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朝当崇祯 » 第二十三章 围剿叛军

第二十三章 围剿叛军

    孙传庭接到洪承畴战报的时候,已经开始聚集大军向农民军围拢过去。陕北之地已经被反叛军祸害过,渡河逃到山西难度太大。孙传庭预计反叛军最好的突围方向便是自己这边,向河南、河北、四川流串。为了稳妥起见,孙传庭派出传令兵前去吴堡县知会曹变蛟,希望他能带领破虏军过来支援,缓解压力。

    曹变蛟收到孙传庭的通知,没有犹豫,立马点兵,只留300人看守营寨,领13000千人急行军先行向府谷方向沿黄河挺近,2000人负责粮草押运随后跟上。

    经过数天的急行军,破虏军到达预定的郭家寨驻扎。各营轮流值守,又分出值守营小旗外出刺探情报。偶尔会有小股跑的快的农民军试图从他这边通过,都被挡了回去,期间不少逃出来的难民都被强行安置到王家坡。孙传庭领大军到了郭家寨的时候,破虏军已经扎好营寨,军容整肃,各项事宜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更为难得的是一路走来都不曾听说破虏军有过劫掠行为。

    没两日,不断地有叛军跑过来,还有零星的探子出没,可以预计洪承畴那边开始加大攻势。为避免农民军从武家庄绕过郭家寨,又在焦家坡村自栏杆堡一带部下大军。跟曹变蛟商议之后,孙传庭决定亲自前往坐镇,留下了两万大军全部交由曹变蛟全权指挥。

    崇祯三年末,洪承畴利用大炮轰开府谷县城大门之后,义军开始疯狂往南面突围。城中仅留下一只队伍,在城中与明军展开巷战。为尽量避免伤亡,洪承畴并未过分追击起义军,稳扎稳打,选择先肃清城内残余起义军之后,才开始缓缓向南面追击。此役消灭叛军一万多人,俘虏三万多人。反叛军元气大伤。起义军渡河以后,王自勇主动请缨带领三万人马留守在孤山川河道对岸,阻击洪承畴,替农民军赢取更多的撤退时间。为避免孙传庭回援,又分出两万人马,由高迎祥、混天王率领从焦家坡村方向突围。王嘉胤则帅领剩余人马继续南下,意图突破朝廷封锁,进入山西、河南、湖北。

    自天启年间,王嘉胤因年荒乏食,会同吴延贵等组织当地大批灾民揭竿而起,自称一字天王,与官兵相抗。各地起义军纷纷响应,高迎祥、马守应(老回回)、罗汝才(曹操)、贺一龙(革里眼)、贺锦(左金王)、许可变(改世王)、李万庆(射塌天)、王子顺(横天王)、马进忠(混十万)、惠登相(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二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共同推举王嘉胤为主,遵从号召。一时烽火燃尽整个陕西,并蔓延到晋、宁、甘三省。大明朝卫所军糜烂,军户已经沦为各级将官的佃农,没有训练,没有战力,根本镇压不住。使得起义军声势不断壮大,最终发展到二十万之众。王嘉胤也不傻,虽然在陕西境内流串,但从不轻易踏足九边边镇管辖范围内。大明现在的精锐除了关宁在外,当数边军,对边军跟农民军之间的战力他还是有很清晰的认知。

    后来王鹤前来招降,一度让起义军队伍不断缩减。可惜明廷要应对关外每年三四百万两的军饷,崇祯又自免了商税,致使招降的起义军得不到妥善安置。更是引起连锁反应,朝廷在民众当中的威信大大降低,起义军得到空前的壮大。

    兜兜转转又回到起义最初的地方,以前是打出去,现在是被朝廷军队在后面撵着走。原本想趁着黄河结冰,串入山西,结果曹文绍也不是省油的灯。在黄河冰面上早已埋了诸多火药,只要发现流寇想要度过黄河,一方面引燃炸药,一方面开动大炮轰击义军,哪怕不能击中,也可以破坏冰面,阻断过河。零星幸运渡过黄河的也被曹文绍大军淹没,起义军同样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