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坦荡是这样炼成的 » 第9章 说起拆庙赞关羽

第9章 说起拆庙赞关羽

    白翼人看着外孙,深有感慨地说,“这是一合水曲柳大门,咱们这一带,大多数人家的大门都是用本地榆木做的,用水曲柳做大门的很少见。你爷爷的确是个有本事的人了。”

    常生端详着大门,点了点头。

    “人哇,也不知道是有本事好,还是没本事好,你爷爷要是没本事哇,哪能叫处决了?”白翼人说罢,走到树圐圙东北角放着的一块扁圆青石上坐下了。

    扁圆青石直径一尺左右,正好坐一个人。

    常生端详着树圐圙里的树,问他姥爷:“姥爷,这些树是我爷爷栽的,还是我爹栽的?”

    白翼人看着常生说:“你爷爷手里栽的。”

    常生遂又问起了榆柳村的一些事情,白翼人见这常生此回来对村里的事情甚也想问询,觉着是一件好事,于是就给他讲说起来。

    常生一边听一边问,白翼人把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榆柳村的情况尽可能详细地说给常生听。

    常生以前对村里的情况就有了一些了解,今天听他姥爷说了以后,对榆柳村的村风村貌有了更明晰的印象,并且为此感到十分快悦。

    榆柳村位于清源高官川县西部偏南处,地处山区到川区的过渡带。

    村北一马平川,20里外有一条河,叫宝通河,是黄河的支流。站在村里没有树木遮掩的地方向北远望,可望见100多里外的黛山,黛山高峻挺拔,绵亘千里。

    村南10里外是一座土山,叫缘山,俗称南山。村东120里外的山,叫牛角山,比南山大得多,但比黛山小的多,俗称东山。

    清源城在榆柳村东北方向,北大东小,将近90里,长川县城也在村东北方向,东大北小,60来里,西南离临水县城差不多70里。

    村南和村西,分别与临水县的小杨村和大杨村隔畔种地。

    村子坐落在土质比较坚硬的台地上,明显比四周高,故出水好,不怕下大雨。四周的地形总体上看,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村里流传着一段赞美榆柳村的“顺口溜”,据说是从清朝传下来的,榆柳村及其周围的人大都会说。

    这段顺口溜说:“王母娘娘访黛山,驾车腾云过长川。望见川上金银沟,歇脚来在半圆滩。金马踩出泉一眼,四季常流水甘甜。亲手栽下婆媳柳,古榆猛长旺年年。村庄兴旺乡亲乐,淳朴民风代代传。”

    “半圆滩”,是由金银沟包围而成的一块儿半圆形土地,在村西半里外。

    金银沟是雨水冲成的一条河,常年有水,只不过雨季水多,旱季水少。

    村子东南和正南,沟宽100多米,三四米深,延伸到村西约300米处转向西南变窄变深,最窄处5米,最深处10米多。

    金银沟转到西南后,就像有人事先给它划好了弧度,它顺着弧度先从西南延伸,而后右转,转成半圆折而向北一里,再折向西北,直奔宝通河。

    半圆滩正南和西南,分别有两条沟,都是南山上下来的雨水冲成的。来自正南的叫窄沟,来自西南的叫宽沟,都汇入了金银沟。

    “金马泉”在靠近半圆滩东端直线这一边,西至金银沟岸4里,北至金银沟岸2里,南至金银沟岸2里,东至榆柳村西城墙1里。泉水四季流淌,清澈甘甜,村里人大多吃金马泉的水。

    村中树木又多又旺,差不多家家户户院前都有树圐圙,此外还有属于集体的三片小树林。。

    北头人喜栽柳树,南头人大多种榆树,杨树、槐树和果树倒是也有,相对较少。

    戏场里有两棵古柳,树干两人合抱可围。其中一棵叫“媳妇柳”,其东是东路,其南是正街。另一棵叫“婆婆柳”,在“媳妇柳”正西将近50米处,比“媳妇柳”稍粗略低。

    “旺村榆”位于前街南侧中路东侧,树身很高,树杈很多,树冠很大,树干粗壮,四人合抱有余。

    “婆媳柳”和“旺村榆”,据老人们说建村的时已经有了,迄今至少有300年了。

    夏秋时节,一队社员在“旺村榆”下记工分,歇凉凉,打沓嘴(闲聊),抬杠(发表不同意见,争论),十分热闹。

    春天榆钱钱繁了的时候,孩子们争着上树撇(折)榆钱钱,抢美食。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树头披满白雪,呈现出一道靓丽的风景。

    南头还有一棵老榆树,在南城墙路旁,人称“管夫榆”,比起“旺村榆”虽不显眼,也很招人喜爱。

    榆柳村村西曾有一座石桥。修成长临公路之前,每逢雨季,从榆柳村去村西,那座石桥是必经之路。

    修公路时,石桥北面建起了一座五孔石拱桥,石桥也就没多大用途了。去年二队在修建大坝的时候,将石桥拆掉,把拆下的石头用在了修建大坝上。

    长临公路从榆柳村正中的东西大街——正街穿过,使原本就宽敞的正街色彩大增。

    正街20来米宽,是村里的最宽的街道,村里人把正街以南称作南头,把正街以北称作北头。南头是第一生产队,北头是第二生产队。

    村中的主要街道,除了正街,还有5条10米宽的街道,南北路三条,分别叫东路、中路、西路,两条东西街分别叫前街、后街。不仅宽阔、笔直、平坦,而且路基高,路两边都还有退水渠和树木。

    后街街北,有两排房屋,全是民宅。后街街南一排民宅,分别在东路以东和西路以西。

    中间部分是公共场所。戏场西面是中路,跨过中路是供销社,供销社大院后面是二队的粉坊、油坊和豆腐坊。

    供销社大院的西面与大队院紧紧相连,大队院的西面是西路,大队院的后面是小树林。

    前街是南头的东西大街,街西出村处是当年的西城门,门早已不复存在,门以北的城墙根基已经成了一条南北路,直达二队大场面,人们称作西城墙路。

    前街北面有两排民宅,前排分别在学校的东、西两面,后排的北面便是正街。学校的北墙外,有一片小树林,小树林北面是一个大院儿,有一队和二队的油坊、粉坊、豆腐坊以及大队的铁匠铺和兽医站。

    街南只有一排民宅。旺村榆东面是中路,北面是前街,离学校南墙20来米,南面是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