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亡朝 » 第五章 卖国贼不喜欢战争

第五章 卖国贼不喜欢战争

    第十五次进攻以失败告终之后,第三军暂时失去了继续组织进攻的能力。

    伤兵营已经不堪重负,总计四千七百余人的伤亡,其中大约两千五百人被确认当场死亡,两千两百人在被救回后方后,也有四百余人陆续死亡,剩下的一千八百人里,有足足七百人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无法作战的同时,仍然存在着生命危险。

    军医全部出动仍然不得不将伤员按照相应的职务进行了分类,以便集中医疗力量抢救职务更高的人——这在往常是不太会发生轻易发生的,虽然野战军内部存在着上下等级分化的问题,可通常情况下,野战军的伤亡率以及军医的数量足以保证所有人都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治疗。

    而现在......

    也许到了明天早上,又会有上百人因为各种原因死去吧。

    第三军的兵力如今降低到了一万五千人,排除炮兵,运输兵,传令兵等非正面作战的兵员,第三军残存的作战兵力只有七千人左右,其中两千人还是骑兵。

    很多火炮在一天的射击中发生了炸膛的现象,尸体也必须进行焚烧或者及时的转移,后方得再运输一批弹药.。

    无论如何,第三军不可能发动第十六次进攻了。

    李贶生也绝不会允许第三军发动又一次进攻。

    第三军士兵们在营地里已经普遍出现了士气低落的情况,在过去,他们往往将幕府军视为了怯懦而不能战的弱兵,认为一万野战军可以击垮十万的幕府军,这一点即使在义兵们大规模参战后也没有得到过改变,他们仍然认为义兵也做不到抵御兵团的进攻,最多是这些接受过天朝制度教育的‘叛徒’们能够给自己一些更多的伤亡。

    可是今天,大阪的幕府军用事实告诉了他们,就算让他们连续进攻十五次,他们还是连外围的城墙都上不去。

    要李贶生说,四万幕府军,守在一座已经将防御工事完全改造成棱堡样式的巨型港口城市里,第三军两万多人打不下来简直再正常不过了,第三军的恐慌和沮丧完全就是因为他们过去的傲慢与轻视同现状形成的巨大反差。

    简直就是吃饱了撑的。

    反观李贶生手下的日本民兵们,他们仍旧保持了相当的士气,即使在参与了惨烈的攻城战,并伤亡了五百多人后,民兵们也没有出现像第三军一样的氛围。

    因为民兵们的士气来源从不是什么我们足够强或者敌人足够弱之类的,而是他们坚信,自己要保卫家乡,保卫临时议会所带来的权利和利益。他们认为临时议会是正确的,那是让自己和自家的家人过上更好生活的唯一途径。同时,他们也清楚敌人必然会为了保卫对方自己的利益而战斗,所以,遭到坚决的抵抗并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在国内,一直有着关于军制的讨论,李贶生也知道,天子似乎一直坚持着以民兵序列作为主体,只保留极少量技术兵种作为核心的职业军队的想法。

    按照天子的说法就是:

    ‘我可不怎么信任军人,在我看来,军队应该是由工程师和高级工人组成的,操作机器的队伍,而不是一群以杀戮为己任的人所组成的暴力机器。’

    当然,这种想法和二十年前的军队集体静默也许有着极大的关系,总之自那之后,天朝的军队实质上已经分裂为了两个主体——以民兵为主的大规模动员体系和以野战军为主的职业化军队。

    而目前来看,体系较为自主和封闭化的职业军队,其内部的腐化速度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快。在如今天朝普遍实行的五年兵役制度下,野战军内部的腐化也极难通过大规模的更替人员进行遏制。

    李贶生在报告总结上做出了更多的判断。

    也许应该将民兵体系中的三年兵役制度考虑进行进一步的缩短?采取两年兵役或者一年半兵役制,保证民兵部队的人员能够持续更替,防止腐化现象的蔓延。

    政治化和社会化较重的民兵部队相较于野战军而言似乎更为开放和自由,但同时,民兵部队的腐化问题很受外界影响,也许应该考虑限制,或者规划民兵部队人选的范围及标准?

    依照日本民兵部队的情况,以地方议会加自耕农经济为主的,由自耕农所组成的民兵有较高的士气,但训练程度及纪律性方面较差,考虑到农耕的影响,此类民兵应该不太可能进行深入的训练,也许更多的从劳工中组建民兵更为合适?

    如果改为以民兵为主的军制,那么,炮兵,骑兵,工兵一类的技术兵种必须考虑进行适当的划分,如......

    “李先生,军长请您去会议室。”

    李贶生停下了笔,皱着眉头看向了直接进入自己房间的卫兵。

    “......你们军长一直在会议室开会到现在吗?”

    “抱歉,李先生,我并不清楚,我只是负责通知您的。”

    看了卫兵一阵后,李贶生没有为难对方。

    本来也不是他们的错,一群战争疯子和战争贩子把仗打成这个样子,他们不如说也只是一群受害者。

    更何况,在这群人的眼里,说不定自己还是那十二道金牌勒令他们班师回朝的秦桧呢,而他们就是一腔热血无处施展的岳家军。

    对自己不爽也是再正常不过的想法了。

    ......

    “绝不能撤军!至少要把大阪攻陷,你们也看见了!那帮日本人已经学会了太多的东西,放任他们在这个岛国继续发展下去,谁知道十几年后他们会成为什么样子?!现在不打,莫非我们非要等到十几年后,他们变得更强了,再牺牲更多的人来征服日本吗?!”

    “可我们已经和那个姓李的家伙说好了,连续三天的进攻都无法解决大阪的话,我们就必须撤军了。”

    “那个姓李的王八蛋就是个卖国贼!他们他妈的只知道躲在安全的后方,忽视我们在前线的流血牺牲!撤军,说的容易!”

    “那你去和姓李的王八蛋说啊,别忘了,三天十五次进攻,我们死了四千多接近五千人,作战兵力打光了接近一半,就算攻下了外围,你们打算又拿多少兵力填到接下来的巷战里?我认为,不说直接撤出日本,但暂时放弃进攻大阪至少是没错的,我们现在的兵力已经不足以直接消灭幕府军了。”

    “撤了就不一定回得来了!”

    “糊弄住那个王八蛋怎么样,联系一下第七军的,让他们到大阪来,最多半个月,我们至少能把大阪打下来。”

    “怎么糊弄?那家伙不是傻子,糊弄一两天可能,糊弄半个月,你们谁能做到?”

    “那就把他软禁起来!”

    “你们谁敢动手?那家伙手下还有几千民兵,在后方,他拼了命也能弄出一两万民兵,对他动手,你觉得我们还能打下大阪吗?而且......别忘了,那家伙背后是天子。”

    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那个姓李的王八蛋不是天子派来的,兵团不可能轻易的将行政权交接一部分出去,也不可能允许那家伙在兵团的控制区搞不受兵团控制的民兵出来。

    但李贶生是天子派来的,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兵团不得不考虑这家伙的影响,以及不敢轻易采取过激行为。

    “你们居然还避讳这一点可真是了不起,我还以为你们会和二十年前一样呢。”

    在第三军高层陷入了某种沉默的片刻,李贶生径直推开了房门,身后是跟上来,想要阻止却没能成功的卫兵。

    “军长,副军长,我告诉过李先生先等一下,他......”

    第三军的副军长抬了抬手,没有让卫兵继续解释。

    当着在场十余名第三军高层不善的目光,李贶生叹了口气,从袖口抽出了领巾在手上缠绕。

    那是早已经被军队所忘却的记忆,在那个大明军队还没有改革,野战军的名义也尚未出现的年代,天子曾经组建的部队,习惯于用这种稍显意义不明的动作表示自己‘死战不退’的决心。

    第一次正式军改前,天子组建新军总计七千四百八十八人,而十七年前,当年新军的最后一名士兵也已经逝去了。

    从那之后,再也没有野战军的现役军人记得那古早的传统。

    “怎么了。”

    李贶生缓缓的说到,语气有些讽刺:

    “不造反吗?”