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朝当崇祯 » 第四十八章 初论削藩

第四十八章 初论削藩

    温体仁进殿行礼之后,崇祯命人赐座,清空其他无关人员。温体仁被崇祯这一顿操作搞得有点兴奋,这肯定是机密要他参详,要委以重任。整个殿内只剩三人,崇祯把徐光启、洪承畴的密折以及锦衣卫的汇报命王承恩递了过去。

    崇祯一朝17年内换了50个内阁,温体仁在政务上毫无建树,却能够在如此频繁的更迭中在内阁中待了8年,他最厉害的是能吃准皇帝的心思。每年藩王宗亲的禄米每年已经超过1000万石,而每岁朝廷岁入不足500万石。为了弥补空缺,部分只能用宝钞填补,而如今的宝钞早就是一张废纸,民间早已不认了。自从晋王、代王被软禁之后,他心里清楚崇祯是想处理藩王,只是现在朝堂还不稳定,对外蒙古、女真虎视眈眈,时机还不成熟。更何况此次弹劾的还有秦王,是整个大明诸王之首。

    成祖皇帝以反对削藩为借口上位,强制削藩成祖一脉法理上便丧失合法性;如果恢复藩王参与科举入仕参与朝政,好不容易重新掌控朝堂的文臣肯定不愿意;自谋生路,又难免利用自身特权霍乱大明正常经济次序;最容易的是削减宗亲禄米,但这样做必然会导致除藩王、郡王之外的其他宗藩难以生活,一旦这些宗藩都难以生活,帝国的臣民们势必会怀疑大明帝国的统治能力。

    不得不说温体仁是懂揣摩人心,略一思索说道:“秦王一直都最为尊贵,民间皆称其为天下第一王。如果只是因为如此小事,便进行削藩恐怕会有不妥,何况此次还有瑞、庆、韩、肃四王。不若降下旨意,训斥一番,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这么处理肯定是最稳当的,只有陕西、山西两地能够安稳的渡过小冰河时期,没有那么多的流民,就算乱也乱不到哪里去。等朝廷恢复元气之后,收拾起来才有底气。但是朱政不甘心,五大藩王侵占了太多的土地。哪怕被起义军霍霍过的地方,按照崇祯最新的政策肯定也是会被藩王收回去。

    温体仁见崇祯一直沉默不语,开始有点紧张,是不是自己对藩王给出的处理意见避重就轻。想了一会儿又开口说道:“或者重新厘定藩王封地,罚没强制侵占、来路不明的土地小惩大戒以儆效尤?”

    崇祯抬头看了一眼温体仁,心里都快乐开花了。如果真能达成这个目的,算是意外之喜了。又假意发愁对温体仁说道:“温爱卿所言甚善。只可惜徐、洪两位爱卿威望不足,不知温爱卿可推荐何人执行?”

    处于自身的谋划与考量,温体仁也在等崇祯问这话,装做为难说道:“此事恐怕只有阁臣可以。科考在即,周首辅分身乏术,其他几位为人过于刚正。如若陛下相信微臣,臣愿为陛下担此大任。”

    两日后朝堂之上,给事中陈赞化、御史史范等人在温体仁的安排下,纷纷出班弹劾陕西藩王在封地内抢占土地、多行不法。致使本就灾情严重的陕西百姓,在人祸下更是苦不堪言。声泪俱下,言辞恳切,大有一代诤臣风范。大臣们一看风向不对,部分也开始纷纷站出来为民请命。温体仁则是好像于此事无关一般,一直站定都为表态。朝堂内群情汹汹,但是问及谁愿意前往处理此事的时候,一下子又都安静下来。温体仁看了一圈,知道这个时候该自己上场了。出班表示身为臣子本就该为朝廷分忧,即便粉身碎骨也不辱使命。

    春耕在即,温体仁知道崇祯在急,皇命下来后没做过多停留,带着队伍浩浩荡荡的往陕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