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马谡重生之兴汉 » 第31章 准备

第31章 准备

    数日之后,马谡终于等到了宣威传来的,有关连弩改造的消息。

    丞相在送来的竹简里写道,元戎连弩的改进,要比想象中的更加复杂。其中有几个关键性的零件组装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攻克。

    眼下只是改进了几百张初成品连弩,能单兵携带,但只能连射五发。射完后,还要花更长的时间去填装箭矢。

    对此,马谡并没有感到十分意外。

    毕竟前世的丞相可是直到临终时,都没能研制出十全十美的元戎连弩,由此可见其中的工艺之难。

    真要是这么轻松就能研制出马钧口中的连弩,那前世的蜀军早就带着这样的神兵利器在战场上大开杀戒了。

    马谡将竹简合拢,放在一旁,随后派人召集句扶等将领到县衙里,准备下达命令。

    “丞相的连弩改进,结果不大理想。我意已决,今夜便派人阻塞谷水,断绝姑臧城内水源。”

    见众将到齐,马谡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张翼和黄袭等人自然没什么意见,唯有句扶一人,站在那儿沉默不语。

    马谡见状,明白句扶还是不忍心连累城中百姓,只得出言开导道:“孝兴啊,你要明白这是战争,绝不能心存妇人之仁。”

    “若是此时我们因为怜悯而错失时机,那未来就会有许多的将士,因为我们的仁慈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句扶闻言,犹豫片刻后微微点头,似是认可了马谡的观点。

    马谡知道句扶内心肯定还是有些不情愿的,但也不好过于强求。

    往后的路该怎么走,还是要看他自己的啊……

    “黄袭将军!”马谡转过话题,指着地图上圈画出来的位置,开始下达命令,“你领五百人,负责阻塞谷水这一段的流通。”

    “伯恭,你率五千人马背河扎寨,随时准备迎击来犯的魏军。”

    “孝兴,你和我率领剩余的兵马,一同埋伏于周围的山丘之间,截断魏军的退路。”

    “另外派人到宣威,将我在谷水的作战计划告知丞相。”

    分拨已定,诸将纷纷抱拳领命,回去准备相关事宜。

    。。。。。

    姑臧城,太守府。

    曹魏凉州刺史徐邈坐于上首,看着堂中站立着的浑身狼狈的毌丘俭,不禁面露担忧之色。

    “连仲恭都败给蜀军了,看来蜀军兵锋正盛,来势汹汹啊……”

    左边首位的武威太守毌丘兴,当即站出来拱手道:“犬子不才,让刺史大人见笑了。”

    “不过依末将来看,蜀军虽勇,但已是强弩之末。眼下我军已集合四郡之兵,总计八万余人。只要固守姑臧城,待入冬后蜀军粮尽,自然会退去。”

    大将魏平也站出来附和道:“毌丘太守所言甚是。末将先前在金城郡时,已经派人摧毁了大部分农田。蜀军得不到粮草补充,雍州离此地又相隔甚远,想必蜀军很快就要面临缺粮的问题了。”

    魏平下首的两名年轻的公子,亦站起身拱手道:“请刺史大人放心,我们贾家哪怕散尽家财,也会确保我军的补给。誓与姑臧共存亡!”

    这两名公子正是曹魏开国功臣、“毒士”贾诩的两个次子——贾访和贾玑。

    贾诩出身武威姑臧,因为其在曹魏朝廷崇高的地位,贾诩背后的贾氏,也一跃成为了姑臧第一大姓。

    长子贾穆入朝继承贾诩的爵位,担任驸马都尉一职。两个次子贾访和贾玑则留在姑臧,成了家族的代理人。

    徐邈见众人战意高昂,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之色,也逐渐舒展了眉头,欣慰道:“有诸公齐心协力,何愁不破蜀军!”

    说完,徐邈又看向堂中的毌丘俭,语气和蔼道:“仲恭,宣威一战后,你感觉蜀军情况如何?可如实道来。”

    毌丘俭抱了抱拳,说道:“刺史大人,宣威之败,末将无话可说。但对于蜀军,末将确实也收获了不少信息。”

    “其一,蜀军在攻打宣威时受到了重创,伤亡估计近万人。”

    “其二,马谡用兵大胆,善出险招。哪怕是面临我两万大军的压进,他仍旧能保留一支预备队作为奇兵,以求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

    “其三,诸葛亮的大军中,装备了一种末将从未见过的新型弓弩。该弩不仅威力巨大,而且还能进行连续十次的射击,火力惊人。”

    “末将麾下的骑兵,正是败在那无穷无尽的漫天箭雨之下。”

    毌丘俭刚说完,周围的不单是徐邈,就连久经沙场的毌丘兴和魏平都有些震惊。

    马谡善于用险,他们对此倒并不吃惊。

    毕竟他都敢穿越子午谷,直接去打潼关。这样的人,天底下还有什么他不敢做的事吗?

    蜀军在宣威城受挫,毌丘兴等人也只是有些意外而已。

    真正令在场的众人震惊的,还是毌丘俭最后提到的蜀军的连发弩!

    “连发十箭的弓弩……世间当真会有此物吗?”徐邈抵着下巴,满脸狐疑道,“若是真有,为何蜀军之前不在关中使用?偏偏此刻来了凉州才用?”

    徐邈很想怀疑这则讯息的真实性,但毌丘俭可是他一直看好的将才,而且又是毌丘俭亲身经历的,完全没理由夸大蜀军,期瞒自己啊。

    “俭儿,那弓弩的样子,你可还有印象?”一旁的毌丘兴一边思索,一边问向毌丘俭。

    “当然!”毌丘俭的眼中闪过一抹怒色,咬牙说道,“那弓弩相较于其他的弓弩,显得格外巨大。蜀军将其陈列在山丘上,扣动悬刀连续射出了十轮箭雨。”

    “那你可曾见到蜀军挪动那些弓弩?”毌丘兴似乎想到了什么,继续问道。

    毌丘俭仔细回想了一下,仿佛也发现了什么,赶忙答道:“这倒没有!蜀军虽也简单地转动过弩身,但却从未移动过弓弩!”

    毌丘兴闻言,与毌丘俭相视一笑。两人都明白了蜀军新型弓弩的致命缺陷。

    而上首的徐邈,以及一旁的贾访、贾玑等人却还一头雾水,只得问道:“毌丘太守可是想到了什么,可破蜀军弓弩?”

    毌丘兴哈哈一笑,对着徐邈抱拳道:“刺史大人,世间万物皆讲究相生相克,岂有绝对的万全之物?”

    “诸葛亮损益连弩,通过增加弓弩的体积,以使弓弩达到连射的目的,确实有可能。”

    “只不过这也让弓弩手无法携带这一庞大的武器,估计只能在多人的移动下固定一点,进行单方向的射击。如此,除了在防守当中有些作用外,在郊外野战和攻城战中,却是一个鸡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