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朝当崇祯 » 第四十七章 洪承畴、徐光启危机

第四十七章 洪承畴、徐光启危机

    经过半年的试种,在干旱日趋严重的陕西地区,虽没有像后世结过数代精心育种培育产量那么高,但是其抗旱耐寒的特性土豆、番薯还是取得不错的收成。在晋商以及贪官身上抄没得银子,让朝廷财政没那么紧张,崇祯下旨取消了征收“三饷”。在如今这个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的年代,各村之间联系都很困难。朝廷政令也只下发的县一级,其他都是通过乡绅、组老进行管理。不管朝廷政策多优惠,如果这些乡绅官员沆瀣一气,百姓依然只能任由他们鱼肉。

    为避免政策落实不到位,过完年崇祯便交代锦衣卫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暗访抽查,一旦发现官员假借“三饷”的名义,乱收苛捐杂税一律严惩,为此处理了不少的官员乡绅。发往山西、陕西的赈济粮一到,又将进一步缓解两地民情。而后将去年对佃户厘定的5成佃租下调至3成。百姓闻讯,纷纷聚集到当地县衙,表示愿意把自己天地献给皇帝,给皇帝当佃户。无地、逃难的百姓也往就近的皇庄靠拢,一时之间解决了劳动力不断流失的问题。而山、陕两地被起义军攻陷的地方百姓,都在跟前来勘察丈量土地的官吏讨价还价,只要答应他们在皇庄内当佃户,自己的土地就是无主之地。

    甚至许多起义军路只是过的村子,都要跑到官府面前说是被贼人给霍霍了,还有集资贿赂官员的。吓得乡绅赶忙过去安抚,隐匿土地最多的就是他们,怎么敢让人知道,再三保证会降低佃租大家才将信将疑的散去......官吏哪里会肯,如果都投靠在皇庄里,以后的徭役不能随意摊派,不能随意增加税赋,影响到他们养家糊口。可是民意汹汹,怎么能挡得住。眼见事情愈演愈烈,聚众的百姓实在太多,官员扛不住最后表示只能上禀皇上,等待圣裁。

    朱政看着各地的奏章,以及两厂私下调查的汇报,不由的嘴角微笑。古时候的农民都是最容易满足的那批人,只要需要让他们有地种有饭吃。崇祯大笔一挥,照单全收。

    翻开下一封奏章的时候,崇祯的脸色肉眼可见的阴沉了起来。徐光启、洪承畴联名弹劾秦王、瑞王联合庆王、韩王、肃王,不仅在朝廷军击退起义军后,或是假冒朝廷官员或是武力侵占农田皇庄,更是任由王府家丁带领泼皮无赖阻碍春耕土豆、红薯播种,上门讨要说法的官员都被诸王打出府外。

    洪承畴跟徐光启两个虽不说多善于经营,但也绝不会是官场“小白”。弹劾亲王没有皇帝的授意,或者做足准备一击必中,事后政敌可以轻而易举的扣个“离间天家骨肉至亲”的罪名,甚至为扳倒背后团体把他们当成突破口的。而大明开国以来,被冠上这个罪名的就没一个有好下场,处理不好又是旷日持久的拉扯。如今整个朝堂党派倾轧严重,为达到自己政治目的为亲王开脱的大有人在,保不定刚稳定下来的局势又要出现动荡。崇祯看了一眼王承恩问道:“此奏疏都经过何人?”

    王承恩从崇祯的表情中看出此事必定不简单,急忙回道:“密折由通政司抄录副本,转呈至文书房,文书房送登记后交由司礼监,司礼监抄录之分类后再转达至御前。”

    崇祯立马让王承恩亲自督办,领西厂往通政司取来副本,往文书房抹除登记记录。秘密将接触过这封密折的全部人员关押起来。派遣亲信人员看押,一日三餐不懂短缺,不得用刑,不得任何人探视。崇祯又招来锦衣卫,将五王情况呈报上来,让小太监去值事房把温体仁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