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建罗马 » 第6章 日托米尔战役

第6章 日托米尔战役

    原计划中,亚历山大会在视察完黑海海军后接着去视察克里米亚等地区,但是圣彼得堡的一封信打断了他的行程,波兰出事了,女皇希望他尽快返回圣彼得堡。

    叶卡捷琳娜是希望在波兰地区进行试点,释放农奴,但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国内的贵族怎么看,第二个是国内的农奴怎么看。

    如果直接解放农奴,国内的贵族会兔死狐悲,这个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国内的农奴更是会不满,我们只有把孩子送入军队,然后拼命杀敌才能解除农奴身份,凭什么波兰农奴就可以直接获得自由身。

    要知道,国内农奴的比重占四分之三,如果他们要求获得自由身,怎么办?

    亚历山大给出的建议是将对波行动不解释为阻止雅各宾派的暴动,而是解救斯拉夫兄弟,波兰的农奴虽然获得自由身,但仍需要支付高昂的赎身费,士兵们通过解救斯拉夫同胞积累战功,比如说解救100个斯拉夫同胞给你计一个人头,此外,波兰农奴的赎身费得给国内的贵族一份,来安抚他们。

    5月,亚历山大带领近卫军第一师和第二师,以及第一骑兵旅开往基辅。

    战略规划是从日托米尔向北,打到明斯克,然后转向布列斯特。

    选择从南往北打的原因主要是北方本来就是俄国的重点渗透地区,大多数贵族已经直接投降于俄国,南方的贵族则对俄国抱有更大的敌意,并且为了防止南边的奥斯曼土耳其有所异动,最终决定由南往北打。

    在亚历山大看来,自己的对手只是一群跳梁小丑,虽然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的军队数量是他的三倍,但是只有大约一万六千人是经过训练的,其他人只是刚刚征兆来的农奴,并没有什么威胁。

    虽然敌方势微,亚历山大也不着急进攻。

    普鲁士会在六月向波兰宣战,虽然此前普鲁士和波兰签订了波普联合防御条约,但是屁用没有!

    普鲁士在欧洲外交史上一直扮演着小丑一样的角色。早在很久以前,普鲁士就曾经与波兰签下协定。发誓不会对波兰的领土有任何想法。

    但是由于波兰陷入危机,也就是大洪水时期。普鲁士悍然向波兰出兵。不过最终却被处于困境之中的波兰人坚强的反击。最终普鲁士战败。

    在此之后,腓特烈二世登基。也就是腓特烈大帝。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六世,由于查理六世没有一个合法的男继承人。他准备将他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特蕾莎女皇立为唯一继承人。由于。担心各国会不承认自己的安排。查理六世向很多国家做出让步。希望他们能够承认。

    其中,腓特列二世,得到了大量的财物,并且作为特蕾莎的表兄。向查理六世做出承诺。会支持特蕾莎继承哈布斯堡的领土。

    但是。当查理六世去世之后。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就公开宣称特蕾莎为女性,不能够继承哈布斯堡的领土。转而支持了萨克森选帝侯国的王子,并挑起了七年战争。

    后来,由于法国也同样反对特蕾莎女皇。特蕾莎女皇为了得到更多的国际支持,将西里西亚地区割让给普鲁士来换取普鲁士对自己的承认。并且与普鲁士结为盟友。

    腓特烈二世答应了这个请求,并且与奥地利结盟。

    不过,因为法国与奥地利的一次战争中,奥地利失利。腓特烈二世决定撕毁盟约。转而进攻维也纳。

    不过,他被特蕾莎女皇打败了。

    现在普鲁士的国王就是腓特烈二世的儿子威廉三世。威廉三世曾经承诺会保护波兰的安全,并且支持波兰的新宪法。

    但是他又准备撕毁他的承诺。

    至于再然后,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波兰:受伤的为什么总是我)

    此外,亚历山大还想包围歼灭这16000人的波兰常备军并且活捉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

    波兰训练充分的军队只有37000人,16000人由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领导,16000人驻扎于华沙,剩余5000人分散在各地。如果将这16000人围歼,那么明斯克和布列斯特也没有什么大的抵抗力量了。

    此外,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是波兰抵抗运动的灵魂人物,科希丘什科大起义他就有参加。

    亚历山大将战略目的告知第一混成师师长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和第二混成师师长彼得·伊万诺维奇·巴格拉季昂亲王以及骑兵第一旅旅长阿列克谢·安德烈耶维奇·阿拉克切耶夫。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伊万诺维奇·巴格拉季昂亲王不是俄罗斯亲王,也不是格鲁其亚的亲王,而是俄罗斯贵族的最高级别贵族爵位:公爵,俄罗斯的公爵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公爵(князь=Knyaz=Prince),被欧洲各国视为亲王,主要是古代封邑王公的后代,以及被征服国家的统治家族,如格鲁吉亚的卡特利系穆赫拉尼公爵家族)。

    “波尼亚托夫斯基的部队肯定不会向北逃走,虽然北边的明斯克也是重镇,但明斯克离俄国太近了,路途中还有大片丘陵阻隔,而从沃伦州逃向华沙,一路上都是平原,如果波兰翼骑兵未能完成掩护的任务,近千公里的路程,会变成波军的地狱。”阿拉克切耶夫分析了波军逃亡的两个方向。

    巴克莱认为波军会向华沙方向逃去,因为华沙不光是波兰的首都,也是波兰唯一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前线失利的情况下,逃向波兰是一个较为优秀的选择。

    巴克莱的判断得到了军官们的一致认可。

    亚历山大由此下令,明日出战,骑兵第一旅要提前截断波军退路。

    第二日上午,俄军向波军发起了进攻。

    由于火炮技术的革新,原先薄且高的城墙逐渐向低且厚的方向发展。

    俄军是在1790年撤出的波兰,在俄军撤退之后,依然有非常多的波兰大贵族心向圣彼得堡,比如说前文提到的塔戈维察联盟,所以俄国清楚的知道日托米尔的要塞只修了一层皮,不能起到任何防御功效,反而如果俄军向要塞开火,要塞的建筑物反而会砸伤要塞内的守军。

    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准备趁着俄军立足未稳令波军的两千翼骑兵朝俄军左翼发起进攻。

    左翼的巴克莱命令师属骑兵团迎敌。

    当消息传到中军时亚历山大判断对方所剩的骑兵不会超过两百人,令第二混成师向敌中军进攻,同时,他将两个炮兵团合并,集中火力,为步兵推进提供炮火支援。第一混成师的剩余部队作为预备队。

    由于火药会产生大量烟雾,所以这个时代的炮兵更愿意选择目标明显的步兵和骑兵,对于隐藏在浓浓白雾下的敌方炮兵,则是根本无爱。

    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是知道自己部队的成色的,只能让较为精锐的常备军第三师和第四师在前列迎敌。(波军共两个常备师,第三师第四师,剩余第五至第十师为农奴师,满编万人,但实际上不到八成)

    亚历山大感叹一声,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还是太仁慈了,如果是他的话,会让由刚刚征兆农奴兵组成的第八步兵师去吃枪子,常备军的第四师作为督战队,毕竟俄国才经历过那么多的战争,又是跨国作战,所携带的弹药并不充足。

    在耗光俄军的弹药后,让第三师带着稍经训练的第五第六第七师发动进攻,前去拼刺刀。

    当然了,也只有俄国这样的初生非常喜欢让精锐部队督战,毕竟灰色牲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在俄军将领的普遍思维中,精锐就是一击制胜的,前期的战场节奏应该交给填线宝宝。

    前线溃败是小事情,只要精锐还在,战线就不可能被冲破,后面的灰色牲口要多少有多少。

    当波军第三师第四师与俄军第一混成师交战后,亚历山大立即传令让第二混成师余部绕袭波军剩余部分。

    一个小时过去后,第三师第四师无愧于精锐之名,虽然占据人数优势,但是可以和近卫军作战不落下风也值得称赞了。

    不过当第二混成师余部和第绕后的一骑兵旅第一团向波兰的中军发起进攻,在没有精锐士兵和火炮的支撑下,刚刚征兆农奴兵组成的第八步兵师闻风而逃,还破坏了另外五个师的防线。

    还有一个坏消息,就是两千波兰翼骑兵不敌1200人的俄军骑兵团。

    在多层配置和火器的助力下,这只号称冷兵器时代最强的骑兵,失去了以往的战无不胜的骄傲,仓皇逃窜。

    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见后方大败,只能率残军突围。

    亚历山大下令,不要管另外六个师,随他们跑,只需要追击波军的第三师和第四师。

    亚历山大知道,没有优秀的基层组织能力,这些个农奴兵散了就组织不起来了。

    不出意料,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朝波兰方向突围,可是第一骑兵旅的第二第三团在杜布诺之前就成功拦截。

    第三第四师战死两千余人,六千人失踪,剩余八千人在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的带领下向俄军投降。

    在日托米尔战役后,塔戈维察联盟的米哈伊·鲁博米尔斯基见波军大势已去,把准备给波军的珍贵物资的全送给了俄国人,以换取战争结束后俄国人对他家族特权的支持。

    这位米哈伊·鲁博米尔斯基就是1664年波兰内战的发起者耶日·鲁博米尔斯基的子孙,当年杨二世夫妇致力改革事业,而且几乎取得了成功,结果因为保守派大贵族鲁博米尔斯基的叛乱而功败垂成,导致波兰丧失了最后一次在局势不可挽回之前自救的机会。现在他的子孙又为一己私利,在国家处在灭亡边缘时选择背叛,掌控滔天权势又行使内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