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朝当崇祯 » 第三十六章 大丰收

第三十六章 大丰收

    往后的日子,崇祯除了正常处理公务,还密切关注曹文绍破虏军的动向。如今全部起义军都被围困在府谷一带,如果能够一站平定,再加上玉米、番薯种植多少应该能环节陕西、山西旱情。而且后续也会以破虏军的方式对丧失土地,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农家青壮招募士卒。只要朝廷能养活他们家人,在战力上绝对有个保障,起义军也不会壮大到一发不可收拾。

    温体仁督办江南赋税大半年,呈奏上来的赋税情况颇为乐观,整个江南八省此次上交税粮超过一千万石。往年税收大家交八层,拖欠两层,后面是交五层,拖欠五层。现在更是过分,只交两层,拖欠八层。虽然崇祯一再跟温体仁强调,不能把税收任务摊派到佃户、农户身上,但是此次根据锦衣卫的报告,还是有部分这种情况发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水至清则无鱼,偌大个江南也不是一个温体仁能全部解决的。

    经过北直隶皇庄的整顿,今年与往年各处皇庄的产粮都增加了不少,特别是南直隶,作为陪都皇庄田亩数更是不少。户部后半年的盔甲枪械产能虽没比以往增长太多,但是整体费用降低了足足两倍。关键是后半年工部花费没找过户部再要一分,全是之前贪污上缴的赎罪钱。崇祯闲暇还亲自带人测试过样品,全部都合格,这更是以往难以想象。

    通过王永祚的整顿,龙江船厂已经交付登莱水军三艘福船。通过沈海的研究,三搜福船都不同程度的装上火炮。明朝的造船底子可以说是完全不逊色任何当今任何国家,只是后来封锁海岸再加上财政紧张才没落,如今只是把家底从新拿出来而已。新式战舰也已经有了眉目,沈海已经在督造,预计下水时间不会太长。主要是火炮问题,通体铁铸太过笨重,后坐力也不容小觑,严重影响战船的性能。为此崇祯让曹珖选派百人前往,希望可以改良火炮,达到逾期效果。

    冯梦龙的教坊司也是办的有声有色。关闭教坊司初始还有几个不长眼的大闹,冯梦龙在朝中没有根基,没人为他说话。直至锦衣卫介入,闹事的那些官二代被逮捕,家长又给锦衣卫贿赂了不少银子才算了事。咽不下这口气的文官没少在崇祯面前弹劾,结果弹劾奏章都是泥入大海,一点火花都没有,反而那些弹劾的文官又被锦衣卫一阵恐吓。奉旨贪污敲竹杠,他从没像这么硬气过。缓过神的文官也没再追究,真要因为一个教坊司闹大了,这些人连上也不光彩。崇祯也不吝啬,每人赏了100两,其他全给了冯梦龙。考虑到元旦将近,崇祯早早的让冯梦龙带着他的“文艺团”去莱登慰问。哪里多是从辽东背井离乡的客兵,宣传效果对他们来说必然是最好的。

    袁可立不愧为四朝元老,一到登莱所有宵小都不敢妄动,那些不知死活的完全都被他以雷霆手段镇压。而且东江也是他开创,这事在整个东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是毛文龙在世,他再嚣张也不敢在袁可立面前造次。加上崇祯怕东江按照已知的历史轨迹发生动乱,早前对东江的人事调动,彻底稳定了局势。袁可立还在登州对以前增设的炮台巡视改进,练兵又用戚继光“水军先习陆战”之法,向行商购买船只,组成了一支五万余人的水师陆战军队(登州水师在天启年间就已经由袁可立创建,离职之后接手的官员将帅又开始贪污受贿,致使登州水师没落),随时可以通过海路支援辽东,龙江造船厂的宝船更是令这支水军如虎添翼。拓地筑城,招集安置大量逃难流民,屯兵各岛间,步步向前推进海上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