恰在孙策遇刺前一晚整理旧物时找到了这个锦囊,想来如今已是建安五年,于是,她打开,这样骇人的一句话便映入了眼帘。翌日,看着整装待发准备去密林狩猎的孙策,她害怕了,又求又劝的希望他别去,但孙策却不以为意,只笑着让她宽心。

    于是,她只好手握那块写着字的薄布,于府中不安的等待着,不料最终迎来的还是夫君遇刺重伤的消息,一阵昏厥袭来,那块布也如断了线的风筝,颤悠悠的落在了地上。

    孙策大丧一过,蒋干前来拜访,周瑜怎会不知他的小九九,暗笑一声懒得理他。自己又一次去了孙策生前曾与他对酒的屋中进行最后一次缅怀。随即,他竟捡到了这块布,就像上天提前安排好的一样,见到他来刮起了一阵风,把这块小小的布吹到了他的身上。

    然后,周瑜赶忙找到大乔询问布的由来。而大乔只是神情恍惚,嘴里喃喃着:

    “原来真的有先知……”

    周瑜一遍又一遍的问着先知是谁,布从何而来,可大乔仅说了是远道而来的故友,其他不甚清楚,便又泣不成声。

    他没了头绪,只得遣小乔去找大乔谈。

    大乔这才与妹妹提起了那个曾在家中暂住的王府乐伎,澄鹓。

    小乔又惊又惧,但她还是找夫君周瑜说出了实情:

    “她叫澄鹓……就是那个郭澄鹓……妾身有错,不该欺骗夫君,她并非我的远房表亲,她其实是王府双伎之一,小时曾教过妾身与姐姐琴曲,听闻她如今孤身一人,被曹操寻觅才躲到了这里,只是不知为什么想去从军,妾身念在情谊,所以才……”

    澄鹓……郭澄鹓……

    周瑜回忆着,突然想起了是谁。

    不等小乔把话说完,他就飞快的跑去了军营,势必寻找出这个所谓的先知澄鹓来!

    所以,就出现了刚才那段情景。

    “吕蒙,你可知她是女子?”

    周瑜神情严肃。

    “蒙不知。”

    吕蒙淡然开口。

    一向堂堂正正的他竟对周瑜撒了谎。

    “她身在何处?”

    周瑜又问。

    “蒙不知。”

    吕蒙依旧淡然。

    “领罚!”

    周瑜大怒,他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诺!”

    吕蒙爽快应道。

    周瑜无奈,王府双伎传闻太盛,曹操也想寻之,兴师动众的寻找尤恐导致太多不确定因素,为此他只得动用了密探: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就算翻遍江东的一草一木也要把她给我带来!”

    周瑜走后,吕蒙一人呆呆的看着房旁那树桃花,灼灼花影里,他又想起了她那动人的笑颜。

    她曾言笑晏晏的说,她最好的兄弟叫做吕蒙吕子明。

    她曾为了不拖累自己,不顾一切的跳下悬崖。

    他的眼睛再次湿润了。

    房内空空的床榻,那些褶皱与痕迹如同一把刀,无时无刻的告诉他,她已经离开了。

    他之前从未料想,那个爱哭爱笑爱撒娇的娘娘腔,竟然真是个女子!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因自己对一男子萌生喜欢而困扰良久。

    可为何,明明已得知了真相,反而令他更加痛苦。

    谁又能听他诉说,面对郭澄鹓的离去,他究竟有多么难过。

    直到现在他都还不知道,她曾说他是哲学家,是她的基友,这些词语的含义。

    他没有机会再问了,恐怕也永远不能知晓了吧。

    躺在她的榻上,他回忆起了很多事。

    还记得她发烧那夜,他拥她入怀中,一起睡去。

    还记得萤火那晚,她唱了一首他从未听过的曲子,自此她天籁婉转的声音,常常萦绕他的心房。

    还记得那段,只属于他们两人的,很长很长的路。

    还记得……

    “哈哈。”

    他苦笑着,竟溢出了一滴泪水。

    “吕子明,你疯了!”

    他给了自己一下,口中骂道。

    她知道自己喜欢她吧,否则也不会那般撮合他的感情。

    所以,只是兄弟吗?

    她对自己难道真的没有一点点喜欢?

    得知她是女子那晚,他本还抱有一丝希望,期待她能留下,回应自己火热的爱。

    可是,她却说,她的离开是为了另一个人,她心悦了十年的人。

    她不认识那人,但她仍然选择了决绝的离去。

    他这才意识到,她……真的不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